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禅师,一心悟性!禅师:别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内心

2022年10月31日23:24:04 佛学 1484

亲爱的各位读者粉丝朋友,大家好,我是小小一介热爱写作的普通创作者。从过去至今,感恩各位每日的悉心拜读。过去数载,寥寥陋文,皆以古今中外名僧大德之人物志为主体,以此弘扬殊胜的大德事迹,令大德之佛性能够令你我心中升起一片净土。说实话,承蒙大家厚爱,这一番创作,大家爱看,又与自身内心信念相合。我始终认为,只有弘扬出去什么,自己的内心才会真正得到什么。这也成了我这一阶段在写作之上的心中信念。

顶礼禅师,一心悟性!禅师:别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如此一来,弘扬禅师之一生风骨,或许写多了也会令自己心生莲花,更能引得读者产生共鸣。一切就如现实与理想完美融合一般,得了阅读量,又“弘了法”


也在此刻,我也暗暗决心,未来数千陋文,犹如万千大德齐聚,成了未来的写作计划。


甚至觉得,不久的将来,耳濡目染之下,内心的凡尘习性或许真的可以慢慢消逝,或许,一念之间,即能真的成就禅师风骨。达至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之境。这反倒成了属于我自身的一场修心之旅了。那时,我曾想,怪不得很多大家都说,写作本身就是一场心灵疗愈之法。何况,我又是喜欢写这一众名僧大德,以此顶礼的内容。那岂不是疗愈的够彻底了。


然而,纵使万千大德来相助,一场境遇竟彻底将我天真的想法及所有的计划一朝化为了泡影。


与其说是境遇,倒不如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吓。


前段时间的一天,与往常一样,我下了班,接完孩子,空闲的时间里。正写着一篇陋文,准备今晚发出来。这时的我还在一边参考着素材,一边口口赞叹,内心心生莲花。感叹今天所要书写的古今大德之事迹实在令人无比殊胜,更为这大德的铮铮风骨,寥寥真言所鼓舞。


在这一瞬间,好似所有这一天的繁杂都已经消逝干净了。这一瞬间,我好似和素材中的高僧产生了共鸣,心中的信念又多了一分。这一瞬间,又让我觉得,真是岁月静好,外界显然无法再惊扰到我半分了。


怎想知,一记噩耗,从天而降,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就像一块巨石就这么直接往我所认定的波澜不惊的内心落了下来。

顶礼禅师,一心悟性!禅师:别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内心 - 天天要闻

父亲打来电话,说祖父突发疾病,在家里手脚又开始无故抽搐,这一次竟抽的无法停止。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曾经动过一次脑部手术,痊愈之后。医生说,往后的生活,可能会产生神经抽搐的情况,持续一会儿就会停了,不会有什么生命的危险,只需终生服药就行。


然而,这一次,显然抽搐的时间有些长了,甚至连说话走路都无法进行。这一下,所有人都慌了,第一反应立即想到了脑中风。


随即,正在家里的二叔,紧急送了医院。偏偏这个时候,恰逢特殊情况,医院只让一人陪护,家属更不能探望。


这一下,整整15天。


而我的心境竟却在这时有了转变。除了干着急之外,内心的一些信念竟然也在一点点崩塌。


有句话常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人生无常,各有天命。然而,这句话却没有道尽一切真意:我们一直听说的皆是别人家的人生无常,听来有些唏嘘,有些感叹,但下一刻皆成了别人家的俗世,只得来一句安慰。


或许,世间之人纵使相隔近在咫尺,却真的无法感同身受,直到你当下经历。

顶礼禅师,一心悟性!禅师:别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就像我儿时看一本《活着》,无法相信如此人间疾苦会在一人身上展现,沉浸其中,我会压抑无奈,但合上书。自己的世界,还是岁月静好好。


这一切,又像很多人儿时看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会忍俊不禁,这就是一部喜剧。而现在,竟都成了剧中人。


就如我这一刻,上一秒,我万分膜拜高僧之修行,纵使无数极致苦难集于一身,却能信念坚如磐石,一朝成佛,寥寥真言,可谓字字珠玑,引人发省。殊胜神奇经历更是令你我众生万般欢喜。


“世间苦难到来,想想这些高僧之言,膜拜弘扬这些大德,那世间还有什么疾苦呢?”此时的我天真地以为,我修的应该还不错,都弘扬了这么多大德殊胜之迹了,可谓福报满满。


耳濡目染这么久,区区人生无常,一念定能得高僧妙法共鸣,一念生清净吧。就如禅僧有言:世间万般磨难,一句阿弥陀佛足矣。可谓万般殊胜。


可当下的我,经历这亲人无常之事,却会如此惊慌失措,回看寥寥过去之文,都是我一字一句由心书写,当时心中喜悦竟在此时荡然无存,连看都看不进去了。纵使一句句阿弥陀佛言诵,渴望得来清净。却得来心中一念:阿弥陀佛定不下你的心。


随着,二叔传来时而缓解,时而又严重的祖父之况时,内心也是心如乱麻。可见,在未知面前,所有心中万法诸佛好似都被恐惧吞没。什么佛性之光在此可谓黯淡无光。


“嗯,佛法度不了无常,殊胜高僧之神迹成不了信心。”


而最终定我心的更是那主治医生那寥寥一言:“CT检查没有脑部病变,放心吧,你父亲是擅自停药了吧,要终生服药,不能停。不然,一旦神经出现波动,就控制不了了。”


一切尘埃落定,原来是祖父觉得好得差不多了,在一定时间里擅自减少药量了。


事情过去许久,我内心信念也算是彻底崩塌了,自知修得实在太差了,不明到底为何。还是被无常所缚。甚至引得同修之人告诫:“你弘了那么久的活佛,活佛的真言,你是一句也没记在心里啊。”


“无常之事无法改变,但心可以安定面对。那时,你不是常挂嘴边么?”


直到,想起当代一位苦行之僧所言,一切犹如柳暗花明。


你以为顶礼膜拜万千神佛,就能一念成佛了?万千诸佛固然殊胜,但那不是你的佛法,不是你的内心,更不是你的事迹。


就如这芸芸众生,顶礼膜拜各大高僧,寻访千山万水,四处奔波,只为面见名师大德。弘扬名师神迹,更愿能如师般一朝成佛。


可众生不曾想想,这世间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的顿悟,哪有什么本来无一物,只有日日夜夜的时时勤拂拭罢了。


这禅僧,即是虚云老和尚。

顶礼禅师,一心悟性!禅师:别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对啊,我们看到的都是各大德的神奇成佛殊胜之迹,心生欢喜,犹如阅览一番,就如经历了高僧一生。却全然忘记了一众高僧,日复一日,无论严寒酷暑,人生苦喜,身穿破衣,食不果腹,甚至命在旦夕之下的那一句句,连绵不绝,声声不断的“阿弥陀佛”。


佛法永远不是用来临时抱佛脚的殊胜神通,没有人生日常世俗下的观照自心,哪有那极致苦难下的一朝顿悟呢?


“别再拜我的事迹,弘我的佛法,众生应当拜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佛法。”


从今往后,一番决定就此在我心中升起。感恩粉丝读者。往后余生,将会以自身感悟与各位一起学习。高僧人物传或许将不再更新,承蒙厚爱。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