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也是主流媒體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對這張答卷,是「修修補補」還是大刀闊斧?當系統性變革步入深水區、攻堅期,主流媒體還能怎麼「變」、怎麼「革」?
27日,在深圳舉行的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上,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論壇舉行。在這場與媒體人休戚相關的論壇上,來自主管部門、業界、學界的嘉賓交流改革路徑,共謀變革良策,凝聚共識與合力。誠如與會嘉賓所言——「改革難,但不改革更難!」「當尖兵,就要拿出系統性的新招硬招!」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要堅持全鏈條變革,惟其如此,才能讓「有質量的流量」和「有流量的質量」同聲合奏。
系統性變革不是「修修補補」
「上報集團直面最前沿的挑戰、直奔最關鍵的問題,全方位全鏈條推進系統性變革。」作為省級報業集團唯一代表,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李芸從「格局重塑、內容提質、技術賦能、人才強基」四個方面分享「上報方案」。發言伊始,一番刀刃向內的改革實踐,即引發與會者強烈共鳴。

當前,上海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為國擔當、勇當尖兵。當尖兵,就要拿出新招硬招。她表示,「系統性變革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要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動真碰硬。」事實上,上報集團自去年11月率先啟動系統性變革、吹響新一輪改革號角,先行者的身份備受業界矚目。
李芸分享,上報的改革首先在格局重塑,以特色化提升競爭力。集團不斷強化頂層設計,着力解決內容同質、功能重複、力量分散、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關停5個客戶端、轉變2份報刊出版方式,重點建設三家黨報、三個平台、若干垂類媒體,構建了「3+3+N」全媒體集群。做大做強頭部平台,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共建共享上觀新聞客戶端,全力建設國內領先的省級黨報旗艦傳播平台;澎湃新聞實施上線以來最大力度優化調整,全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新聞互聯網平台;界面財聯社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頭部財經平台和金融信息服務商。做精做特垂類品牌,新聞晨報轉型打造文旅商體展融合服務平台;上海日報轉型打造輕量特色國傳矩陣。

系統性變革以來,上報集團深化內容創新攻堅,因為堅信,無論傳播格局怎麼變,「內容為王」不會變。一批兼具主流價值和年輕生態、煥發時代光芒、凸顯文化審美的好內容噴薄而出,持續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其中,《百姓話思想》《大家聊中國式現代化》等系列視頻,見微知著、詮釋思想偉力;理論、時政、文藝、民生四大評論矩陣,立足快准精深應運而生,打好輿論鬥爭主動仗;《老外講故事》《中華文化圈粉記》等系列產品,注重以文化人,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一個『巨系統』。」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黨委書記、台長、總編輯李鵬認為,系統性變革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從頭到腳、由內到外、上下左右的系統推進;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而是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的深謀遠慮;不是簡單的多一些平台賬號,而是媒介資源的徹底整合、全面煥新。
AI時代,媒體緊抓「二次飛躍」
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辦的「CMG世界機械人技能大賽」啟動,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AI時代,以技術賦能新質生產力,已是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中的共同選項。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黨組成員、副台長王曉真表示:「總台自覺把黨和國家所需、總台所能、未來所向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推進全領域變革。如今的總台早已不是一家傳統意義的『媒體』,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平台,在為千行百業賦能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二次飛躍』。」

上報集團保持戰略敏捷,努力在AI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持續提升文化傳媒集團的科技濃度。剛落幕的深圳文博會現場,一系列科技賦能成果可感可知。上報集團AI超級平台、澎湃新聞的「派生萬物」開放平台和界面財聯社的財躍大模型、AI智能體引來不少人駐足,一些外國友人對上報AI超級平台演示的AI智能寫作、AI海報設計、AI視頻生成興緻盎然。
幾天前,重慶衛視數字文創基地開園,吸引眾多數字科技類企業和PGC、UGC機構入駐,打造重慶數字影視文創產業新地標。李鵬說:「重慶廣電深入實施『內容煥新、技術創新、產業革新』三大行動計劃,努力形成具有辨識度的標誌性改革成果。」
媒體融合發展關鍵在人
「『媒體融合發展關鍵在人』,如何構建一支政治堅定、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全媒體人才隊伍,已成為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核心命題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胡正榮的觀點,也是如今的業界共識。
胡正榮直言,當前,主流媒體的人才存量隊伍面臨「雙重擠壓」:互聯網平台人才的虹吸效應持續加劇;智能化傳播帶來的新場景、新業態,對從業者的跨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他認為,破解困境需要產學研聯動,即將高校的人才培養力、科研機構的技術創新力、媒體的實踐檢驗力深度耦合,形成生態閉環。
來自國際傳播一線的記者、中國日報「起底工作室」主持人徐潘依如的經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技術創新力與實踐檢驗力的耦合成效。工作7年,她如今擁有了300萬粉絲。在她看來,「今天,媒體的疆域已經被徹底改寫,『人人皆媒』意味着『誰擁有話筒』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穿越算法,抵達人心』。我們要從『宏大敘事』走向『情感共振』;要在意的是點贊率、完播率和算法推薦;要跑在AI創新前面,而不是追在後面。」
直面正視問題,才能破解難題。「與『頭部』的央媒省媒相比,處於『腰部』和『底部』的市縣主流媒體面臨更多的挑戰。」作為市縣主流媒體的代表,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周勁坦言,「媒體融合為什麼會出現『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堵點就是部門牆,只有破牆才能拓展組織邊界。」他們採用「三三制」組織架構來破題,即:縱向扁平、橫向網狀的上、中、下三層結構;前台分立、中台聯結、後台統合的三台層級;內容、技術、運營三員合一的團隊組合,取得了較好效果。
為人才強基,上報集團以新平台打造生力軍,堅持從人才成長的實際需求出發創新選育體系,搭建成長平台,全力打造融媒「鐵軍」。其中,以融媒工作室為創新試驗田,激活媒體人「主理人」積極性,探索輕量扁平靈活垂直的組織形態,先後打造200多個工作室,晏秋秋工作室等一批上報「自己的大V」迅速成長。同時,用重點項目推動青年人才潛力發掘,「青訓成長營」「國傳人才訓練營」等漸次登場,以「揭榜挂帥」「每月之星」的機制激發青年人才登上C位,以「導師領航」項目推動資深骨幹對青年人才的傳幫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深圳文博會,上報集團將「練兵場」設置在新聞報道現場。5天文博會期間,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澎湃新聞等主要媒體創新聯動,6場「雲逛文博會」直播,共吸引36.23萬人次觀看,點贊超1515萬次,將文化改革發展新氣象、新活力傳得更廣更深,也令上報媒體人自身在實戰奔跑中更好地成長。
圖片:孟雨涵、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