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智慧”断舍离,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2022年08月15日09:51:04 佛学 1961

俗话说:人生有八苦,分别谋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忘不了。

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懂得放弃,才能治愈,不会沉入苦海。

“禅宗智慧”断舍离,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天天要闻

1、无能为力的事,当断

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热爱王羲之的书法。自从他发现《兰亭序》的真迹在为僧人辩护后,他多次派人索要。

而辩才僧一口坚持:不知真迹着陆。

于是李世民决定智取,派了懂书画的萧冀乔装为书生,接近辩才僧人。

萧冀与辩论逐渐熟悉,来往密切。

这一天,萧冀取下了几幅王羲之的作品,与辩才僧人一起欣赏,抛砖引玉,吸引辩才僧人从屋梁上取下了《兰亭序》的真迹。

出乎意料的是,萧冀看完后,立即将其列入袖中,并取下唐太宗的有关收交令。

辩论错过了真迹,再加上受惊,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作家白落梅曾说:

“人生一局棋,相关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不知所措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那里。pk,当你明白的时候,人已经在局外了。”

一生中,注定会有一些事情缺失,有些事情无能为力。

如果,总是纠缠在这种木已成舟的事情上,到最后,不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一句台词:“当你握紧双手时,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张开双手时,世界就在你手中。”

对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适时放下,才是最好的修行。

当断即断,扔掉负累,才能轻松上阵,走更远的路

“禅宗智慧”断舍离,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天天要闻

2.、生命中无缘之人,当舍

三毛提到:时间是美好的,因为它必然会消失。

坚信不疑。生活也是如此。

并非所有闯入你生命长河的人,都会天长地久。

听过这样的故事。

两个小沙弥分别住在两座山上。

他们经常在下山抬水的路上相遇,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朋友,约定每天一起提水的时间,风雨同舟。

一天,一个小沙弥没有下山抬水。另一个小沙弥猜测,他大概是小睡过头了。

但是,第二天,第三天...连续几天,小沙弥都没有直到小伙伴。

他着急了,想:小伙伴一定病了,我要去看他。

他爬上小伙伴的山,却看见小伙伴在寺庙里和一群小沙弥玩得很开心。

小沙弥向前问道:“最近几天,我没有等你。我以为你生病了。来看看你。”

谁知,小伙伴把他送到院子里,偏向一口井说:

“不久前,我一直在挖这口井,最近终于挖出了水。以后就不用下山抬水了。”

小沙弥无言以对,心寒地下山。

他怎么也想不通,约好的一起挑水,对方怎么突然就挖了一口井。

他找师傅说出苦恼。

师傅淡泊微笑:世界的命运,有自己的天意。命运聚集在一起,命运就散了,没有人一定离不开谁。

小沙弥说:但我还是放不下。

师傅让他拿出桌上的水杯,往杯子里倒热水。

一直把水倒满外流,小沙弥被烫到松手,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

师傅提到:生活就像一条河,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飘走。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不能放弃。疼痛,自然会松开手。

世界上的感情都是如此。不仅友情,情感也不例外。

就像电影《一代宗师》中一直喜欢叶问宫二,最后告别叶问:“我喜欢你,但也只有在这里。”

对生命中注定无缘的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舍得下,才能有所得。人生中所有擦肩,其实都是为了给珍爱之物的来临,腾位置。

“禅宗智慧”断舍离,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天天要闻

3、心头烦欲执念,当离

唐代高僧无门慧开禅师曾写过一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如果世界上谁活得最好,只有李叔同一人。

丰子恺曾描述李叔同的一生:

少年时做少爷,像个翩翩公子;

中年做名仕,像名仕;

作剧,像明星;学油画,像艺术家;

学钢琴,像音乐家;办报刊,像小编;

当老师,像个老师;做僧人,像个僧人。

李叔同,出生于富豪名门,前半生竭尽全力,学术造诣颇丰。

然而,在巅峰时期,离开世界繁华,转身逃入空门。

后半生,一盏青灯,一卷经卷,一棵树梅,一尊佛。

他提到:“灿烂的极端最终会回归平淡”。

曹雪芹先生,出生时尽力而为,年轻时遭遇抄家之难。

今生却在“家庭食粥酒常赊账”在贫困中,从前半生的跌宕起伏中抽身,调整爱恨分离,释怀荣华亡国。

用一颗宁静的心,俯身问大观园里的每一个生命,最后写下传世经典《红楼梦》。

在帮助刘邦赢得世界后,历史烟云中的张良选择放弃权位,成功退却,云游世界。

回顾初汉三杰,也只有他得到了明哲保身。

就像黄庭坚造访“良山道观”时所写: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禅宗智慧”断舍离,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天天要闻

当人们年轻的时候,王家卫经常在电影中说:看到一座山,就想掌握山后面是什么。

一路翻山越岭,看遍风景,终于明白,繁华落尽沧桑,喧嚣过后尘土。

对生命而言,拥有让心归零的勇气,才有享受生命的福气。

余生不需要计较太多,断离心中困扰你的执念,才能笑对人生,潇洒处世。

我非常喜欢名人老树的境界:

人世一间过云楼,漫天风雨不言愁。

名利得失算什么,此生只向花低头。

一个人能放下的物体越多,他就越有能力。

一杯空杯,可以盛好茶;一颗空心,可以生万物。

解决复杂的生活,明白由繁化简,才能活得不累;只有保持内心,才能自足稳定。

余生,想拥有的尽力争取,不再需要的就断舍离。

共勉!同意的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