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算是大孩子了。此时的他们不甘落后,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同时独立性也更高了,自控力得到加强,还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经常有家长犯愁,“为何我家孩子才上五年级,就特别叛逆呢?”顶嘴、吵架成了家常便饭,还表现出了一些青春期特征。教育心理学专家坦言,一般认为13~19岁为青春期,也有部分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就有明显的青春期表现,变得非常叛逆,让很多家长手足无措。孩子青春期提前到来,家长该如何应对呢?且听教育心理学专家如何说。
01
青春期提前到来
学会与娃和谐相处
在我们印象中,为孩子青春期发愁是初中学生家长才要面对的事。怎么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家长也要脑壳疼了呢。
专家认为,随着人们生活物质的丰富,孩子的营养较以前充足,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发育都比以前要提早很多,这也意味着青春期可能提前到来。
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大阶段中提到,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以“叛逆”作为最外显的特点,他们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和尝试。
因此,家长只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懂得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不要“谈虎色变”,就能很好地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相处。
02
易对父母心理闭锁
不急不躁保持良好沟通
青春期的儿童会出现心理闭锁性。这使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不跟自己沟通,等到进入初中,就更难跟孩子沟通交流了。
专家坦言,大家要明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闭锁性主要是针对父母。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一般都比较亲密,父母是孩子获得心理和情感支持的主要来源。
而到了青春期,随着与同伴的相处时间增多,以及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疏离,同伴逐渐成为孩子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他们对同伴呈现开放性。
因此,家长想要和存在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先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比如,不用父母的权威去命令孩子,多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与自己相异的观点不要用评判的态度去处理。等孩子遇到问题不能处理时,孩子就不会把事情压在心底,而能主动去寻求家长的帮助。
03
正视孩子心理需求
给予孩子一些自主权
有说法称三四岁幼儿处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者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进入第二反抗期。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家长,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孩子的第二反抗期呢?
专家表示,孩子的第二反抗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地位的平等。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内心上要求和成年人相当的地位和决策权,特别反感权威的干涉。
其次是情绪波动比较大。孩子容易情绪激动,也容易因为某些挫折而感到失落。另外孩子更容易在父母面前情绪发作。
最后,孩子性意识的觉醒而带来的青春期烦躁。在这样的“拉锯战”中孩子难免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感觉。
出现第二反抗期的原因在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从生理上来说,儿童步入青春期,在外形上特别是第二性征上已经接近成年人,因此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大人”了。但是在心理方面,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大人”,应该拥有决定权,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这种矛盾是造就反抗期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因素上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
“为此,他们要力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蔡老师提醒家长,当孩子的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
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呢?蔡老师有5个建议:
1、改变观念,尊重孩子;
2、了解儿童自我发展的成长特性;
3、正视父母和孩子亲子关系的变化,学会适当放手;
4、以友相待并尊重自主权,特别是尊重孩子的隐私;
5、引导孩子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让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这一时期是每个个体发展中所必经的阶段。
(陈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