小米SU7事故:三名年轻女性不幸离世,给谁敲响了警钟?

2025年04月02日19:03:04 汽车 1088

3月29日夜间,三名年轻女性驾驶小米SU7在高速路上行驶,遇上施工路段,随后撞上高速公路边上的水泥墩,因车辆自燃导致三名年轻女性不幸身亡。事件引发持续关注。

因事发前,驾驶车辆的女生开启了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引发外界的种种质疑。

根据小米公司相关公告,先来梳理一下事发前后的脉络。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22:36:48 NOA发出脱手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向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22:44:26~22:44: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22:47:15 调配120救护车成功

23时许 120救护车抵达现场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针对该起事故,4月1日,安徽省铜陵市高速公路三大队回应,专案组已介入调查。随后,小米公司公开发布“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事发前后信息摘要,事故原因尚待警方进一步调查。

4月1日晚间,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首次对此事进行公开道歉。并表示一定会查明原因,给受害者家属满意的答复。

小米SU7事故:三名年轻女性不幸离世,给谁敲响了警钟? - 天天要闻

4月2日,据界面新闻消息,有投资者向宁德时代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不是我们的电池。

截至发稿,事故原因尚处于调查中。

新能源电池在汽车遭受猛烈撞击时起火是个例还是通病?

4月2日,澎湃新闻报道中提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应该是因为目前全球的电动汽车都还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电池,阴极和阳极之间必须依靠隔膜隔开,否则就会发生短路,被挤压和穿刺的时候隔膜破裂,内短路瞬间就会着火。

新能源车着火案例屡见不鲜。

近年来,各电车品牌均有不少起事故后起火情况发生。

根据新浪财经梳理报道,2020年6月16日,南昌一特斯拉车主驾驶Model 3在一条马路上撞上土堆,十分钟后车辆起火,事故导致一人重伤。

2023年8月1日,义乌市一辆蔚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撞上路柱,造成车辆起火,驾驶员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2024年2月29日,一辆小鹏P7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震桃公路与思进路交叉口发生事故,该车在雨天高速行驶,最终发生碰撞起火。

2025年3月18日,一辆极氪009碰撞护栏后起火,事故导致乘客不幸受伤。

……

一场场惨剧,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新能源车企在智能化与安全性上该如何取舍?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上是否具有充分的认知?新能源电池监管部门是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弱化了对安全性的监管标准?

回顾此次事故时间线,事故后的应急反应还算及时,而事发时的制动反应效率成为问题的关键。

按照NOA提示前方障碍,到发生碰撞,只有2秒左右,其间,车速仅从116km/h降到了97km/h。

根据小米SU7实测的制动数据,其标准版车型(与该事故车型一致)100-0km/h的刹停距离为34.64米,算上车辆的载重,这一数据也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按照事故发生的时速匡算,预警前车辆与碰撞点的距离在300米左右。

小米SU7事故:三名年轻女性不幸离世,给谁敲响了警钟? - 天天要闻

4月2日,晚点latepost报道称,他们在向智驾系统安全问题资深学者的对话中获悉,人在没有分心的状态下,面对突发情况时所需的反应时间大约是2.5秒到3秒,但在分心或脱手的状态下,至少需要5秒到10秒才能反应过来。而碰撞前2秒左右的报警,无疑会增加驾驶员的紧张程度,进而造成错误的紧急操作以致发生更为严重的事故。

关于NOA系统,有专业人士指出,NOA分为高速NOA和城市NOA两种。

其中,高速NOA系统主要利用车辆的GPS定位、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以及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路径规划和实时路况分析,提供自动变道、超车提醒、车道保持等功能。

而城市NOA则针对城市道路,除了基本的导航功能外,还包括自动泊车、定点停车、智能跟车等功能,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道路的环境和交通状况。

由此不难看出,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主要来源于传感器数据及高精地图。

再结合专家学者的分析,此次事故中,无论是传感器数据,还是高精地图数据,智驾预警基本是按照人在全神贯注下对事故预警的反应时间来设定的,完全抛开了人机切换的反应,而将更大的压力,给到了被动安全设置。

每一次的技术颠覆,都不能以生命为代价。新能源的迭代,让人工智能拥有了更大的应用场景。对于造车企业而言,对技术标准的模糊处理固然有错,但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多数消费者很难搞懂复杂晦涩的专业名词。

这就要求B端企业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再将技术标准建立在人对复杂问题的应对上,而是要综合考虑人与机器的反应,以及二者之间的冲突。

比如在此次的事故中,如果NOA避障预警在一公里外就有提示,这样的悲剧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规避。

(大众新闻记者 李振兴)

汽车分类资讯推荐

疑似全新丰田FJ酷路泽曝光 有望于今年开启预定 - 天天要闻

疑似全新丰田FJ酷路泽曝光 有望于今年开启预定

日前我们从深圳情怀车工作室处获取到了疑似全新丰田FJ酷路泽的信息。新车作为换代车型,但尺寸有所缩小,预计将于2026年春季首次亮相,有望于今年开启预定。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与圆灯版全新普拉多相似的设计风格。
比亚迪加速内部整合,腾势、方程豹公关部回归集团 - 天天要闻

比亚迪加速内部整合,腾势、方程豹公关部回归集团

5月19日,就腾势、方程豹两大高端品牌公关团队回归集团,比亚迪方面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消息属实。此前,腾势、方程豹品牌公关团队分别隶属于腾势销售事业部、方程豹销售事业部。调整后,上述两个品牌的公关团队平级移至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为其二级部门,最高负责人为现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据了...
拆解“汽车一哥”丰田汽车财报:压力藏在利润表下 - 天天要闻

拆解“汽车一哥”丰田汽车财报:压力藏在利润表下

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汽车一哥”丰田汽车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近日,丰田汽车披露了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尽管2024财年压力重重,但其交出的答卷仍然颇具“含金量”。财务数据显示,2024财年丰田汽车
本田新款ZR-V部分改进,2025年7月3日发布,搭载Honda SENSING 360 - 天天要闻

本田新款ZR-V部分改进,2025年7月3日发布,搭载Honda SENSING 360

本田将对新款跨界SUV ZR-V进行一些改进,并于2025年7月3日上市。作为改进的一部分,采用了新的外部涂料,涂料中使用的透明材料将从传统的丙烯酸三聚氰胺材料变为功能性更强的材料。与之前的型号相比,增强了机身的光泽度,并且耐用性提高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