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甘博与夫人
西德尼·戴维·甘博 (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年) ,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
1908-1932年,甘博先生先后四次访华,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30卷16mm电影胶片,还手工制作了几百幅手工上色的毛玻璃幻灯片,其中的3000多张记录了老北京的城市风貌和民众生活。这些影像资料抓住了处于重大历史变革时代的中国,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建立起了一套丰富的图像档案。
此系列照片为甘博先生访华过程中所拍摄的三峡影像。
1917年6月11日,甘博、费佩德和约翰·亚瑟三人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而上,经汉口、宜昌抵达重庆。三人到达重庆后,雇用了15名当地脚夫,往返于四川各地之间,途经重庆、铜梁、潼南、遂宁、成都、新都、都江堰、汶川、理县、茂县等地,然后又沿水路从重庆而下返回汉口,于10月9日回到上海。
编号007A/035的“七条帆船”
甘博的Graflex(格莱弗莱克斯)牌照相机
先欣赏甘博先生在宜昌拍摄的一组照片。根据岸边建筑与地标可以确定这些照片拍摄的位置。
宜昌江边船桅林立
一条木船经过宜昌怡和洋行前向海关码头方向行驶
上面这张照片,应该是甘博从重庆返回宜昌时拍摄。照片中,江面行驶的木船正经过宜昌怡和洋行门前向上航行。帆船上游不远便是“宜昌关”。
宜昌江面上行驶的双桅平底帆船
宜昌码头上林立的帆船
准备停靠宜昌码头的帆船
宜昌码头的木船
宜昌码头三角帆
宜昌西坝岸边的木船,席篷遮盖的趸船上有“虎双发号”四个字
宜昌码头,江对面的磨基山像古埃及“金字塔”
宜昌码头的大木船
宜昌码头的剃头摊群(甘博1917年摄)
从照片上看,江面上有一艘轮船,那是艘日清公司的轮船。这家公司轮船的烟囱上有四条醒目的白线,它标志着这家公司是在1907年由日本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和大东汽船会社四家公司合并而成。由于公司成立初始,还吸收了少量中国人股资,于是公司名为“日清”。当时,日清轮船公司码头在宜昌关码头与大南门驿码头之间。
宜昌码头的小食摊
宜昌街头的剃头摊
宜昌街头卖菜人
宜昌街头打冥币
宜昌制绳塔架
宜昌制绳人
宜昌绞棕麻绳
宜昌街头修鞋匠
宜昌街头卖药材的摊贩
宜昌夕阳西下
宜昌南津关口
图片左侧即宜昌南津关海关站
宜昌城郊滑竿上渡船
宜昌江上木船的三个小船工
宜昌江边洗澡的男孩
宜昌或沙市码头守在竹签箱旁的男孩
宜昌或沙市江面上划龙船
枝江董市蜀汉中郎将董和故里
宜昌或沙市江面上行进的帆船
从宜昌到南京途中的乞讨木船
从宜昌到南京途中的乞讨木船
宜昌至南京的船上女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