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人才?任正非一語道破: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要讓馬兒吃得飽

我國的人才外流問題有多嚴重?據中國芯片行業的專家尹志堯透露,他之前在英特爾實習的時候,實驗室裏面幾乎都是華人,並且有部分華人已經做到了高管的位置。很顯然,中國並不是培養不出來頂尖技術人才,只不過最後都是為別人做了嫁衣罷了,留不住人才,這才是阻礙中國科技發展的關鍵。

那麼,到底為何中國培養的人才會選擇出國深造並且留在國外呢?任正非一語道破,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要讓馬兒吃得飽。簡單來說,科學家也是普通人,科學家也要養家糊口,只有保證基本的溫飽,科學家才能發揮光和熱,為中國科技事業做貢獻。

不可否認,任正非的這句話,徹底扯下了中國科技行業的「遮羞布」。口口聲聲喊着要重視人才,但待遇和薪資卻跟不上,這樣「言行不一」的做法,又如何留得住人才呢?根據數據來看,在華為被斷芯後,芯片產業受到了更多企業和機構的關注,而芯片相關行業的薪資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上漲,但即使是上漲後,半導體行業的平均薪酬也只有12300元,核心研發崗位的平均薪酬也只有21000元。

一點也不誇張,就算是快遞小哥或者外賣小哥,努努力,多跑一跑,一個月也能拿到1w+的薪酬,這樣的待遇怎能不讓頂尖人才心寒呢?反觀國外,以半導體行業為例,半導體人才的薪酬待遇大約在10w/月水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呢?

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國內科技企業已經開始做出改變了,華為就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天才少年計劃」就給了頂尖人才更多的機會,只要你有能力,即使是剛剛畢業的應屆生,也能擁有百萬年薪。近幾年,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確實吸納了不少頂尖人才,說實話,如果沒有華為的努力,大部分的人才或許又會留在國外了。

華為遭遇了老美的芯片「卡脖」,與其說是被芯片技術「卡脖」,不如說是被芯片人才「卡脖」。畢竟科技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有「人」才有一切。這也是華為豪擲千金也要留住人才的原因所在。

當然,除了華為之外,越來越多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意識到這一點。清華等國內頂級名校也設立了集成電路學院,重點培養芯片相關行業的人才。再加上高校和企業的強強合作,以及設立聯合實驗室等操作,我們正在竭盡全力解決人才外流的問題。

或許,提高人才的薪酬對企業來講是額外的支出,負擔和壓力都很大。但如果等到人才流失後,中國科技被「卡脖」後再來後悔,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換位思考,美企願意拿這麼多錢出來留住我國培養的人才是為什麼?很顯然,他們值得!如果連美科技巨頭都認為這些人才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且薪資不值一提,我們為何會不相信這些人才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