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證券 2020 年 12 月 2 日發佈研究報告《智能網聯與自動駕駛大步進入加速期》。
研報指出,今年以來,ADAS(高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與智能座艙新車滲透率不斷提升。
ADAS 方面,L1、L2 的搭載率穩步攀升,分別從年初的 20.1%、8.9% 提升至 3 季度末的 22.4%、12.5%,趨勢良好且未來空間仍較大;
智能座艙領域,儘管中控多媒體和語音的滲透率均較高,但數字儀錶、流媒體後視鏡、HUD 等功能仍處於加 速滲透初期,同樣的,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 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聯網化、電動化趨勢正推動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散的計算機系統(即控制單元)轉向更加集中和網絡化的電子架構。
在全新的架構下,智能汽車的核心組件包括芯片、各類傳感器及軟硬件。ADAS 及智能座艙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因素或可歸納為兩方面:
1、從供給端看,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價格近年穩步走低;
2、從需求端看,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019 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消費者對 ADAS 功能配置的需求度較高,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 新能源車的迅速崛起對傳統汽車市場已形成鯰魚效應,傳統車商開始發力。預計隨着相關技術突破、新勢力與傳統車企你追我趕、各類產品迅速落地,ADAS、智能座艙等產品的滲透率將快速提升。
1、新能源車 ADAS 及智能座艙的滲透率較傳統燃油車更高。新能源汽車的「三電」技術更容易實現自動駕駛,且新能源汽車廠商更有能力也更有意願提升汽車的智能化水平。
2、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比不斷提升。截至 2020 年 10 月,蔚來、理想、小鵬三家廠商今年累計共交付 70399 台,佔中國乘用車總銷量比例由年初的 0.2%,攀升至 0.46%。相關公司股價走勢明顯優於傳統車企。
3、傳統車企在真正用心造電動車之後依然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大眾首款王牌純電車型 ID.3 在發售兩個月後,於 10 月份迅速實現月銷過萬的佳績,拿下了歐洲純電銷量冠軍的位置,特斯拉 Model 3 銷量則直接跌出了前十。
· 投資建議首選競爭優勢明顯、智能汽車業務持續高增長的中科創達;其他可關註標的包括德賽西威、道通科技、四維圖新。
1. 中科創達
2013年前後,公司切入智能車載軟件與物聯網業務,並通過併購快速補強。
2019年該業務收入4.81億,同比增長72%,近3年收入 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複合年均增長率) 約119%,收入佔比為26%。2020年前三季度該業務收入約4.8億元,同比增長約62%。
智能車載軟件業務。通過2017年的成功併購,公司已建立智能汽車業務生態:結合公司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技術 + Righware Kanzi 3D開發技術 + 公司智能視覺技術,形成完整的智能駕駛艙生態平台。根據公司官網最新資料,現公司已推出智能駕駛艙4.0解決方案。
1、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技術:基於自身原有優勢業務領域,即 Linux/Android 底層軟件開發,該業務主要構成了智能駕駛艙產品的基石,為上層各類應用提供運行基礎運行環境;
2、車機 UI 設計。通過收購全球頂級的汽車用戶界面軟件技術及服務供應商 Rightware Kanzi(為汽車製造商、一線廠商和設計工作室提供了一種高效、靈活的UI設計方法,可滿足各種數字儀錶盤、信息娛樂系統和平視顯示器(HUD)等設備的需要),製作美觀的UI界面,3D渲染車模,以及車輛相關動畫效果。另提供Kanzi for Android、Kanzi Connect等解決方案/功能。
3、智能視覺技術:提供融合 MM Solution 和其自身原有視覺技術的環視算法,能實現 360 度全景無死角無鬼影無色差,最大程度還原真實場景,並支持顯示 3D 與 2D 場景。包括360環視、DMS等在內的眾多方案正在成為車載軟件的重要 組成部分。
智能駕駛艙業務布局
除智能駕駛艙解決方案外,公司今年定增17億,部分資金將投入自動駕駛領域項目。
根據公司公告,公司擬在自動駕駛域開發的具體產品如下圖中藍色標記模塊。 可以看到,實際在自動駕駛域,公司延續了此前在座艙域的布局思路,即平台化發展,而非專註於某個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公司在自動駕駛域的產品價值,有望隨着其上運行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豐富而提升。
自動駕駛域產品布局(今年定製擬投入項目)
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已擁有超過100家的全球知名客戶,其中 40 多家整車廠,既包括傳統汽車巨頭,例如大眾、奔馳、豐田等,也包括近年來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包括理想、蔚來、小鵬、威馬等。
2. 德賽西威
公司專註汽車電子三十餘年,至今已成為國內頭部廠商。當前,公司已形成三大業務群:
智能駕駛艙(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 顯示終端、車身信息與控制系統等系統);智能駕駛(如360度高清環視系統和T-Box 產品);網聯服務(如各廠商車聯網平台、整車OTA等)
2020年以來,儘管國內乘用車市場景氣度仍然較弱,但公司業績持續回暖,尤其利潤端表現突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收入43億,同比增長21.2%,歸母凈利潤3.2億,同比增長123%。
智能座艙:
公司披露,2020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座艙新產品(如多屏互動駕駛艙、高清大屏信息娛樂系統、全液晶儀錶、顯示模組及系統產品)在多家核心客戶的眾多車型中配套供貨,帶動首批新產品研發的效益回收。
智能駕駛、網聯服務:
2020年上半年公司多款智能駕駛產品,如全自動泊車系統、360度環視系統等也在多家核心客戶的眾多車型中配套供貨。
公司L3級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IPU03 正式量產,配套供貨小鵬汽車P7車型,並積極向更多客戶推廣;網聯服務事業部也助力一汽-大眾捷達品牌首次車聯網 OTA 升級。
下半年以來,公司智能駕駛領域再獲突破。例如與理想、英偉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公司基於英偉達Orin芯片為理想汽車提供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當前,公司客戶以國內自主品牌車廠、歐美系車廠、日系車廠為核心。國內自主品牌車廠主要包括廣汽乘用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上汽集團、奇瑞汽車、長 安汽車、比亞迪等;歐美系車廠主要包括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等;日系客戶主要包括日本萬事得、長安萬事得、一汽萬事得、廣汽豐田、一汽豐田、雷克薩斯等。新客戶的持續滲透、老客戶的加大合作有望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3. 四維圖新
公司以前裝電子導航地圖起家,業務逐步拓展至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芯片業務、車聯網業務及位置大數據業務。
2017年,公司明確提出「智能汽車大腦」的戰略願景,圍繞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以及應用於ADAS和自動駕駛的車規級芯片等方向布局,以數據、算法和算力為核心,打造面向自動駕駛時代的「數據+雲+AI+芯片+軟硬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構建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未來的競爭優勢和行業頭部地位。
2020年以來,儘管車市不佳但各項業務取得積極進展。公司第一代智能駕駛座艙芯片斬獲德賽西威訂單,並獲得其他 Tire1 和系統設計公司認可,多個項目開始進入到 design in 階段;第二代車聯網芯片、第一代 MCU 車身控制芯片,TPMS胎壓監測芯片開始量產出貨;第二代 MCU 的工程樣片驗證成功,第二代的 AMP 和 TPMS 芯片完成流片。
2020年11月30日,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擬募集資金40億元,投入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研發項目、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自動駕駛專屬雲平台項目。
持續加碼智能汽車相關業務,既反映出公司對行業未來發展有着積極的預期,也反映了管理層對公司未來在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有堅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