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2022年10月01日07:35:19 佛学 1211

沈阳城中哪个寺庙最大呢?毫无疑问当属“慈恩寺”。他被誉为东北的“十方丛林”,与营口楞严寺,哈尔滨的极乐寺、以及长春的般若寺一起,合称为东北四大佛教寺院。同时辽宁省佛教协会也建于此。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慈恩寺始建于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由僧人惠清创建,清顺治、清道光以及民国时期都曾经重修和扩建。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有着将近400年历史的古刹,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慈恩寺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沈阳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屡经战火的洗劫,寺院几经兴废,对于其前身的历史,早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无法考证了。后金天聪二年,大明崇祯元年,僧人惠清来到此地发愿重建古刹。因资金等诸多因素直到清顺治元年(1644)才建成大殿、韦驮殿、南北两廊。虽然寺院建起来了,但是香火并不兴旺,逐渐又变得荒凉破败了。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夏初,从北京押解来一位被流放的南方和尚,法名函可,字祖心,号剩人,他就是被称为慈恩寺最有作为的剩人和尚。剩人和尚原是江南名士,俗姓韩,广东博罗人,是明末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早年间曾中过秀才,29岁时因目睹父亲故去而看破红尘,便在罗浮山落发为僧,开始潜心修佛。

那一年剩人和尚被派去南京印刷经书,正赶上清军南下,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痛心疾首的剩人和尚奋笔疾书,写就了《再变记》一书,书中记述了清军进犯南京烧杀掳掠的悲惨状况,以及那些曾经作威作福的明朝达官贵人非逃即降的丑态。当印刷经书完成,正要出城返回寺院的时候,这本夹杂在经书中的《再变记》被清兵搜出上报给了朝廷,顺治皇帝看到了这本书后,本意是想将剩人和尚处死的,但是又考虑到他是个僧人,以表自己的慈悲之心遂将剩人和尚贬到了盛京(沈阳)的慈恩寺,剩人和尚也成为了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但因此也成就了后来慈恩寺数百年来最美妙的一段佳话。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剩人和尚到盛京(沈阳)之后,开始广传佛法,原本荒凉破败的慈恩寺,香客渐渐的多了起来,香火也就越来越旺了。相传,有一年沈阳城从春到夏烈日炎炎,天旱无雨,城内外瘟疫四起,死亡人数众多,大街小巷哀嚎遍地,剩人和尚慈悲为怀,冒险带领全寺的僧人去郊外采摘草药,熬制成汤剂挨家挨户的施送,劝说丛人饮服。这一善举也使得许多感染瘟疫的病人转危为安。剩人和尚在民间也得到了很高的赞誉!

另外剩人和尚不仅仅是佛法高深,他也可以称为是东北黑土文化的一个鼻祖级别的人物,诗词歌赋才华横溢的他和盛京(沈阳)一些文人雅士们,在顺治七年组织成立了一个“冰天诗社”,这是沈阳最早的一个文学团体,也是东北当时的第一大文化组织,在东北黑土地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绝对算得上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佛法高深,文采飞扬的剩人和尚,在盛京(沈阳)的许多寺院中都宣讲传授过佛法,因此他在百姓及佛教界中声誉都甚高,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的开山祖师。然而,顺治十六年(1660年),年仅49岁的剩人和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于沈阳坐化圆寂。剩人和尚的信众弟子将其遗体迁往了大和尚心之向往的千山,在璎珞峰西麓修建了剩人禅师塔,并将其诗文编辑成《千山诗集》和《剩人禅师语录》,刊刻成书。剩人和尚圆寂后,慈恩寺也渐渐的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后因年久失修几经沉浮终被历史湮没,渐渐的荒废,到清末时期庙宇几乎颓荒,僧人寥寥无几。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1912年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刹,又迎来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步真和尚。当时慈恩寺只剩下一座残破不堪的小庙遗址,寺院周边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农户人家的果树园和菜园。步真和尚为了再现慈恩寺往昔的风采,于是发愿重建修复寺院。于是,身穿百衲衣,挎着布袋的步真和尚,便开始了长达十几载的四方奔走。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筹款赎回了农家的土地,在这片旧址之上先后建起天王殿、钟鼓楼、禅堂、念佛堂、配殿、西廊、比丘坛等。1930年最后建成大雄宝殿。至此,步真和尚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终于将慈恩寺的建筑大体完成。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在“文革”那段特殊的时间里,慈恩寺并没有安全的逃过这一劫难,寺院内佛像被毁,文物遭到破坏,法器丢失,僧人也被迫还俗。藏经楼中原藏有明清两代极为珍贵的两部木版"三藏"经典1600卷,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遗失。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1979年后,沈阳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使得流散各地的僧人陆续重返寺院,并由市政府拔款重新修缮了慈恩寺。那些遗失的经卷已重新抄写,破损部分也得到了修补。寺院宗教活动随之恢复,香烟缭绕,善信云集。焕然一新的寺院坐西朝东,占地约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正面是山门,进入山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寺院的建筑分为三层院。最前面一层是天王殿,三间大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弥勒菩萨韦驮菩萨的塑像。中间一层为大雄宝殿、五间大殿供奉着本师释迦摩尼佛、药师琉璃光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4位与娑婆世界有因缘的大菩萨。再往后是比丘坛和藏经楼。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慈恩寺现如今已经是沈阳城的标志,他承载着沈阳的历史,展示着沈阳的现在,护佑着沈阳的未来!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菩提。沈阳“慈恩寺” - 天天要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点赞评论,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