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住在美国加州。回国时,她和我聊起了邻居,一个只有15岁的女孩。
这个女孩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她如此迫切地想讲述呢?其实,作为一个生活在国内、没有机会去美国的人,更愿意听一听美国的奇闻异事。
她说,这个孩子周六的晚上,每小时可以赚70美元,这样一个晚上工作4个小时,如果算上小费,她就可以赚300美元!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办到!
她是如何做的?对于赚钱,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我有点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好奇地望着她。
我承认,她是一位聊天高手,她似乎看出了我内心的急切,却故意绕开了话题,聊起了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话题。
她说,几乎所有美国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如果你身边的人尽是一些贫穷的人,那么你很可能也只是一个穷人!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禁有些失望,因为中国有一句古老的格言: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如果把这句中国俗话翻译成英语,再带点铜臭的味道,那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你说得没错!”我的朋友有点不屑,也因为我打断了她的话,她变得有些生气,“可是,许多时候,我们只是把这些成语、俗语停留在故纸堆里,却没有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的确如此!
如果论起讲道理来,真的鲜有能超过中国父母的,可是真正化为行动的,却寥寥无几了,我们真的白白糟蹋了先人留下的智慧。
道理的确很简单,但是“知行合一”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她说,在中国,很多家长与孩子聊天最多的话题就是: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话难道不对吗?我就是听父母老师这样说的,现在,轮到我们做父母了,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上学读书,不就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然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过着体面的生活!
我的朋友发出了一个浓重的鼻音,我从中听出了她的不屑。
美国的许多家长早已意识到“上学才能得到一份安全且稳定的工作”口头禅早已过时了!
2012年,有着131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向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数以千计的柯达员工的岗位成为了陪葬品,导致这个原因的是来自其自身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
今天,我们的学校继续将年轻人培养成员工,而父母却是学校最大的“合谋者”!问题是,我们现在身处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技术岗位逐渐因技术进步而消失。许多预言家预测,标普500的规模会缩水为标普300!
这种危机意识让一些明智的美国父母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不再是专注于孩子“智商”的培养,而是“财商”的教育,因为“智慧比金钱本身更重要”!
如何让孩子在学校获得比知识本身还要重要的智慧呢?美国父母的做法是善待犯错误的孩子!
一语点醒梦中人!朋友的话对我来说如同醍醐灌顶。
直到今天,我们还依然认为,一个孩子在学校犯错误是不可饶恕的,那些听话的、从不犯误的且学习成绩好的才是优等生!
朋友说:一个孩子不在学校犯错误,那么他在哪里犯错误呢?在拥有创业精神的真实世界里,那些犯下最多错误并从这些错误中汲取经验的企业家将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在成功创办福特汽车之前,亨利福特破产过五次,乔布斯一度被自己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后来,他重回公司,将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拯救了回来……
福特、乔布斯、扎克伯格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幸运者,那么那些创业小公司生存状态如何呢?
统计显示,每十家创业小公司企业中,就有九家会在最初的五年内倒闭。这十分之一的幸存的公司是否就可以一帆风顺,成长为卓越的公司呢?
当然不会!
在头五年侥幸生存下来的那十分之一的小企业,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还是会面临高达90%的失败率!
失败几乎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才是偶然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受得住失败的打击,他注定无法成为成功的人!
传统的学校教育正是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权利,让他们失去了历练自己坚强意志最佳时机!学校里几乎培养了绝大部的“玻璃心”的员工!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成为企业家也许比成为一名员工更有安全感!
因此,他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无不以此为出发点,而不仅仅是要求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优等生”!
既然如此,那么美国的家长是否就放弃了对学业的要求呢?
不!正好相反!
朋友一口否认了我的疑问。
“一个手握十多项专利的大学教授和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谁更容易成为企业家呢?”朋友反问我道。
“这还用问吗?”
我几乎有些生气,显然朋友认为我的智商不在线啊!
“道理就这么简单!英特儿公司的CEO格鲁夫有一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狂如果换成我们能接受的词就是‘执著’!”
完成学业,开创事业,创造就业岗位!这是很多美国父母的想法,他们在教育子女时,也是围绕这个方面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