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蒋中正题“黄帝陵”格调不同,蒋中正章法凌乱,缺乏常识

2023年10月03日23:36:19 育儿 1352

题记:又是一年10月黄金旅游季,很多小伙伴们来到了黄帝陵,感受华夏文明的繁荣昌盛,不知道,你有没看到“黄帝陵”题字,一幅是出自大文豪郭沫若之手,另一幅却出自蒋中正之手,他们书写的这三个字,有着诸多不同,对比来看,蒋中正的题字,章法略显凌乱,并且缺乏常识。

郭沫若先生于1958年题写了“黄帝陵”三个字,而蒋中正是在1942年所题写的,时间背景不一样,所赋予的历史意义就有所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分别欣赏一番吧。

郭沫若、蒋中正题“黄帝陵”格调不同,蒋中正章法凌乱,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从书法的角度来赏析,你会发现,这两块碑有着诸多不同,首先表现在书体上,郭沫若先生采用了行书的笔意书写,而蒋中正则使用了楷书的形式书写,这种书体上的差别,也就造成了更多的不同,其次,就是风格不同,蒋中正的书法,以一种方笔的形式,独来独往,并且结字上十分工稳,将唐楷的严谨法度,得到了最为痛快的表现,深受柳公权、欧阳询,以及魏碑的影响,而郭沫若的书法,在笔法上,主要是以圆笔为主,写的非常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开张率意的感觉,将这种奇崛的态势发挥到极致境界。

郭沫若、蒋中正题“黄帝陵”格调不同,蒋中正章法凌乱,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第三点不同,主要表现在章法上,蒋中正的题字,从整体上看铺满了全碑,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尤其是落款中的“蒋”字,还顶住了“黄”字,有一定的任性,并且,还有一种霸气的感觉,而郭沫若的题字,有着明显的舒朗对比,而且是一种主次分明,大小错落的境界,尤其是落款上,书写在最下方,有一种对人文始祖的虔诚恭敬之意,又顶住了左向倾斜的“陵”字,期到了一种支持作用,从整体章法上看,给人一种很得当,很稳妥的感觉,众所周知,中国书法,讲究的就是一种计白当黑,疏密相间,而蒋中正虽然在楷书上有一定的功夫,并且有着扎实的基础,但是,在章法布局上,显得比较凌乱,而这三个字的题写,却有一种缺乏常识的感觉。

郭沫若、蒋中正题“黄帝陵”格调不同,蒋中正章法凌乱,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在蒋中正身边有着诸多书法大家,诸如沙孟海、于右任等等,而在章法上有如此缺失,的确让人有些意外,不懂得疏密对比,大小之变,对比二人所题写的“皇帝陵”三个字,笔者认为,还是郭沫若先生的题字,更加有水平,更加有韵味,对此,你会支持笔者的观点吗?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呢?单纯地从书法的角度来看,书法的常识,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忽视了书法之法,就是一种背道而驰,我们应该遵循古法,遵循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博采众长。

郭沫若、蒋中正题“黄帝陵”格调不同,蒋中正章法凌乱,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一点感悟

黄帝陵这三个字的题写,既有技法方面的体现,又有常识的体现,更是一种历史背景的体现,期待你加入我们的行列,为弘扬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期待你的完美点评。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 天天要闻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黄沙漫卷的玉门关外,驼铃与羌笛穿越千年时空,在《燕云十六声》的河西篇章中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片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苍茫土地,正以声音为经纬,编织着比刀光剑影更深刻的江湖叙事——河西原声乐辑已于网易云音乐全线上线,邀你以耳为舟,共赴一场穿透时空的音律奇旅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