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思醫療:四億營收百萬凈利,如何一再受到資本青睞|高增長瞪羚榜

2020年11月23日19:16:07 科技 1949

文/福布斯中國

「四億多元營收,只有百萬級凈利」,這是上海逸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思醫療)創始人、董事長聶紅林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創業8年後,即將衝刺資本市場的賬面戰績。

「在中國醫療器械產業中,逸思醫療可能是唯一一家銷售收入實現了大幾個億以後,還在盈虧平衡線上奮鬥的奇葩公司,但這既是我們的真實寫照,也是公司的戰略選擇。」聶紅林自我調侃地說。

剛結束初創階段,逸思醫療的凈利潤雖然還是很低甚至是不穩定的,但業績的高速增長和科技含量仍足以詮釋企業的內在價值。

逸思醫療:四億營收百萬凈利,如何一再受到資本青睞|高增長瞪羚榜 - 天天要聞

逸思醫療創始人、董事長聶紅林。圖片來源:DR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高瓴創投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負責人易諾青表示:「在微創外科手術器械這個研發和生產壁壘高、進口替代空間大的領域,以逸思為代表的領軍企業,多年來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和創新,不斷推出解決臨床需求的高質量與創新產品組合,為臨床及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微創外科手術綜合解決方案。我們期待與逸思醫療長期攜手,通過持續的戰略和資源支持,幫助公司在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創新領域不斷邁上新高度,創造更大價值。」

「確實如此。像高瓴資本這樣在醫療健康領域中,持續堅持大規模投資的機構,特別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在與他們的第一次交流中,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對整個微創外科領域以及相關產業都有非常全面、系統的研究和理解。」聶紅林說。

碩果低垂,很多人在模仿抄襲的情況下就能快速收穫市場與利潤,有必要非得自己做原創研發嗎?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這是普遍心態。

對於隻身創業的聶紅林來說,比投入巨額真金白銀做研發更大的壓力,源自於產業環境所折射的價值理念或投資理念。

更何況醫療器械領域創新的風險,比其它產業高十倍甚至百倍,前期的創新投入金額巨大,但回報周期漫長,通常需要3-5年產品才能上市;雖然微創外科技術在歐美國家已經被廣泛普及,但中國微創外科技術的推廣普及仍處在早中期階段;雖然微創外科手術器械的市場潛力巨大,但核心產品仍由美敦力、強生等外資品牌佔據主導地位。

聶紅林說:「2011年創業初期,國內微創外科領域基本被進口品牌壟斷,國產品牌是一片空白。絕對的壟斷必然產生壟斷價格,所以當時進口醫療器械的成本非常高,導致手術成本居高不下,進而導致微創外科技術的推廣普及緩慢,這種進口壟斷的狀況客觀上阻礙了微創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普及。」

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品質的先進微創外科器械產品,進而輻射國際影響力?看似一道選擇題其實別無選擇。

聶紅林說:「因為只有持續堅持研發投入、堅持技術創新的戰略,未來才有機會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領軍企業。並且從全球的經濟發展來看,走低端複製路線的市場增長速度和空間是有限的。解決之道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品質、更先進技術的高科技產品。逸思醫療的發展戰略重點就是要在技術創新這個方向去深度挖掘,不惜重金。」

「八年下來,能堅持初衷活下來,這確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我們也很幸運。但我就是想要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品質、更先進的技術和產品。」

註定艱難險峻的賽道,會有資本甘願買單嗎?「我始終覺得,我應該去創造一個中國自己的國際高端醫療器械品牌,做廣大患者用得起的高品質的微創外科產品。創業至今,目標就是要把逸思醫療打造成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華為』,打破進口品牌壟斷。」

做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華為」,在資本市場上,這樣的發展戰略曲高和寡,絕大部分的資本並不認同。這也導致逸思醫療的早期融資遭遇了巨大的考驗。聶紅林回顧了早期尋求融資而遭遇變故時,自己不得不抵押個人房產、貸款給員工發工資,才讓企業得以為繼的痛苦經歷。

聶紅林很清醒,從相當多資本的角度看,企業至少應該先獲得一部分的凈利潤、建立起自我造血的能力,用自有資金來支持企業的持續發展。但這樣的投資理念,無疑與致力於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創新發展的企業願景格格不入,為企業的融資之路樹起了一道高牆。

但是,「要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做有臨床價值的創新」,是聶紅林創立逸思醫療的初衷。也正是因為這個不被很多人理解或看好的初衷,消耗掉了本來應該成為凈利潤的過億元毛利。也正基於此,資本市場對逸思醫療的估值一直是處於一種非常嚴重的低估狀態。

事實上,從健康醫療產業的發展歷史來看,逸思醫療創業的初期也是產業資本迎來爆發前的寂寞期。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曾公開表示:2012到2016年這4年應該說都是很寂寞的,過去幾年它才迎來一個爆發。所以說,一定要有長期主義的心態。最有生產力的是,最好的科學家認真的去做研究。高瓴堅定重倉健康醫療行業,在這個行業已經投資了1200億元。

帶領逸思醫療穿過死亡谷的聶紅林說:「拼搏在走向偉大企業的道路上,我們無法奢望得到所有資本的認同和支持,只要得到那些真正有戰略眼光和產業願景的資本的認同就足夠了。」

創業近9年後,2020年8月,繼1.5億元B+輪融資後,逸思醫療又完成了數億元C輪融資。這輪融資的投資方正是高瓴資本。

聶紅林說:「本來B+輪融完後,在企業上市之前就不準備再融資了。但是根據第三方的建議,為了使公司財務數據符合上市審核的標準,就要多留點利潤,要我們在研發投入上踩一腳剎車。這個建議讓我們很難受。」因為科學家出身的聶紅林,對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當中投入創新研發有着發自內心的激情。在和高瓴溝通後,雙方對於持續重金投資創新研發的觀點完全一致。特別是,高瓴資本在醫療器械產業已經取得非常多的成功案例,這對逸思醫療的創新創業理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成功例證。

聶紅林說:「那我們就很堅定地回歸到我們自己本來想要走的道路上,不要為了上市而減少研發投入。本來我們已經做好了將研發投入適當壓縮的預案,但高瓴資本的加持,讓逸思醫療能夠一如既往的釋放研發活力。

近9年的創業,逸思醫療已經從帶着一台樣機去敲投資機構的大門的產業新兵,到擁有190多個專利的四大產品線,並在細分領域超越同行、成為國產品牌的領軍企業。逸思醫療已經完成了多款高值耗材產品的研發及生產,包括easyEndo腔鏡吻合器、easyUS超聲切割止血刀系統等,在競爭激烈、外資品牌佔據主導地位的外科手術器械市場,尤其是腔鏡吻合器市場中迅速成長為國產品牌的第一。

創業即將進入第十個年頭,逸思醫療艱難走過了從0到1的初創階段,開啟了從1到1000的高速成長階段之門。聶紅林希望在合適的時間,帶領逸思醫療儘快登陸資本市場。

- END -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佈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佈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積架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