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听一位新茶友“复盘”他的喝岩茶体验。
从去年夏天入坑岩茶圈,一直到现在,刚好过了一年。
过去一整年,那位新茶友喝了很多家不同的岩茶。
一边喝茶,一边找茶,一边探索的过程,不亚于“神农尝百草”。
期间,有遇到特别踩雷的。
干茶又碎,还带焦味,妥妥的边角料,还包装成特别高大上进行伪装。
虽然他在广泛涉猎,不断“对比式”喝茶摸索时,不管是哪一家,入手的都是茶样体验包。
单次买茶的量,不多。
但说实话,这年头想要喝到好一点的岩茶,哪怕只有两、三泡茶样,价格也不便宜。
那些个位数一泡的,千万别想着去捡漏。

打卡了很多家之后,再回过头,茶友得到这样的复盘结论。
“喝武夷岩茶,大多也就只有前3泡喝着会有点期待感。”
“只有极个别的好岩茶,茶味表现才能稳定到5冲6冲之后,香气不减淡。”
“大部分岩茶3冲过后,香气也弱了,滋味也淡了,想坐杯一会吧,苦涩感更强烈了……”
字里行间,能看出对方满满的失落感。
有一说一,泡茶时保持“不掉水”,茶香与汤感维持稳定,是好岩茶的基础底线。
再怎么样,6冲之后整体逐渐转淡,还算能勉强接受。
如果只泡3冲就彻底变脸,这样的岩茶品质很糟。
《2》
“好岩茶尾水有余香。”
不管是什么品种,符合好山场、好工艺两大前提的好岩茶,茶香都是很有层次感的。
盖碗逐次冲泡之间,每一冲都会带来惊喜变化。
单泡岩茶的茶香呈现规律,大致如下:
前三冲刚开始时,如果这泡茶刚焙不久,处于新茶适饮阶段,已经完成褪火。
那么,你将重点感受到来自岩茶“焙火香”的美丽。
刚剪开袋口,干茶条索就已透出焙茶保留的火香。
沸水冲泡后,经历高温焙茶后陆续形成的焦糖香、烤坚果香等诱人香型,一跃而上,率先登场。
那感觉,类似吃香喷喷、热腾腾的,新鲜出炉的烤包子、烤面包、水煎包、烤板栗,那股焦香气息极具感染力,闻着就能让人
刚开始冲泡时,焙火香占据绝对优势。
但随着逐次冲泡解锁,一泡岩茶内部香气逐层释放,在4冲5冲等“中间段”最适合感受一泡好岩茶的主香型。

焙火香,只要是有焙火的岩茶,人人都有份。
但老丛水仙的木质丛香,蜜桃香肉桂的甜美成熟桃香,肉桂本身的桂皮品种香,名丛铁罗汉的当归药香等特色香型,此时再不出场就晚了。
当你遇上一泡号称带有蜜桃香的肉桂时,如果等到4冲5冲,这股标志性茶香还是迟迟不登场,那就别抱太多期待了。
因为从传统概念的“精华汤”都闻不出这些具有卖点的香气,何谈后续泡淡的尾水?
等到尾水之后,随着茶味逐渐消耗淡去,那些开场时闻着浓墨重彩的香气也会逐渐淡去。
但这时,不代表毫无茶香看点。
因为越到最后关头,越能反映出一泡岩茶的山场底蕴。
正岩山场的岩茶,连尾水都是清甜顺口的,汤水中带有很明显的、微带几分植物清凉的茶香。
包括粽叶香、清幽花香等,一个也不会少。

《3》
“正岩茶不泡到6冲茶味不该变薄。”
盖碗泡岩茶,每一冲的茶味表现前后相加,连接起来,刚巧能构成一条丝滑的抛物线。
前三冲,缓缓上升。
4-6冲左右,茶味渐入佳境,达到巅峰,极致甘醇饱满。
6冲之后,茶味慢慢淡下去,坐杯再泡出3、4冲左右的尾水差不多就要换茶。
前后相加,品质过得去的岩茶,泡到10冲左右才算正常。
毕竟,盖碗泡茶时,单泡岩茶的用量比白茶、红茶、花茶(常规一般都是5克)不同。
其它茶叶放5克进去泡,茶味也能足够小清新,鲜醇有特色。
但岩茶的单泡用量是8克,单次冲泡,一次泡一袋刚好。

甚至于,这些年在岩茶圈还流行增量泡茶的做法。
单泡克重从8克,悄然增加到9克、10克、11克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样的茶水比例下,如果放足量进去冲泡,单次泡8克岩茶,结果却只能泡3泡就转淡。
标准盖碗容量是110毫升。
放入干茶后,注水线到碗沿,单泡茶的水量大约100毫升。
算下来,连泡3次,也就300毫升茶水。
投入8克茶,结果只能得出300毫升有滋味的茶汤。
按投入产出比来算,实在太坑了。
要知道,品质表现过得去的明前绿茶,当你用大杯子去泡茶,只放一小撮干茶进去,直筒玻璃杯内泡出300毫升清新鲜爽茶味也不成问题。
到了岩茶身上,但凡品质过得去的正岩茶,没有泡到6冲之后都不应该变淡!

《4》
“好茶坐杯只会浓苦,不该发涩。”
对照开篇的描述,那位新茶友称,他遇上的岩茶多数只能泡3次。
三冲之后,茶香、茶味一概转淡。
这时候再继续泡尾水,进退两难。
不坐杯,照常快点倒出茶汤吧,茶味太淡,没滋没味。
但坐杯闷泡吧,茶味又会苦涩。
这种“两难”处境,还真的不知道怎么选。
其实,不管是泡了几冲,好茶都不该发涩。

不论是刚开场的头泡茶,还是泡到6冲之后,优质岩茶坐杯闷泡之后,如果闷的时间太长,茶味物质浸出太多,顶多会让茶味变得浓苦。
但这些被闷浓的好茶,茶汤入口照样醇的,只是喝着带苦味。
不过大家放心,好茶被闷苦之后,苦味进入嘴巴也能快速消散化开,不妨碍后续的回甘生津涌现。
当一泡岩茶泡了3冲后开始坐杯,结果泡出来的茶水是苦涩的。
涩口明显,不单单喝入口的瞬间觉得味道苦,后续舌面还在持续发苦,苦意在舌尖很难散开。
这种浓煞刺激的苦涩过后,回味起来也不美妙。
生津回甘一概荡然无存,一点也不好喝。
当你遇到这种闷了之后发涩,苦味化不开的情况时,不用多说,这样的茶买入手就等于砸在了手上,不值得喝。

《5》
对照“三冲四冲是精华”的常见说辞,刚泡了3冲的岩茶,一场好戏才刚刚开场。
渐入佳境,茶味达到巅峰。
要是3冲之后,整泡茶的茶味物质彻底消耗殆尽。
茶味寡淡,茶香消失。
这种“三道水”岩茶在圈内诟病已久。
哪怕价格不高,买回去充当办公招待茶,也没有太多的性价比。
因为背后的道理很浅显。
连耐泡度都没有保障,何谈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