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讲这种故事,也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周五下午,我对班上的同学说:“同学们,又到了每周一个故事的时间,现在,我们有请莎丽同学上台,跟我们讲《最好的我》的故事。”


话音刚落,一个腼腆的女孩子走上讲台,她的声音稍微有点小,但她却勇敢地开了口。她说:“有一天,我去上英语辅导班。下课的时候,同学们抓起书包就跑出了教室。等我收拾好东西,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看了一下,教室里的灯和电风扇都还没关,我就一个个把那些开关都关了。

正在这时,学校的老师走过来,看见了,就对我说:这位同学,你还知道人走就要关灯关电扇,真的不错,老师要奖励你,送你一本本子。我听了,连忙摆了摆手说:老师,我不要。我有本子。老师,再见。说完,我就跑出了教室。第二次我妈妈送我去上辅导班时,这个老师看见我妈妈,又跟我妈妈表扬了我。这就是《最好的我》的故事。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就在她要下去的时候,我连忙叫住了她。我说:“莎丽,你的故事讲得很好。但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在这个故事里,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总结一下你的好吗?”

莎丽又腼腆地笑了,她说:“节约,懂事。这是那个老师跟我妈妈说的。”“哦,那你自己觉得是不是这样的呢?”我问她。

莎丽说:“差不多吧。”我说:“你应该肯定地回答:是的。除了这两个词,在这个故事里,你还发现了自己别的优点吗?”莎丽看了看我,想了一下,然后又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没有了吧。”


我叫莎丽下去了,对全班同学说:“你们还有谁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莎丽另外的优点?”这时,班上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他大声地说:“还有善良。她做的是好事。”我说:“对极了。还有一个,是谦逊,老师奖励她,她没接受,觉得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这也是谦逊的表现。”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当现在已经退休的周老师把他这段教学经历讲给我听时,我真为孩子们感到庆幸,遇到了这么一位懂教育的好老师。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去挖掘学生的优势。对老师来说可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自己来说,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优点,从而更加自信。

其实讲这种故事,也非常适合在家里进行。每周要孩子们讲一讲《最好的我》的故事,从中发现孩子的优势,加以引导和培养,这比盲目地给孩子报辅导班要强多了。


也许有人会被“木桶效应”所束缚,认为人应该关注自己的短处,并想办法去弥补与提升。但恰恰相反,一个人能到达的高度,是与他的天赋优势密不可分的。所以,找到孩子的天赋优势,激发他的潜能,这才是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