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为人父母者却往往容易忽略一个事实:方式比爱更重要。
爱是人类的本能行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却是后天修炼出来的技能,人人都有爱人的权利,却不是人人都能够掌控爱的权利。
过度施舍的爱是有害的,过度放纵的爱也是有害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完整的人,父母跟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做到这一点:尽量克制自己的爱,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尊重。
近日,安徽某地,一位母亲单手拎娃的画面引发关注。
一名女子走在大街上,她的一只手抓着孩子的衣领,另一只手在身体另一侧晃荡。孩子十分听话,全程没有哭闹,伴随着母亲的脚步不停地晃来晃去,好像颇为享受这一刻。
女子一边走一边笑,从远处看去就像刚从菜市场拎着菜回家的傻媳妇。这名女子就是孩子的母亲,拍下这组画面的是她的老公,他们显然并不觉得这一幕有何不妥。
从画面的背景可以得知,这对夫妻住在安徽某地的农村,大街上有不少村民,从村民们看他们的眼神可以得知,这对夫妻在当地人的眼中“不太一样”,用当地人的话说叫“六叶子”。
“六叶子”是安徽一带的方言,通俗理解就是愣头青,做事情之前不经过大脑思考,行为模式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傻里傻气的。
可以想象,这对夫妻既然把这些画面公之于众,说明他们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丝毫不妥;也可以想象,他们平日里一定做过更多类似的行为,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后悔都来不及,譬如说母亲失手将孩子掉在地上,胳膊腿脚骨折都是轻的,脑袋一旦磕碰则无法修复,留下终生遗憾。
大部分网友不认可他们的行为,没有人怀疑他们对于孩子的爱,只是看不惯像养宠物一样养孩子的习俗。但毕竟是人家的家事,也不好说得太过分,只能祈祷这个孩子早日长大,好好学习,走出农村。
不经意间的行为细节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深层思维,从这对父母的行为模式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感,生孩子只是在本能驱使之下做出的选择,他们不明白爱的意义。
他们的回应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父亲表示,孩子是亲生的,他们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孩,就是无意中拍了一段视频,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希望不要误会,不要再喷他们了……
这次母亲没有拎着孩子,而是将孩子抱在了怀里,小孩子很活泼可爱,父母的状态也相当正常。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存在故意虐待小孩的行为,这么做完全是下意识的行为,天然觉得好玩有趣,于是就这么做了。
这刚印证了“六叶子”的说法,他们跟大多数父母一样,对孩子宠爱有加,只不过有时候脑子会短路,脑子里面只能承载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能力去思考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这种人做事自然就不会考虑代价,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六叶子是缺乏教育的产物,每个村都有几个类似的人物,他们过着跟普通人无异的生活,乍一看看不出来任何异样,只有长时间接触他们的村民,才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不同点。
上文说到的“走出农村”,不是指年轻人必须逃离农村,而是一种隐喻。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留下来很多愚昧的传统,长时间的物资匮乏,让整个民族普遍缺少基础教育,以至于我们还未真正形成对于“爱、尊重、精神”等虚幻概念的理解。
在很多事情上,不是穷人变富有了就可以解决的。譬如有一些人看似富有了,给孩子最好的物质,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让孩子接触最优秀的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却难以避免变成为富不仁的人。
富人家的孩子尚且如此,穷人家的孩子就更别说了。物质的稀缺让他们从未获得过活着的尊严,一旦有了掌控财富的能力,会肆无忌惮地弥补童年的缺失。
将话题拽回到父母身上,作为父母者必须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在总体物质已经充盈的当下,必须意识到孩子的心灵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让其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尊重生死、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人和万物,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