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期間,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承辦的「數字經濟與城市發展論壇」成功舉辦。此次論壇旨在深入推進實數融合、數智轉型,助力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服務加快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經濟所所長、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戎珂以「全球數字標杆城市 構建『天地空靈』產業體系」為題發表演講。認為未來中美競爭將集中在「天地空靈」四大產業中。目前我國在「天」商業航天方面,開放程度和應用場景還有待提升和增加;在「地」智能互聯方面,生產力無法得到充分釋放;在「空」低空經濟方面,面臨技術與安全性等挑戰;在「靈」虛擬空間方面,面臨「脫實向虛」擔憂與監管不確定性等挑戰。建議從產業協同、貨幣政策、對外開放和人才引育四大方面推動「天地空靈」產業體系發展,助力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發展道路。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長殷利梅以「加快工業數據應用 築牢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產業根基——基於2024年工業領域數據要素應用場景典型實踐案例集」為題發表演講,指出工業數據是數據驅動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通過對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製造等方面超70個工業領域數據要素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剖析,提出開展工業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流通和應用,推動數據更好賦能城市產業發展的建議,強化賦能支撐夯實城市產業發展數據底座,堅持場景引領深化數據賦能城市產業發展,推進多方協同持續優化城市產業發展生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規劃所主任崔穎以「數智驅動城市全域轉型的實踐與思考」為題發表演講,指出人工智能驅動城市進入全域數智化轉型新階段。提出要推動城市全域數智化轉型發展,一是加快建設城市數據流通設施,打造多跨數據協作網絡,培育高質量數據生態;二是遵循適用實用發展原則,循序漸進完善城市大模型服務生態;三是強化城市全域場景開放與要素支持,產城融合促進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四是堅持分級分類,制定符合城市「基因」的轉型路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中國聯通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總監楊錦洲以「具身智能驅動下的京津冀智算長廊——構建未來人機共生時代區域算力引擎」為題發表演講,指出具身智能將重塑經濟社會格局、催生新算力需求,京津冀具有北京智能基因、河北清潔能源底座、天津智造動脈的黃金三角優勢。建議布局一條智算長廊主軸、三類邊緣算力節點、一個能源-算力-網絡協同範式、一個開放試驗場的「智算長廊」的四大戰略,打造北京聚焦研發、天津中試轉化、河北規模化製造、雄安試點落地的「技術-製造-應用」三位一體的區域協同新模式。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開雲
編輯/劉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