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則「理想開始搶華為問界大定」的話題中,曝出理想銷售為了拿下已經在問界大定的客戶,理想銷售向客戶表示「您問界已經下定的問題,我去申請把大定的錢給免掉。我們理想是現車」。據網傳說法,這一「貼錢搶客戶」的理想銷售是來自上海某門店,因為上海已經停止為增程車贈送車牌,所以補貼比外地多。

事實上,從全新上市,到如今首月銷量突破60,000台的大定成績來看,足見全新問界M7確實具有讓處於同賽道的友商們「瑟瑟發抖」的實力。而客戶從定車到「被撬走」,則是友商品牌應對問界M7熱銷的「樸實商戰」手段。至於這一手段的效用期,則取決於全新問界M7的交付周期。

在現今問界訂車平台的說法中,如今M7五座車型的Plus後驅版、Plus四驅版、Max版本,確認交付方案後,預計4-6周車輛到店;而M7六座車型的:Plus版本計10月份陸續開啟交付;Max版本:預計10月下旬陸續開啟交付。據悉,賽力斯汽車4.0智慧工廠已經以22小時\每日的班次,全力生產問界M7,本月產能約為1.3萬輛,11月提升到2.2萬輛以上。
在問界訂車平台的說法中,除了交付時間外,還透露出全新問界M7將五座版本、六座版本。那麼在全新問界M7的五款配置中,我們該如何選?
五座車型,哪款配置性價比高
首先,關於問界M7的配置區別關鍵在於三個關鍵詞:座數、四驅動力、華為ADS智駕,在個人需求中,只需要在這三個關鍵詞挑出兩個,即可確定自己需求的配置。
比如:我不需要六座,但我想要華為ADS智駕,那麼對應的車型就是售價30.98萬元的——M7 Max五座智駕版。
或者:我需要六座,但是對於性能、智駕沒有需求,那麼對應的車型就是售價26.98萬元的M7 Plus六座後驅版。
而在五座車型中,哪款配置性價比更高,則需要以下內容詳細對比。

問界M7 五座 Plus後驅版,動力方面搭載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1.5T 四缸增程器,CLTC工況純電動續航里程為240km,綜合續航里程為1300km,具有272馬力,最大扭矩達360N·m,百公里加速時間達7.8秒。

雖是全系售價最低的車型,但無論是安全、舒適、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還是內外配置方面都做到了全面覆蓋,相較更高級的性能區別在於四驅性能和華為ADS智駕。相較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車型「入門級丐版」的套路,問界M7可以說是入門即高配,性價比相當高。
五座 Plus四驅版,售價28,48萬元,性價比指數:三顆星
問界M7五座 Plus四驅版車型,動力方面配置方面相較後驅版,升級到前後雙電機系統,雖然電池組和增程器的裝備一致,但得益於前電動機和電動四驅系統的裝載,問界M7五座 Plus四驅版車型最大馬力達449Ps,最大扭矩達660N·m,百公里加速4.8秒。四驅版車型在硬件配置上的差異在於:前電動機、電動吸合門、抬頭顯示系統(HUD)、多四個揚聲器(具備19)個,售價差3.5萬。

看上去後驅版和四驅版車型,相差的配置與售價差相當,可實際上除了前電動機的性能外,其餘電動舒適配置在五座 Plus後驅版上,只需1.5萬元的「科技舒享選裝包」,即可獲得。而這一選配包,在如今問界M7截止至10月31日的選配權益(3選一)中,即可獲得。因此,除了對Plus四驅版的動力和四驅性能有不可替代的剛需外,售價28,48萬元的Plus四驅版車型並不值得當作優選。
五座 Max智享版,售價30.98萬元,性價比指數:遙遙領先
作為全新問界M7車型在五座版車型的最高配, Max智享版在Plus四驅版的動力性能基礎上,還搭載華為智駕平台,即華為ADS2.0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基於該系統的硬件差異上,配備1 個頂置激光雷達、12個車外攝像頭、亞米級高精定位系統和哨兵模式。在駕駛功能上,還具有信號燈識別、自動變道輔助等功能,外觀上還有智駕版本獨有的主動閉合式進氣格柵。

Max智享版對於真正的「滿血華為智選」車型,無疑是每個「花粉」選擇問界M7的理由。雖然華為ADS智駕系統,到年底前才能在全國範圍開放,但無論是華為目前的品牌光環效應,還是全系問界M7 Max智享版的獨佔性,從性價比方面考量可謂是:遙遙領先。

最後是關於問界M7的六座車型,在同配置(Plus 後驅版、Max智享版)的對位上,五座版車型和六座版車型差價為2萬元。而除了座椅數量外,六座版車型具有問界M7自首款車型即保守好評的零重力座椅。此外在家用領域範疇,中排獨立座椅對家長、小孩無疑能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適度,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MPV車型的需求。因此,對於這兩萬元座椅數量差價,在大家庭用車環境中,無疑具有較高的性價比,但如果是三口之家或「兩大兩小」的家庭,那對於六座版車型的就不太需要考量。
汽車網評:華為的加持,問界M7如何把持
對於當下的新能源產品而言,價格因素對購車無疑才是最大的影響。全新問界M7相較舊款車型,從原來的僅有六座,到如今的五座可選,這種「通過減少座數來降低售價的做法」無疑是明智的選擇,假如如果簡單粗暴地只把M7的售價下調,即便減少配置,對於整個車型以及品牌價值上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關於這一經驗,在彼時燃油車時代,某個美系二線豪華品牌上已有體現。

至於開文中理想汽車銷售的「倒貼搶單」,足見問界M7如今的爆火,確實讓友商品牌充滿了危機感。但歸根到底,首月60,000台大定的成績又有多少,是華為Mate 60、是麒麟9000S芯片「三年涅槃」,這般民族科技情懷的功勞?如今在華為智選的矩陣上,已經確定的還有華為與奇瑞聯合打造的智界S7,當AITO問界品牌,失去了「華為獨佔性」。彼時的問界M7又該如何把握如今這「潑天的富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