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2025年05月27日18:23:06 科學 1442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文/編輯:麒閣史觀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5月26日,一條名為「知名教授炮轟廣東人燙碗習慣」的消息衝上熱搜,吃飯前用熱水燙碗是很多人廣東人的習慣,按理說這種習慣無可厚非。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醒目新聞》

可在一名知名教授的眼中,認為這些習慣「令人噁心」,由於教授身份特殊,瞬間引爆輿論,掀起軒然大波。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面對教授的一面之詞,廣東網友以及地方官媒連夜發文維護自己的身份,那麼這名教授為什麼要公開嘲諷廣東人的習慣呢?

一碗餐前燙碗水,能掀起多大風浪?

這名公開針對餐前燙碗的教授名叫「汪中求」,他還是《細節決定成敗》的作者,誰也不會想到,他隨口一句「愚蠢」、「噁心」。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燙碗

竟像點着了廣東人廚房裡的煤氣罐,瞬間炸翻了輿論場,還把自己給「熏」着了。

汪中求先生,這位頭頂「茅台研究院特聘專家」等光環的人物,他對着廣東地區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餐前燙碗習俗,直接「開炮」。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汪中求

說這玩意兒不僅沒用,看着都倒胃口,尤其受不了那燙完碗筷的廢水和塑料包裝一起扔桌上,簡直是「視覺污染」。

他的這番話直接讓廣東人的朋友圈立馬不淡定了,感覺自家孩子被人當眾扇了一耳光。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汪中求

羊城晚報這些本地媒體火速發文反擊,話里話外那意思:教授啊,您這話說得,比那燙碗水可刺激多了!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網絡上更是炸開了鍋,反對聲浪幾乎要把汪教授淹沒,不少人直言被這「專家」給「噁心」到了。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汪教授這是憑一己之力,成功得罪了一個多億的廣東人民,一個小小的碗,就這麼攪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燙碗的背後是幾代人的生活智慧?

要說廣東人餐前燙碗,這可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它就像廣東人煲湯一樣,早已融入了日常的骨血,甚至成了一種刻在DNA里的餐桌禮儀。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廣東菜

你要是跟廣東人吃飯,發現有人比你先到,默默地把所有人的碗筷都燙好了,別驚訝,那跟給你倒杯茶一樣自然,是體貼,是尊重。

這習俗,也不是瞎講究,廣東那地方,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又濕又熱,擱以前,食物保鮮、餐具乾燥哪有現在這麼方便?碗筷放久了,看不見的黴菌細菌就偷偷滋長。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燙碗

老一輩人傳下來這招,餐前用開水那麼一燙,圖的就是個乾淨衛生,殺殺菌,心裏也踏實。這是一種樸素的生活智慧,跟「愚蠢」可真不沾邊。

再說了,廣東人愛「得閑飲茶」,早茶文化興盛得很,茶樓不僅是填肚子的地方,更是社交的大舞台,喝功夫茶,不都有個「洗茶」的步驟嗎?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飲茶

第一泡茶水通常是倒掉不要的,這習慣延伸到餐桌上,點心還沒上呢,大家就先用茶水把碗筷涮一遍,順理成章。

還有一層喜慶的寓意呢,民間說「山管人丁水管財」,用水燙碗,也帶着點「招財進寶」的好意頭,誰不樂意呢?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汪教授說,餐具消毒得在無菌環境下,餐桌上那點開水,頂多是心理安慰,這話有沒有道理?多少沾點邊。

真要說殺滅甲肝、乙肝這些厲害的病毒,那得100度的沸水持續泡上好幾分鐘,餐廳里服務員提過來的那壺茶水,溫度能不能到100度都得打個問號,燙碗那幾秒鐘,更是遠遠不夠。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燙碗

這一點,說實話,大部分廣東人心裏跟明鏡似的,誰還真指望燙一下就能把碗筷變成無菌手術刀啊?

可就像很多人反駁的那樣,即便殺不掉所有細菌病毒,用熱水沖一衝,至少能把碗碟上可能落的灰塵、沒沖乾淨的洗滌劑沫子給帶走吧?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這總比啥也不幹,直接用要強那麼一點點,有時候,燙碗壓根就不是跟細菌較勁,而是對那些所謂的「消毒餐具」實在信不過。

畢竟,誰沒遇到過拆開那層塑料膜,發現裏面碗碟還帶着水漬,甚至隱約能聞到點洗滌劑味兒的糟心事呢?這種時候,不燙一下,那飯吃着能香嗎?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說到底,這碗水,更多時候洗的可能不是碗,而是那份懸着的心,求個「盡量乾淨」的自我安慰罷了。

「消毒餐具」讓人不放心

大家對餐館的衛生條件這麼沒信心?這背後,可都是被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給嚇怕了。什麼地溝油、什麼乙肝傳播,鬧得人心惶惶。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餐廳

