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2022年07月15日15:29:02 佛学 1827

说到和尚,人们脑海里的形象大多是淡泊豁达的,虽然置身于红尘之外,却有着能够洞察一切的智慧。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作为信仰世界上第一大教派佛教的和尚,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自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以来,释迦牟尼在印度地区创立了佛教之后,其追随者数量大大增多,通俗点来说这也就是最早期的“和尚”群体。

佛教自创立以后,一直在向周边地区辐射,并且大约在东汉末年传入我国。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作为大智慧的象征,和尚在普通民众的眼里一直是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其中,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不食荤腥。

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和尚不食荤腥应该普遍是较为消瘦的群体。然而,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周边寺庙的和尚们,除了有传统印象中的“瘦和尚”,“胖和尚”的数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那就要从和尚不食荤腥开始说起。

“不食荤腥”究竟是不吃什么?

其实,在佛教创立之初,是可以吃肉的。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那个时候的民众生活十分朴素,僧人在外出化缘时获得的食物十分有限。老百姓能够施舍一点饭食就已经很不错了,更谈不上挑剔食物的种类。

因此,在佛教创立之初,还是有吃肉的可能的。

但是和尚并不是什么肉都吃。佛教经典《楞严经总论》中,就对僧人吃肉的种类有着严格的解释。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这本著作描述到,僧人所吃的肉食,必须是“五净肉”。

所谓的“五净肉”,就是指“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

具体而言,就是指僧人所吃的肉不可以是与自己相关的,也不能食用“自杀”的肉类,更不可以食用在自然环境中,因为优胜劣汰而产生的“弱者”的肉类。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因此,“和尚不食荤腥“的说法在最开始来说是不成立的。

但是,自从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甚至连当时的皇帝信仰佛教。

于是在皇帝萧衍的大力提倡下,禁止修行之人沾染肉食,最后才逐渐形成了和尚不食荤腥的说法。

古代的“苦行僧”形象

在古代,大多数僧人的形象都是清苦消瘦的。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一方面,古代民生艰难,普通老百姓尚且在温饱线之中挣扎,也无法给予化缘的僧人营养含量高的食物。

并且,古代僧人奉行苦修,提倡苦渡众生的修行态度,因此经常在舟车劳顿之中匆忙解决一日三餐。

譬如唐代僧人玄奘,独自一人西行取经,经历了十七年的光阴最后终于到达印度天竺。从这次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僧人的形象大多都是清苦的。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另一方面,在南北朝时期之后,古代僧人一日三餐都是吃斋饭,很少沾染肉食。长期以往,因为缺少蛋白质和肉类营养的补充,导致古代僧人面黄肌瘦,乃至患上各种疾病。

在古代,由于僧人长期不吃肉食,所以更容易患上各类疾病,例如贫血。所以也导致古代僧人少有肥头大耳的样子。

现代僧人的“肥头大耳”形象

在现代,虽然僧人也是不吃荤腥,但是现如今的生活条件相对于古代来说可是大大提升了。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在饮食方面,僧人的选择相比起以前种类更丰富。米饭、面条、馒头、包子、豆浆,光早餐的选择都有十几种,更不用提午饭与晚饭了。

因此,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僧人容易营养过剩。

除此以外,虽然僧人都是吃的素食。但是他们常吃的都是碳水类制品,这类食物虽然不含荤腥,却极易使人发胖,这也难怪僧人即使不吃肉也容易长胖了。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除开现代僧人的饮食结构因素,他们的运动量过少也是一种问题。

现如今科技发达,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出行开始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这一点僧人也不例外。

出远门有飞机高铁,走近路则有汽车接送,相对于古代而言,人们的出行方式更为简便和简单。以往十天半个月都到不了的地方现在不到半天就可以到达。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要想减肥,首先得管住嘴迈开腿。

古代僧人本来就吃得简单朴素,甚至可以说是营养价值不高。而且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僧人出行都靠双脚走路,运动量增加了,体重自然也就下去了。

再加上古代僧人奉行“苦度众生”,就是说,宁愿自己千辛万苦,也要度得世人一生安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信仰加持,古代僧人对于苦修甘之如饴,身体上的劳累也就不值一提了。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反观现代僧人,日常的活动范围就在寺庙内,也不需要外出化缘。平时只需要打坐诵经,打扫庭院而已,没有过多的体力消耗,自然也就逐渐心宽体胖了。

因为缺少运动,所以脂肪堆积也很快,再加上现在科技发达,僧人修行也不需要披星戴月地赶路,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胖和尚”。

以上的这些都只是外在因素,除此以外也有心理因素加成。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现代的和尚虽然每天都吃素,但是他们也没有凡夫俗子所需要承受的压力。

现代和尚不需要考虑上学上班,也不需要考虑房贷车贷,更不用考虑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除了还俗的和尚以外),因此他们的精神生活虽然很简单,但也过的十分富足。

俗话说,无债一身轻。现代和尚不需要考虑普通人所需要承担的“债务”,自然就过的心情舒畅,没有压力。

古代与现代和尚的对比,同样是吃素,为何现代的和尚大多很胖? - 天天要闻

没有精神上的压力,自然而然地就开始长胖了。

小结

和尚虽然在寺庙中修行,但实际上也和芸芸众生一样需要考虑生老病死。

其实和尚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远离”凡尘俗世,只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某些方面过的比较清苦。

但是,只要心态平和安稳,减少精神上的压力,即使是清淡的饮食也能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这也是现代普通人需要学习的地方。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