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问答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兄弟说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我读完初中后就跟父亲一起打工,供弟弟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后来弟弟结婚了,弟妹是城市人,条件不错,结婚还陪嫁了车房。他弟弟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
作者跟父母住在乡下,弟弟弟妹平时寄钱回来孝养父母,节假日就回来。除此以外都是电话联系。他有一对双胞胎儿子,马上读四年级了,体会到城乡教育差异后,打算让孩子转到城里读书,住到弟弟家。他认为弟弟能有今天全是依仗他,所以弟弟会同意。
于是跟老婆带了很多特产去弟弟家,弟弟弟妹热情招待了他们。在吃饭时作者提到了让两个孩子转到城里来上学,弟弟表示转学不好办,孩子成绩也不太好,怕来了城里跟不上。作者表示弟弟老丈人是教育局的领导,转学就是一句话的事,弟弟弟妹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孩子住到这样的环境,长期熏陶教育成绩肯定能上去,当然不会白住,作者会出伙食费。
结果话音刚落弟妹就说她父亲正处于升职考察的关键期,不方便办事,而且家里已经有个上幼儿园的女儿,没精力再照顾我的两个孩子,更何况我家两个男孩他家女孩不方便。他一下愣住了,跟老婆面面相觑,弟弟则低头吃饭一言不发。他们该怎么办?
我看到这篇问答后,思来想去感觉这个问题我能回答,因为我家是个农村大家族,从小城市出生城市长大,刚好哥哥和弟弟两方都能理解。
首先,必须说一下,人的想法都是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的,所以没必要去苛责哥哥或者弟弟任何一方不对。
哥哥因为家庭条件差,初中毕业后跟父亲一起出来打工供弟弟读书,现在弟弟在城里,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弟弟那住,转到城市读书,望子成龙的想法能理解。确实之前哥哥对于弟弟的成长是有帮忙的,这个不否认。但兄弟两个平时交流还是比较少,哥哥还是那个农村哥哥,弟弟已经不是原来的弟弟,所以哥哥认为弟弟会同意。
哥哥会这样想,是因为过去农村大家族的生活环境所造就的。过去农村大家族人口很多,家里长辈会集中各种资源支持那几个会读书的孩子出人头地,其他的孩子则忙农活,家务等事情。等到那几个读书出来的孩子有出息了,反过头来帮忙那些忙农活和家务的孩子,这样整个大家族都会过得比较好。我不觉得他的想法有什么奇葩的,因为我已经说了,人的思想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农村大家族就是这样的做法,一直在城里住的人会不理解,但请尊重!
而弟媳呢,城市出身,父亲还是教育局领导,从小就是住在城市的, 生活条件好,应该不太习惯农村老家突然来了几个亲戚过来常住。哥哥是比较耿直的那种人,有话直说的,所以才会提到弟弟的老丈人在教育局工作,能不能帮忙一下。他说这话是对弟弟和弟媳期望太高了,但这样确实会让弟媳心生反感,也难做事。而且自己的女儿还小,要另外再带哥哥的孩子会忙得不得了,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她衡量后委婉表示拒绝,这确实是一种高情商的做法。
弟弟因为原来家庭条件差,在家多少还是比较畏惧老婆的,哥哥的孩子如果真去他家,未来他家可能会引起各种家庭矛盾。所以当他老婆表示拒绝时他没吭声就已经暗地里表示对老婆的支持了。
其次,哥哥其实还有几个问题没想仔细:
1.要是孩子到城里读书,能不能转学呢?在我这边转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道提问题的哥哥当地情况如何。那假设最完美的情况下,孩子真能转学过去城市学校就读,那最好还是像其他答主那样建议的,在城里找工作,租房子,不要把孩子送到叔叔婶婶那。两个儿子真过去弟弟那边,会听他们叔叔婶婶的话吗?会主动帮忙做家务等等事情?好像现在小孩大多没这个自觉吧,要是答应下来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以往这种事情不美好的结局太多了。所以让两个孩子去弟弟和弟媳家添麻烦,确实人家也非常难做,被拒绝也正常,无需埋怨的。
2.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让他们留在父母身边,督促他们学习会更好。学习很重要,但是诚实守信、自信乐观、善良宽容等好的人格培养也很重要,这个是需要父母亲自教的,现实中学校的老师好像几乎没教过这个。一个人有学历,可以让他走得更高,但是有好的人品,可以让他走得更远。
最后的建议,哥哥应该靠自己,没必要因为这个事情再继续跟弟弟纠缠了,小心以后弟弟见到你都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