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坦桑尼亞珍·古道爾研究所、葡萄牙阿爾加維大學和波爾圖大學以及萊比錫大學的多學科研究團隊發現,坦桑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的黑猩猩在製作工具時使用了一種工程技術。具體來說,它們在製作白蟻捕撈工具時會刻意選擇能產生更柔韌材料的植物。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iScience》雜誌上,為製造易腐爛工具所涉及的技術技能提供了重要見解,這一領域在人類技術進化研究中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坦桑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一隻雌性黑猩猩與她的幼崽一起用工具吃白蟻。圖片來源: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白蟻是黑猩猩的寶貴食物來源,可為它們提供能量、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為了獲取這些食物,黑猩猩使用細探針從巢穴中取出白蟻。由於白蟻丘內部由狹窄、蜿蜒的隧道組成,研究人員提出,柔性工具比剛性工具更能有效地在這些空間中導航並取回昆蟲。
為了驗證這一點,第一作者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帶着便攜式機械測試儀來到貢貝,測量了猩猩使用的植物材料與可用但從未使用過的植物材料相比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彎曲。研究結果顯示,黑猩猩從未使用過的植物種類比它們喜歡的材料堅硬 175%。
此外,即使在白蟻丘附近生長的植物中,那些有明顯被猿類經常使用跡象的植物,也比附近沒有使用跡象的植物能產生更靈活的工具。

坦桑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阿萊杭德拉·帕斯誇爾-加里多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博士在最近被黑猩猩捕食的白蟻丘旁。圖片來源:阿萊杭德拉·帕斯誇爾-加里多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這是首次全面證明野生黑猩猩會根據特定的機械性能選擇捕撈白蟻的工具材料,」十多年來一直在研究貢貝黑猩猩工具所用的原材料的亞歷杭德拉·帕斯誇爾-加里多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植物物種,如Grewia spp.,也構成了距離貢貝 5000 公里以內的白蟻捕撈黑猩猩群落的工具材料,這意味着這些植物材料的力學特性可能是這種普遍偏好的基礎,而基本的工程技術可能深深植根於黑猩猩的工具製造文化中。
因此,野生黑猩猩可能擁有一種「民間物理學」——對材料特性的直觀理解,可以幫助它們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它們天生的工程能力並不僅限於使用任何可用的棍子或植物;黑猩猩專門選擇具有機械性能的材料,以使它們的覓食工具更有效。
牛津大學人類學和博物館民族志學院研究員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博士表示:「這種將生物力學與動物行為相結合的新方法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黑猩猩製造工具背後的認知過程,以及它們如何根據功能特性評估和選擇材料。」

一隻貢貝黑猩猩使用白蟻捕撈工具捕撈白蟻。圖片來源: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這一發現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這些知識是如何學習、保持和跨代傳播的,例如,年輕的黑猩猩如何觀察和使用它們母親的工具,以及類似的機械原理是否決定了黑猩猩對製作其他覓食工具(如用於吃螞蟻或採集蜂蜜的工具)的材料選擇。
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人類起源系生物力學和進化生物學專家亞當·范卡斯特倫解釋說:「這一發現對於理解人類如何進化出非凡的工具使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木材等易腐爛材料很少在考古記錄中留存,但有效工具製造和使用背後的機械原理在不同物種和不同時間保持不變。」
通過研究黑猩猩如何根據特定的結構和/或機械特性選擇材料,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早期人類使用工具時所面臨的物理限制和要求。使用這種比較功能框架可以為考古記錄中未保存的早期技術方面提供新的見解。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