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2021年01月13日14:09:02 科學 1185

當我們拼盡全力耗費所有精力完成某件事,結果這件事在別人那裡是輕而易舉的完成了,這給人一種無力感。同樣當人類非常努力的發展,讓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我們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都不需要費力,正當我們驕傲的時候,發現這太小兒科了,彷彿一切都沒有意義。

以前的人類科技太落後,大家都生活在固定的區域圈子內,距離較遠相互交流就會變少,那個時候感覺這個世界真的很大,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交通工具也逐漸發達,地球真的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逐漸的我們目光已經不在局限於地球上,早都瞄上了地球之外,例如目前最遠的足跡已經到了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共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而在那之後NASA也發射了多顆星際探測器,首要目標是探測四顆遠日行星,初級認為完成後,四顆探測器將繼續向深空飛行,目標是飛出太陽系。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旅行者一號的驚鴻一瞥

1977年9月5日從卡納維拉爾角基地發射升空,在成功發射後的三年內就完成了對旅行者二號的趕超、穿過小行星帶、探測「木星系」以及「土星系」,最後由於飛行軌道原因不得不放棄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任務,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只能等着緊隨其後的旅行者二號來完成。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最新數據顯示旅行者一號是朝着太陽系外飛行的,已經飛行了43年之久,距離地球大約是225億公里,在2025年旅行者一號將徹底的和地球之間失去聯繫,獨自的向宇宙深空中飛行探索。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發射13年後,它飛行到距離地球64億公里之外的地方,受地面指令旅行者一號調轉相機拍攝了一張「家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我們可愛的地球。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那個不足一像素的小藍點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美麗的藍色星球,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的點點滴滴都聚集在那顆小藍點上。

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意義非凡,從遙遠的地方看地球,它就像是一粒灰塵可有可無,就是在這樣如灰塵般的天體上誕生了生命發展出智慧文明,但一切都沒有人與我們祝賀,目前來看在宇宙中地球生命很孤單。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旅行者一號64億公里外拍攝的照片令科學家深思

前邊已經提到地球上的物種數百萬個,唯獨人類發展出智慧文明,當我們不可一世的把地球變成地球村,同時探索月球登陸月球,甚至進行距離更加遙遠的深空探索,但是回頭看發現那曾經令我們驕傲的一切,在宇宙深空中來看貌似一粒灰塵。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看完這張照片應該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大劉《三體》中黑暗森林法則,看上去好像並不是那麼殘酷了,茫茫宇宙中漂浮着一粒粒「灰塵」,貌似沒有人去在乎這些「灰塵」上是否誕生生命或者出現智慧文明,一切都太微不足道了看上去可有可無。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總結

我們經常說宇宙的廣闊無垠,動輒上百億光年,但從來沒有過直觀的印象,而旅行者一號64億公里之外拍攝的一張簡單照片,讓我們切實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廣闊以及地球的「渺小」。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聞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電子元器件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壽命直接關係到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許多因素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實際使用壽命。那麼哪些因素會容易影響到其壽命呢?一 過載與過壓當電子元器件所承受的電壓或電流超過其額定範圍時,容易造成內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 天天要聞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據新華社客戶端消息 連日來,在蔚藍色的南海北部,我國科研人員在「向陽紅10」號科考船上,成功開展了多種類型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科考試驗。由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科普機構開展的「深藍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風吹浪打中,實況檢測了各種無人科考設備的「i3」性能——創新...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 天天要聞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東方紅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個科考航次實現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船結束「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 天天要聞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圖為在鹽池灣濕地生態監測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卵孵化。(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10日電(呼和巴爾斯 朱倩)近日,鹽池灣保護站工作人員在濕地生態監測中,再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