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2025年04月06日05:02:03 科學 1397

來自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坦桑尼亞珍·古道爾研究所、葡萄牙阿爾加維大學和波爾圖大學以及萊比錫大學的多學科研究團隊發現,坦桑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的黑猩猩在製作工具時使用了一種工程技術。具體來說,它們在製作白蟻捕撈工具時會刻意選擇能產生更柔韌材料的植物。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 天天要聞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iScience》雜誌上,為製造易腐爛工具所涉及的技術技能提供了重要見解,這一領域在人類技術進化研究中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 天天要聞

坦桑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一隻雌性黑猩猩與她的幼崽一起用工具吃白蟻。圖片來源: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白蟻是黑猩猩的寶貴食物來源,可為它們提供能量、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為了獲取這些食物,黑猩猩使用細探針從巢穴中取出白蟻。由於白蟻丘內部由狹窄、蜿蜒的隧道組成,研究人員提出,柔性工具比剛性工具更能有效地在這些空間中導航並取回昆蟲。

為了驗證這一點,第一作者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帶着便攜式機械測試儀來到貢貝,測量了猩猩使用的植物材料與可用但從未使用過的植物材料相比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彎曲。研究結果顯示,黑猩猩從未使用過的植物種類比它們喜歡的材料堅硬 175%。

此外,即使在白蟻丘附近生長的植物中,那些有明顯被猿類經常使用跡象的植物,也比附近沒有使用跡象的植物能產生更靈活的工具。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 天天要聞

坦桑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阿萊杭德拉·帕斯誇爾-加里多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博士在最近被黑猩猩捕食的白蟻丘旁。圖片來源:阿萊杭德拉·帕斯誇爾-加里多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這是首次全面證明野生黑猩猩會根據特定的機械性能選擇捕撈白蟻的工具材料,」十多年來一直在研究貢貝黑猩猩工具所用的原材料的亞歷杭德拉·帕斯誇爾-加里多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植物物種,如Grewia spp.,也構成了距離貢貝 5000 公里以內的白蟻捕撈黑猩猩群落的工具材料,這意味着這些植物材料的力學特性可能是這種普遍偏好的基礎,而基本的工程技術可能深深植根於黑猩猩的工具製造文化中。

因此,野生黑猩猩可能擁有一種「民間物理學」——對材料特性的直觀理解,可以幫助它們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它們天生的工程能力並不僅限於使用任何可用的棍子或植物;黑猩猩專門選擇具有機械性能的材料,以使它們的覓食工具更有效。

牛津大學人類學和博物館民族志學院研究員 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博士表示:「這種將生物力學與動物行為相結合的新方法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黑猩猩製造工具背後的認知過程,以及它們如何根據功能特性評估和選擇材料。」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 天天要聞

一隻貢貝黑猩猩使用白蟻捕撈工具捕撈白蟻。圖片來源:Alejandra Pascual-Garrido

這一發現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這些知識是如何學習、保持和跨代傳播的,例如,年輕的黑猩猩如何觀察和使用它們母親的工具,以及類似的機械原理是否決定了黑猩猩對製作其他覓食工具(如用於吃螞蟻或採集蜂蜜的工具)的材料選擇。

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人類起源系生物力學和進化生物學專家亞當·范卡斯特倫解釋說:「這一發現對於理解人類如何進化出非凡的工具使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木材等易腐爛材料很少在考古記錄中留存,但有效工具製造和使用背後的機械原理在不同物種和不同時間保持不變。」

通過研究黑猩猩如何根據特定的結構和/或機械特性選擇材料,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早期人類使用工具時所面臨的物理限制和要求。使用這種比較功能框架可以為考古記錄中未保存的早期技術方面提供新的見解。

編譯自/ScitechDaily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天天要聞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5年3月7日,發表於知名期刊《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探討了生命早期微生物對胰島β細胞發育及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嬰兒期關鍵發育階段接觸抗生素(納入本項研究的小鼠相當於人類嬰兒 7 至 12 個月),會抑制胰島β細胞的生長,進而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 天天要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澎湃新聞記者 蔣立冬 AI創意在人體這個精密的生命系統中,某些器官正在悄悄上演着「水晶奇觀」。當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超過臨界值,那些原本溶解的微小粒子就會像冬季窗欞上的冰花般結晶成形。這些形態各異的結石不僅是人體代謝失衡的警示燈,更是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讓我們走近這些特殊的「地質構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 天天要聞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假設我們從空間站(約 400 公里高度)釋放一張紙,它的初始運動狀態就與空間站同步。空間站以約 27600 公里 / 小時的速度繞地球飛行,這意味着紙張一開始也會具有這樣的高速。在這樣的速度下,紙張並不會立即朝着地球下落,而是會在軌道上運行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 天天要聞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圖為趙忠賢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懸浮現象(2017年1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趙忠賢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潛心致研,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國際前列作出突出貢獻,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 趙忠賢,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
中國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磚機問世,月球建房不是夢? - 天天要聞

中國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磚機問世,月球建房不是夢?

厲害了我的國,簡直是太神奇了。我國已經研製世界第一台月球打磚機,它可以把太陽能聚集起來工作,產生一千四到一千五百攝氏度的高溫,把土壤融融,這樣就就地取材,通過3D打印技術將土壤打印成不同規格的土壤磚。這樣就不需要帶水泥去月球了,完全就是就地
我眼中的鄭強教授 - 天天要聞

我眼中的鄭強教授

鄭強教授是著名的網紅,有着十分廣泛的影響。我覺得他的一些立場和觀點,並無大的問題,多數我都非常贊同。但是,我對鄭強的行事風格,是不敢苟同的。他講的那些大道理,似乎並不是他的發明創造,而是一些大路邊上的極其簡單的道理。可以說每一個擔任領導的人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 天天要聞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工藝繁複的精美漆器、內容豐富的簡帛文獻……20世紀70年代以來,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數以萬計的文物,全方位展示了西漢時期經濟、藝術、醫學等方面的輝煌成就,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它們的主人是誰?將為我們訴說怎樣的歷史故事?4月6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化節目《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