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aforniay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里面3、4岁的孩子洗澡时不想用儿童专用的,只想用成人的洗发水来洗头。父母拒绝了她,双方结果僵持不下。
评论区众说纷纭,立马发现了盲点: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但有的网友不赞同。
秩序敏感期?什么玩意不知道?我只知道顺着孩子惯着他,马上就是叛逆期了。
对,这时候是敏感期,顺着惯着,过两年就是少儿期;顺着惯着,再过两年就是青春期;顺着惯着,再过两年就是叛逆期;顺着惯着,再过两年没期了,惯着出了社会怎么办?
要管了,你觉得还来得及?
有的支持。
这辈子这么苦,像这种无关痛痒的事,顺着孩子喜好选择也没什么事吧?
所以为什么连一个洗发露都不能让她自己做决定呢?
大人总喜欢用权威假装成规则去驯服小孩。顺应孩子敏感期,这不叫惯着,这叫科学育儿。
我不懂什么秩序敏感期,但是她喜欢只要对她没伤害,为啥不愿意给她用呢?
一、敏感期缺口,错过了,孩子成长会失去什么?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
敏感力顾名思义,就是出现在儿童敏感期的一种动力,捕捉到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就像做火箭。
这股动力会驱使孩子对Ta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
比如上文提到的案例,孩子对选择洗发用品的执拗,就是一种敏感期。
但是敏感期很短暂,把握好敏感期,对孩子的教育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时候: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长大后:这孩子怎么这么没主见?
当然,也不要过分执着于各种敏感期的培养。抓住和错过“敏感期”并不是一念之间,错过的孩子也不是没救,成才也不只靠这几年,各种说法都是危言耸听。
要相信,人的大脑一生都有可塑性。
二、有哪些敏感期我们可以捕捉到?
蒙特梭利所提出的0-6岁儿童的所有敏感期主要有六个:
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运动探索敏感期、社交敏感期、小物体敏感期、感觉学习敏感期。
比如,我们了解到孩子发展会经历秩序的敏感期,就会知道为什么他在某个时间段会特别近乎偏执地要保证每件东西都按照特定模式来摆放,一旦不顺心就会情绪失控哭闹。
幼儿渴望自己能主动从事一些活动,如果父母允许他们做一些活动并予以鼓励,幼儿就会获得自信和责任感。
父母过多的干涉会造成幼儿形成缺乏尝试和主动的性格,形成内疚和自卑。
我们知道如何尊重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不强迫、不控制,增强孩子对对外部世界可控性和可预测性的认知,从而增加安全感。
有些时候我们想让孩子做一些事情,他们不是会无动于衷吗?比如让他自己收拾玩具,总是听不见,又拖延。
这时可以抛出两项的选择题,“宝宝你是想先收拾玩具A还是先收拾玩具B呀?”
让孩子自己选,很多事让他自己做,能有完成任务的愉悦感,这类孩子大多会比较有主见和自信。
所以不要再被标题党的文章骗啦?孩子有他的成长速度,要相信自己和孩子!
—— 今日作者 ——
Kaforniay
-配图- 来源于网络
-编辑- 林嘉茵
欢迎留言区评论互动a
“对此,你怎么看?”
文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投稿转载合作等事宜请联系编辑(yjpc1382615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