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2023年09月27日20:13:04 佛学 1641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 林鹿简科

编辑 | 林鹿简科

在1999年1月,九华山的寺庙中挤满了诸多僧侣,大家都为了亲眼目睹中国第一尊比丘尼肉身——仁义师太的真容。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3年前仁义师太就已在这座古刹中安详圆寂,弟子将其肉身密封在瓦缸之中,而今天在住持思尚师太把缸盖被缓缓掀开时,人们惊喜地发现师太的肉身并未腐烂,仍保持着虔诚的盘坐姿态,不仅是面容,连指甲都完好如初。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更让人惊异的是她已无半点女性特征,乳房消失胸部平整,大家看到如今已“修成正果”化为佛的仁义师太肉身,令人不禁想知道她生前经历了什么,才有如此殊胜之报?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师太圆寂

1927年20岁的仁义师太离开家乡来到山西五台山剃度出家,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僧侣生涯,艰苦朴素的生活并未磨灭她对佛法的热忱,反而使她的修为日渐精进。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10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很快蔓延到五台山。寺院被毁僧人四散,仁义师太也只能离开这个栖身多年的地方,她来到广西在一处小村落安顿下来。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村里条件简陋常有儿童因病夭折,仁义师太不忍心就这么看着,便开始运用自己学过的针灸医术帮助村民,她白天为病患看诊,晚上则诵经念佛。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三年后抗日战争进入对峙阶段,仁义师太重返五台山,参与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寺庙,在忙碌的同时她也继续为缺医少药的村民治病。

1950年仁义师太加入了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为比丘尼,从此弘扬佛法和普渡众生成为她此生的宗旨,朝鲜战争期间她自愿前往前线医院,为伤员们疗伤止痛,度过了艰难的三年。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战后仁义师太来到安徽河南等地,四处行医布施,将佛法的慈悲融入每一个病患的心中。尽管旅途遥远条件艰苦,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初心。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1983年年过七旬的仁义师太漂泊至九华山,她欣赏这里幽静的环境决定在此长居,在山上的菩提阁内一边为香客诊病一边修行参悟,这里的生活虽简单但她已心满意足。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之后仁义师太于山间偶遇一座破败的禅院,名叫通慧禅林,她凭着对佛学的向往动员弟子耗资修缮了这座禅,工程历时两年,一砖一瓦都埋藏着心血。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1995年夏,84岁高龄的仁义师太诵经参禅时忽感自己时日无多,她留下遗嘱要弟子将自己肉身防腐后藏于瓦缸,三年后检查是否成就肉身菩萨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这是佛家“坐化”的法门,要求高超的修为,仁义师太在七日斋戒后顺利坐化,弟子依其嘱咐收藏遗体,三年打开瓦缸后奇迹出现,仁义师太果然肉身不腐。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她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肉身菩萨,信徒们纷纷前来朝拜,仁义师太一生向善行医,虽艰难但从未退缩,她以毅力追求圆寂终获成功。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仁义师太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佛法和慈悲,一路走来虽历经坎坷,但她这一生无憾,对每一个佛弟子来说,仁义师太的故事都将是莫大的鼓舞。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初窥佛学

仁义师太原名为姜素敏,1911年她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富商家中,她7岁开始进入私塾学习,老师发现她从小就天赋异禀,不仅四书五经学得通透在诗词歌赋方面也崭露头角,小小年纪就能吟诵出气势恢宏、词意深远的作品。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父母见女儿学业优异便更加倾心于她,对她寄予厚望,想培养她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但偶然间,姜素敏却与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走上了另一条路。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有一次跟着母亲去寺庙烧香,她听到寺庙里和尚们诵经深感震撼,从此开始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每逢放学姜素敏都会跑到私塾旁的寺庙听经,虽然经书晦涩难懂,但她却能听得极为专注,有时还会向和尚提出自己的疑惑,让寺院中的和尚们对她的佛学天赋感到惊异,寺庙住持见她与佛教有深厚缘分,便送给她几本《心经》等佛书。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收到佛书的姜素敏受宠若惊,开始仔细研读这些佛书,对佛教文化变得更加着迷,甚至有了当尼姑的想法,父母发现女儿对佛学的狂热很不看好,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怎能剃度出家?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他们屡次劝阻,但姜素敏的决心十分坚定,为了打消女儿的念头父母将她从学校接回家中,日夜看管,不再允许她去寺庙。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姜素敏被软禁在家中心中很是难过,但同时开始在家里暗暗研读佛书,背诵心经,有时半夜她会偷偷起床面朝西方虔诚祈祷,父母发现后心里很是着急,他们请来许多读书人,想通过四书五经影响姜素敏,但她的佛学兴趣丝毫未减。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在这期间寺庙的和尚们数次派人来家中探望,劝解父母不要阻碍女儿修行,他们说姜素敏与佛教有不可思议的缘分,是难得的良材,父母听了也有些动摇,但还是不舍得独生女儿出家。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在三番五次地劝下,父母才终于松口,同意姜素敏到寺庙出家修行。

当姜素敏剃度出家那一刻寺庙的钟声久久回荡,她落泪告别父母立誓此生弘扬佛法,济度众生,出家人的生活十分简朴但姜素敏毫不在意,每日研读佛经、诵经打坐、求法无倦,佛学的种子终于在这寺庙里萌发开来。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在之后的日子里仁义师太除了用佛学渡己,还用自己的佛心渡人,在战乱的人间疾苦中一心学医,帮助了无数难民。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学医救人

在五台山出家后,炮火很快就烧到了寺庙附近,仁义师太因为看不下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经常会下山带着干粮行走在焦土上,为那些受到战争波及的民众带去些许慰藉。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但在愈演愈烈的战争中仁义师太发现,自己的施舍对于难民来说是杯水车薪,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她决心开始学习医术,希望能够将来医治百姓因战争带来的伤痛疾病。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1942年在显通寺住持鼓励支持下,仁义师太进入沈阳中医学院深造,入学后她极为努力,图书馆就像她第二个家,白天她参悟佛学,晚上就熬夜练习针灸、推拿等技巧,四年后仁义师太顺利毕业,也有了一身救死扶伤的医术。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毕业返乡后仁义师太开始在五台山下免费为百姓看病,起初山下的百姓对剃光头顶的女尼看病存疑,但看到仁义师太医术高明后都主动来求医,仁义师太不分贫富,只要有病的穷人都可以来看病,慢慢的老百姓都称赞她是“活菩萨”。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1950年代为了支援朝鲜战争,仁义师太自愿加入了志愿军奔赴前线,她白天在部队医院工作,晚上就来到一线战壕仔细检查士兵伤况,每当战火停歇仁义师太就四处搜寻伤员,有时甚至冒着炮火跑到刚打退敌人的阵地救人,很多次都九死一生。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在战场上仁义师太始终将一块石磨盘随身携带,她用这块石头将采集的草药碾成药粉,再制成药丸分发给伤员,即使条件艰苦她也从未放弃过救死扶伤的信念,仁义师太的事迹深受战友钦佩。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退役后仁义师太在通化206医院工作,后来被派往各大医院,她还开办诊所,专门为穷苦的老百姓看病,虽然上了年纪,但仁义师太从未放弃对医学的钻研与实践,她用一生践行了“救死扶伤”的誓言,可谓模范僧医。

95 年九华山仁义师太圆寂,死后坐缸 3 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 天天要闻

总结

仁义师太的一生确实令人钦佩,她修成正果也是有目共睹,有些人对这位大师圆寂后“不腐之身”存疑,但仁义师太的善举本身值得尊重,我们不应过分纠结她的身后之事,而应牢记她生前之德。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