尤其是一些小餐館,後廚什麼樣誰也說不清,碗筷洗得草不草率,全憑老闆良心,這種情況下,燙碗就成了一種近乎本能的自我保護,一道心理上的「過濾網」。

更讓人心裏發毛的,是那些從幽暗角落裡傳出的「行內話」,有自稱在餐具消毒流水線干過的人說,消毒工廠為了省錢,那洗碗水可能一天才換一次。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當商業化的消毒流程都變得疑點重重,當那層薄薄的塑料膜再也無法帶來安全感時,餐前用開水燙一燙,就成了很多人能為自己健康做的最後一點努力,一種近乎悲壯的「倔強」。

也難怪一位北方網友都說,自己去廣東好多次,覺得燙碗這習慣挺好,汪教授那話,太傷感情,也太不了解民情了。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汪中求

說到底,汪中求教授的言論之所以引起這麼大反彈,恐怕不僅僅是因為他批評了一個動作,更是因為他那番話里,透着一種對地域文化差異的隔膜,以及對事物背後複雜成因的漠視。

這就好比一個從不愛洗澡的人,反過來指責別人天天沖涼是「噁心」,這種以個人好惡為標準,粗暴評價一個群體生活習慣的做法,本身才更值得說道說道。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汪中求

廣東人待客,你要是把用來盛放食物殘渣的骨碟當成了吃飯的碟子,他們心裏可能會嘀咕一下,但多數情況下也會選擇尊重你的習慣,不會當面指指點點,這被看作是一種基本的餐桌禮儀和個人修養。

相比之下,汪教授的公開抨擊,尤其是用上「噁心」這樣刺激性的詞彙,就顯得有些失了風度,也少了些學者應有的審慎。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教授當然有權利選擇自己不燙碗,這是他的個人自由,沒人干涉。但把這種個人選擇上升到對一個龐大群體的公開指責,甚至扣上「愚蠢」的帽子,就有點過了。

與其站在高處批評民眾「瞎折騰」,不如多呼籲餐飲行業把衛生標準提上去,把消毒流程真正落到實處,從根源上解決大家的憂慮。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風波總會過去,可以預見的是,廣東人餐桌上的那道燙碗程序,大概率還會繼續,而這場由一碗水引發的思考,我們該如何看待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如何在觀點碰撞中尋求理解而非加劇對立,或許比燙碗本身,更值思索。

參考信息

瀟湘晨報2025-05-27《教授稱對「燙碗」習慣噁心,消毒還是「儀式感」?廣東網友坐不住了》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羊城派2025-05-26《羊晚快評|汪教授關於燙碗「噁心」之論着實噁心》

知名教授公開嘲諷廣東人習慣,一己之力得罪整個省?地方官媒回懟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高區:這家中心累計服務500餘家企業!檢測服務就在「家門口」 - 天天要聞

高區:這家中心累計服務500餘家企業!檢測服務就在「家門口」

【來源:威海日報】5月19日上午,工信部威海電子信息產品實驗檢測中心電磁兼容檢測室的屏蔽實驗室中,技術人員正在和青島銘創恆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李智超對一台呼吸機進行抗干擾測試。「樣品是18日下午送來檢測中心的,一共進行六項檢測。今天上
英國歷史上,最傑出最知名的4位科學家,是這四個嗎? - 天天要聞

英國歷史上,最傑出最知名的4位科學家,是這四個嗎?

英國歷史上,最傑出最知名的四位科學家,你認識幾個?在人類歷史上,英國以其璀璨的科學成就閃耀着獨特的光芒。從工業革命的轟鳴到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英國科學家們用智慧和汗水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猶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人類探索
《螞蟻帝國》人類社會的縮影?螞蟻的世界比宮斗劇還精彩! - 天天要聞

《螞蟻帝國》人類社會的縮影?螞蟻的世界比宮斗劇還精彩!

必小時候很多人都有觀察螞蟻的經歷。它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遍布各個角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童會自然而然地觀察螞蟻,並為之着迷。它們總是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像愚公移山一樣,一點點搬運食物。稍不留神,積少成多,它們竟能完成驚人的任務。小小的身
可控硅諧振原理及應用解析 - 天天要聞

可控硅諧振原理及應用解析

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和控制系統中,可控硅作為一種重要的半導體器件,廣泛應用於整流、調速、調壓和諧振電路等領域。特別是在諧振電路中,可控硅的特殊特性賦予了其在控制與穩定方面的優勢。
不懼遠征,揭秘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之旅的「能量底氣」 - 天天要聞

不懼遠征,揭秘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之旅的「能量底氣」

點火升空。本文圖片均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5月29日1時31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將天問二號探測器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二號任務計劃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探測、採樣並返回地球,此後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天問二號任務示意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類會因此毀滅嗎?距離成為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類會因此毀滅嗎?距離成為關鍵因素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藝術加工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宇宙裏面最可怕、危險的是什麼,在看過老劉的《三體》後,很多人對那片黑暗開始有了很大的恐懼,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