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世间任何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

2022年06月30日11:10:02 佛学 1606

听意公子说《心经》,她说:​我们的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之所以感到苦,是因为我们​太想​要一份确定性,可是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每一刻都在流动,​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而当我们无法安居在那些不确定里​,心中就有了苦。​《心经》就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只不过受想行识​……


我听着听着,突然地就泪花跳出双眼———那一刻,我被这说法触动了心灵深处,心经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回想起那段夜夜心经陪伴我的岁月,仍然会百感交集。

《心经》:世间任何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 - 天天要闻


那应该是我一生中最低谷的时刻了,我心底最真实的状态是充满着恨,不是对社会或某个个人的仇恨,却是对自身命运的怨恨,我恨命运为什么要带给我这么多的苦。那时,如果命运是个有形的东西,我绝对会立刻用手撕,用牙咬,用脚剁,直至那东西成为粉末,仍解不了我心头之恨。可见,当时我对这个人世间,是处于高度的对抗状态。


可是,我那时主宰不了自己的内心,即便我再恨我的这个命运,我却无法与它玉石俱焚,而且,我还必须使劲地活着,还得要笑着活,因为身边那么多的亲人在关注着我,我的一举一动都在他(她)们的视线里,一个不注意,伤的还有他(她)们。可是,我又没办法驱除我的心魔。


我没办法发泄,我夜夜失眠,失眠是因为内心在撕扯,在同什么来较劲———现在想来,就是与不确定的未来在较劲吧?那种心苦的感觉,我一辈子都不想再要了。

《心经》:世间任何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 - 天天要闻


友人对我说:听听心经吧。心经是驱心魔的,会让你宁静下来的。


于是,我用手机下载了一首心经音乐,夜夜放在枕畔播放,陪伴着我。


我清楚地记得,我听这音乐最直观的感受:她像一首催眠曲在我耳边哼唱,而似乎,母亲就在我旁边,用手轻抚着我的发丝,温情的对我说,睡吧,睡吧,别想那么多,不要把自己弄得这么苦……我当时的眼泪,像开了闸一样,只往外泄,我没再忍了,只任泪水一个劲地发泄,似乎心中有无限的委屈要释放出来,而我在发泄完之后,不知什么时候就沉沉地睡入了梦乡。

《心经》:世间任何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 - 天天要闻


所以,心经对我来说,类似于知己,陪伴着我度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给我的是一种抚慰,以及释放。没有过经历的人,是无法感知那种感觉的。


我最喜欢的那几句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曾经反反复复地默念,就像是自己在安慰着自己说:不怕,不怕,什么都不要想,一切都会过去的。

《心经》:世间任何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 - 天天要闻


意公子用道家的“无为”观念来解说,更让我豁然开朗了。她说世间的一切苦,其实都是自己的心念给的,即使是失败的人生经历,你不去想着失败会带给你什么样的后果,就不会有啥的。你总是想着“我一定要”,于是脑子里会有着许多的妄念,这样会特别耗费心能,而事实上对你所做的事毫无帮助,那不如不想。道家的无为就是心不要想太多,同佛家的“心无挂碍”,也是一个意思。


她说这只是她个人的感悟,算不上知识,但她的个人感悟启发了我,想更深层次地去感触心经。

《心经》:世间任何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 - 天天要闻


听说心经是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路途上写的,他在取经的路途上,遭遇了很多很多的挫折和困苦,也偶尔动摇过信念,不知是什么启发了他写下这则心经的,他每天不断地默念,遭遇困苦时念,感觉坚持不了时也在念,就那么念着念着,他居然就获得了一种能量,鼓舞着他成功到达了目的地……


我认为,法师最大的成功不是将印度的佛学传到中国,而是他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有就是这支撑他精神的心经———它是治疗人类心灵的一剂良方,千百年来被人传诵,被人追捧。


再细读心经,一个“观自在菩萨”,即不受心灵约束的菩萨,“波若波罗密多”,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智慧到达彼岸”,观自在菩萨,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到达彼岸,就这一点,就给我们暗示了“该怎样智慧地去生活”,梵语成了哲言。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够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空、色其实都是心像的折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些,似乎不能做任何直译,只可凭自己去意会,我看后想到的是:世间所有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你所经历的,带给你的无论是苦是甜的感觉,就是你的心灵感触而已,你不去想,就不会有感触。

《心经》:世间任何事,只要你不去想,它便干扰不了你 - 天天要闻


说到这,感觉矛盾了,因为心经叫人万事不入心,不要想太多,而我没法不去想,所以做不到观自在菩萨的境界。


那么,我这种写文法,算是一种释放吧。后面的梵语文字就不作过多解说了,其实心经就适合默念,你在默念的同时得到一种心静,就是它的功效所在。解说出来,是想运用自己的智慧,更好地更高质量地去生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