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只是新凱來的潛在需求客戶之一,新凱來和當年的榮耀類似

現在麒麟芯片正常更新,先不說產量,其實也不少了,但你可以看看當年海思不能量產芯片的原話,大概裏面有句話,備用方案沒有完全準備好,現在已經過去好幾年了,所以部分備用方案肯定能用了。但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新凱來和華為的關係?

新凱來華為是一點股份沒有,甚至說,華為從這個公司成立了,也沒有人去了,成了之前,確實是華為的人為主,畢竟不能從零開始。也和榮耀當時一樣,想要離開就離開,想要留下就留下。所以這個和華為之前有關係,但成立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他們現在有機會合作,但新凱來是跟國內全部芯片產業鏈的廠家合作,你需要什麼,我研發什麼,然後看什麼時候完成,最終做出來產品。華為有海思設計芯片,當然也需要量產芯片,肯定需要和一些相關產業的人合作,新凱來就是一個供應商,那麼或多或少會合作的。但華為只是其中一家合作的企業而已。

其實也是和榮耀差不多的思路,榮耀當時是深圳國資委出預算,買了華為一些員工和技術加盟,不是從零開始做。新凱來也不是從零開始,深圳國資委全資,華為的部分員工和技術加盟,然後開始階段有技術和專利。但從成立後,也就和華為沒有什麼關係了。

但現在還是有人認為榮耀是華為的,早晚是回來,新凱來出現,就是華為的,不是。海思是設計芯片,然後不斷的升級芯片的,但可不是做芯片,生產芯片的。你從汽車就能看出來,華為的思路就是做一個科技研發為主,生產為輔,儘可能不是自己生產,但可以和國內核心供應鏈合作做產品,研發的一個思路。也是從零到有做一些事情,但芯片設計是自己的,製造那就另說了。接下來就看新凱來還有什麼消息了。之前說過,核心技術,華為不可能和供應鏈共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