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早恋”一点也不科学,中产父母们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

2021年04月18日21:45:09 育儿 1076

一、“科学早恋”为啥不科学?


要论焦虑育儿排名,北京海淀区家长一定榜上有名。


他们整体素质高,鸡娃第一名,这个我们服,可是最近又开始搞“科学早恋”,父母打算从孩子初中就绑定他们的恋爱对象,这个听起来就不怎么科学啊。

“科学早恋”一点也不科学,中产父母们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 - 天天要闻

是说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早恋了,双方父母看着顺眼,直接说老师你不要干涉,只要别耽误学习就行。甚至有的家长逢年过节开始像亲戚一样走动,压岁钱多封一份。


这些海淀父母视孩子学习为第一位,但为啥不像当年父母一样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了呢?


一方面因为他们毕竟比父辈进步了,知道感情这事情堵是不行的,越是阻止孩子做的事情,可能会越让孩子感兴趣。


另一方面,如上图中博主所说,他们是为了保全自己阶层地位,门当户对、知根知底的孩子恋爱结婚,好过以后在社会上遇到不合适的,造成资产外流,阶层下降。


所以,才会称是“科学早恋”。

“科学早恋”一点也不科学,中产父母们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 - 天天要闻

听起来好像有道理,毕竟从小地方考到北京来的人,那也是经历了很多竞争和筛选的,不能让儿女在婚恋问题上扶了贫,不然自己几十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但仔细一想,也不对啊,中产本身就是危险的,是一不小心就阶层滑落的一类人群。他们相对体面的生活背后,是手停口停的职业压力,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


他们再把让尚未定型的孩子找门当户对的对象,今后孩子要面对的,和自己现在的焦虑有多少区别呢?


这种“内部消化”本身就是虚空啊,因为中产阶级本身没有什么值得守住的东西(70年产权的房子真不算)。他们要做的,就是进取,而不是保全。


这样看来,“科学早恋”还不如鸡娃科学。


二、经济上已经中产的父母们,精神上不要再贫穷。


人啊,不能太焦虑,焦虑一多,就容易做一些自认为是的事情。


中产的焦虑的确很多,自己不能懒,孩子也不能输。


他们中的很多人,经济上已经中产了,精神上却还是贫穷。


他们养育孩子,还是基于基因延续、情感寄托,而不是为了体验人生,孩子也不能自由生长。

“科学早恋”一点也不科学,中产父母们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 - 天天要闻

这当然是源于中产没有底气,“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更源自他们不承认,孩子也可以是普通人。


这些年,很多影视剧把中产养育子女的焦虑演绎到极致,像《虎妈猫爸》、《小别离》的那些情节,就是家长们的现实剧本。


曾经有个白领高管妈妈发了篇文章叫《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引起了很多人共鸣,兴趣班一个没落下,什么都让孩子去尝试,花了这么多钱,费了那么多力,培养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让他(她)在婚恋时候扶了贫?最差也该是稳在中产阶层。


问题是,如果孩子不是那块料,无论父母怎样托举,孩子都成为不了父母想让他成为的那个人。


孩子恋爱同理,今天他们喜欢的对象,到了婚恋年龄,可能早就没了感情,父母强行参与撮合,和过去的包办婚姻有什么区别?


孩子自己努力,以后能实现阶级跨越也有可能,孩子平庸,阶级下滑分分钟的事情,不是和谁订了婚结了婚能解决的事情。


三、中产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中产阶级,是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我们说中国有很多中等、富裕收入群体,是没有争议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产阶级,并不仅仅指经济上达到了某种标准,更是包含精神旨趣、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等多种维度。


有太多人符合财富指标,其他方面却差得很远,所以大家不愿意承认他们是“中产”。


我觉得养育孩子的态度,也是检验这对父母够不够中产的一个指标。


仅仅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充足的金钱支撑,却用泥古不化的思想教育孩子,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本身就不够“中产”,还谈什么害怕阶层下降呢?

“科学早恋”一点也不科学,中产父母们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 - 天天要闻

电影《怦然心动》,讲了一个家境一般甚至有点贫寒的小女孩,对新搬来的邻居男孩,一见钟情。男孩家境不错,男孩的父亲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窘迫的女孩家,男孩也嫌弃女孩送来的鸡蛋。


女孩独立、勤劳、善解人意,对世界充满好奇,常常坐到一棵大树上去看远处的风景,领悟爸爸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女孩家温馨,家庭成员之间即使有争吵,也相互关心,男孩家冷漠,父亲是大家长,子女吃饭时都沉默不语,不愿说出自己的感受。


男孩最后爱上了女孩,按照世俗观念,大概率会认为女孩高攀了男孩,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难道不是充满活力的女孩点亮了阴郁男孩的生命,给了他温暖和美好吗?


所以,“中产”不要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要做点什么来保全自己的阶层地位,说不定那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孩子,才是更适合你家孩子的未来伴侣。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 天天要闻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亲爱的宝子们!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寄哀思。作为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气,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传递文化精神的纽带。民间俗语“清明不两坟,一坟不两纸”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家族伦理、祭祀礼仪与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