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顛覆認知!每天14小時不吃飯成「護肝密碼」?年輕人沸騰了

2025年05月20日17:10:19 科學 8685



在傳統認知里,「餓肚子」常和營養不良掛鈎,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類深受減肥人群喜愛的間斷禁食方式——限時進食(time-restrictedfeeding,trf)

,正成為學界研究熱門。2024年,jama子刊公布的一項臨床試驗顯示,8小時trf可以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血糖和減肥,以及降低糖化血紅蛋白a1c水平。更令人激動的是,近期,來自北京大學的中國科學家還發現,限時進食(trf)在肝臟健康領域亦能立奇功。

北大研究顛覆認知!每天14小時不吃飯成「護肝密碼」?年輕人沸騰了 - 天天要聞

這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細胞·代謝》論文顯示該研究由北京大學主導。研究人員招募了19名脂肪肝患者,執行每天僅在早7點到晚5點進食的10小時限時飲食法(trf),作者分別收集了志願者trf前後的糞便、血漿樣本。4周後的結果數據堪稱「肝臟逆襲指南」:

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這些反映肝損傷的「紅燈」數值,在trf組平均降幅達25%,部分患者從「超標危險值」回歸正常區間。就像給過度運轉的肝臟按下「暫停鍵」,肝細胞終於有時間修復損傷。原本"油膩"的肝臟,像被抽走了多餘脂肪,變得輕盈健康。

禁食帶來的益處在小鼠實驗中揭開了謎底:當實驗鼠被強制「每天限時吃飯」後,腸道內一種名為瘤胃球菌(r.torques)的菌群數量激增。這種細菌能分泌一種特殊代謝物hmp,直接抑制肝臟中的「炎症觸發器」hif-2α蛋白。

「就像給肝臟裝了滅火器,hmp能阻斷脂肪堆積和炎症反應,甚至讓硬化風險降低50%。」論文第一作者用外賣軟件打比方:「限時進食相當於給腸道菌群『定時投喂』,讓好細菌佔領高地。」

北大研究顛覆認知!每天14小時不吃飯成「護肝密碼」?年輕人沸騰了 - 天天要聞

這項發現瞬間點燃社媒熱議。有網友調侃:「難怪古人說『過午不食』,原來老祖宗早懂科學!」但更多人關心現實難題:打工人加班熬夜成常態,如何堅持每天14小時不吃飯?這個問題,恰讓國產護肝科技「倍清肝」意外走紅。

據電商平台數據,上述「倍清肝」618首輪期間預售達到了5000單,復購比例達65%,用戶評價「熬夜後臉色不蠟黃」「肝臟受損從中度變輕度」。其核心成分擔子菌提取物+二氫楊梅素,經仁濟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等多家高等學府驗證可激活肝臟解毒酶,抑制纖維化。一位程序員分享:「應酬前吞兩粒,第二天體檢甘油三酯真降了!」

而倍清肝中的另一核心成分二氫楊梅素,則被證實能直接阻斷肝纖維化進程。「就像給限時進食療法加了『外掛』。」研發團隊負責人解釋:「當飲食控制難以嚴格執行時,這些成分可以多通路修復肝細胞。」

北大研究顛覆認知!每天14小時不吃飯成「護肝密碼」?年輕人沸騰了 - 天天要聞

市場數據印證了趨勢:京東平台數據顯示,上述護肝科技618首輪預售中七成訂單來自一二線城市,35歲+買家佔比達67%。「項目組熬夜趕工時,吞兩粒比喝護肝茶方便。」來自上海的10年廣告從業者王經理表示。對於部分極度關心短期改變的用戶,研發團隊則強調:「還是需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因為護肝沒有『速效葯』。

 

當然,面對五花八門的護肝法,結合研究與臨床經驗,專家也給出實用建議。

適合嘗試trf的人群:代謝綜合征前期(血糖、血脂輕微異常)、輕中度脂肪肝患者,且能接受規律飲食的人。執行時需注意:

l  進食窗口固定(如早9點-晚5點),避免暴飲暴食

l  保證蛋白質攝入(雞蛋、瘦肉),防止肌肉流失

l  禁睡前2小時進食,給肝臟充足修復時間

北大研究顛覆認知!每天14小時不吃飯成「護肝密碼」?年輕人沸騰了 - 天天要聞

適合選擇倍清肝的場景:

✓無法堅持規律禁食的上班族(如頻繁加班、早餐不定時)

✓需輔助調理的脂肪肝患者(配合運動+飲食控制)

✓飲酒前後「救急」(核心成分akk001可減輕酒精對肝臟的突擊損傷)

同時警惕兩大誤區:

❌禁食≠絕食,每天必須保證1500-2000大卡攝入,避免過度飢餓導致代謝紊亂

❌護肝產品≠特效藥,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必須優先接受規範治療,科技僅作輔助

最好的護肝葯,其實是改變『爆肝』的生活方式,要知道肝臟健康,三分靠「補」,七分靠「養」。限時進食法雖好,但規律作息、減少熬夜才是根本,正如一位網友感慨:「護肝片救不了長期作死,科學養生才是王道。」

資料來源:學術經緯、時光派健康抗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