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矩、有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有营养

前段时间,“熊孩子”在高铁上大闹的新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刷屏,有的网友甚至提议,“高铁出一个单独带孩子的车厢”。

事件起因是一名3岁的儿童在高铁上吵闹,通车旅客与孩子家长讲道理反而被怼。同行人员甚至说,“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去”。

同乘的网友表示,儿子被乘法口诀大声吵闹,前排乘客和乘务员多次制止无效,家长对此置之不理,还夸赞孩子口诀背得好。

此议题之下,许多网友深有体会,表示乘车外出、看电影时,最怕遇到吵闹的孩子。

这几年,熊孩子的案例越来越多,社会上的许多“熊孩子”,就是这样在父母的纵容下、为他找借口推脱责任中成长起来的。

但这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都是不利的。

01为什么要尽早给孩子立规矩

举个例子,我们在登山时,如果峭壁旁不设置栏杆,一般反应是望而却步。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栏杆就是“规矩”。规矩,让人们行为有尺度,从而让人获得相对的自由。


不随意触碰插座、不在街上、楼道打闹、不从高处下跳、不从深水下水……这些规矩保证孩子的安全。


不乱动他人东西、尊重他人隐私、好好说话、高铁上、电影院等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这些规矩教会孩子礼貌和教养,让孩子适应群体的社会生活。


早睡早起、少吃甜食、不过分使用电子产品,这些规矩让孩子身体健康、更加自律优秀。


在繁多的规矩中,孩子才能对世界、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明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明事理、有同理心、言行得体,成为一个教养好、三观正的人。


“人生百年,立于年幼”,千万不能认为孩子尚且年幼,调皮捣蛋是天性,长大后自然就好了。
3-6岁给孩子立规矩,效果最好,阻力最小。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未形成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父母的话就像“金科玉律”,孩子更愿意听从;等到孩子进入初高中,三观成型,孩子会有很强的个人意识,父母的影响力和权威持续衰弱,在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就不容易了。


02给孩子立规矩家长要做好榜样

在给孩子树立规矩的时候,榜样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孩子会默认父母的行为是对的,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如果父母一边给孩子立规矩,自己却在破坏规矩,慢慢地,规矩开始在孩子心中失去效用。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平时多读书,可父母吃完饭就往沙发上一趟,与手机过起了“二人世界”,孩子也会不服气地问:“凭什么你可以,我不行?”


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孩子是孩子不愿坚守规矩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些家长,甚至会带头破坏规矩,给孩子做出坏的行为示范。

比如酒驾、乱闯红绿灯、随意乱扔垃圾和烟头……这些行为都在给孩子错误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因此,为人父母,言行需谨慎,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榜样。


03给孩子立规矩,用原因唤醒孩子的自主性

有些家长知道要给孩子立规矩,也以身作则地起表率的作用,可以孩子还是很反感。这有可能是因为家长忽略了一个环节,没有解释立规矩的原因,只是强制性地灌输,逼迫孩子执行,使得孩子出现反抗的现象。

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会慢慢诞生出自我意识,如果父母不加解释地立下规矩,孩子会觉得规矩影响了自己的自由活动,不愿意听从。

这时候,如果家长直接对孩子说:“这是规矩,就得这样!”容易产生亲子间的不愉快,孩子会故意和你对着干。

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规矩的目的和背后的道理,让孩子体会到遵守规矩带来的好处。

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是为了家里看着整洁舒服以及方便下次使用;
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是因为谁都不愿意被打扰;
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是为了不必深夜慌张地写作业······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块讨论:家庭里、学校里、公共场所,还需要怎样的规则,以及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

这个过程中是让孩子参与制定规矩的过程,也是孩子梳理为什么有这些规矩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在执行时也会更加主动、自觉。

04立好规矩,温和且坚定地执行

有的家长,信心满满地给孩子立下规矩,可是看到孩子哭闹、撒娇就心软,或者视自己的心情变化而随意更改,长此以往,孩子会不断挑战规矩的权威。

因此,家长的态度要坚定,让孩子明白,定好的规则,必须遵守。


但是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不要因孩子哭闹、胡搅蛮缠而过度批评孩子,保持耐心和温和的语气,让孩子执行定好的规则。


用一种理解、鼓励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会让孩子对自己感觉良好、有信心,从而更愿意守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的同时,可以定制一些奖惩措施,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代表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顺应孩子的这种“天性”。


在特定的事情和场合中,家长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诚实、勇敢地直面错误,自我修正。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阿力很担心自己做错了事,妈妈会不爱他,妈妈说说得是,我会永远爱你,但不管你做错了什么事,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爱和规矩并不冲突。有规矩、有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才更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