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爸妈,不可不知的“恒河猴实验”
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哈洛(Harry F. Harlow)及其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与其母亲分离,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用铁丝和绒布做成。
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而“绒布母猴”则没有。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刚开始,婴猴多在“铁丝母猴”身旁,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婴猴只有饥饿时才去“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更多的时候是依偎在“绒布母猴”身上。此外实验观察发现,婴猴在遭到陌生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为什么绒布妈妈比铁丝妈妈更能让婴猴产生依恋和安全感?哈洛和他的同事给出了答案:“接触”、“温暖的触感”。
恒河猴94%的基因与人类相同,所以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虽然实验对象是恒河猴,实验结果同样可以适用于人类。
哈洛的发现对当代的育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孤儿院、社会服务机构都或多或少地依据哈洛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调整了自己的关键政策。部分是因为哈洛的缘故,医生现在知道将新生婴儿要直接放在母亲的肚子上;孤儿院的工作人员知道仅仅向婴儿提供奶瓶是不够的,还必须抱着弃婴来回摇动,并且要对其微笑。
常被父母拥抱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婴猴渴求的“温暖的触感”,其实就是人类孩子们经常渴求的“抱抱”。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孩子伸出双手向爸爸妈妈要一个“抱抱”,可是爸爸妈妈却觉得孩子太粘人,或自己很忙而拒绝。殊不知,你拒绝的不仅仅是一个“抱抱”,还有一份孩子对你的安全依恋,和他/她面对这个世界的基本安全感。
01
拥抱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
当孩子还是一个胎儿时,生活在妈妈温暖的子宫中,被羊水环绕,这对胎儿来说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当孩子呱呱落地,失去了妈妈子宫的庇护,孤身暴露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产生一种无助和恐惧感。所以这时妈妈或他人温暖的拥抱,会让孩子感到安全,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假如孩子摔倒或受到某事物的惊吓,一个温暖的拥抱,能让孩子的情绪很快地平复下来。因为在拥抱中,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呵护的,是被爱的,是安全的。
02
拥抱可消除孤独感,让孩子感到有支撑
孩子对父母拥抱的渴望,其实就是爱的确认。拥抱是一种无言的交流。几乎百分之七十的交流都是无言的。身体语言可以依赖于一个动作,而拥抱是无言表达自己的最好方法。
当孩子受了委屈,一个暖心的拥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就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遭遇”,化解“伤痛”,然后又能能量满满地去探索这个世界。
03
拥抱让孩子远离不良情绪困扰
研究证实,拥抱会促进机体产生多巴胺。多巴胺是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所以常常被拥抱的孩子会更多地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支持,从而远离不良情绪的困扰。
04
拥抱孩子,父母也可感受到爱的滋养
拥抱是一个相互的动作,给予拥抱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拥抱。爱是流动的,当父母拥抱孩子,传达给孩子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孩子给你的爱的回应。
此外,孩子真挚的笑容,温暖的拥抱,有着治愈一切的魔力,它们能洗涤成人心上的疲惫与繁杂。
所以,爸爸妈妈们,多多拥抱你们身边小小的人儿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