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當前,隨着降雨增多,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最近,深圳市已報告因市民自行採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深圳疾控提醒市民,許多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而難以區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嚴重危害生命健康。預防毒蘑菇中毒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採摘,不購買,不食用。

毒蘑菇中毒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傷害?
不同的毒蘑菇,因所含毒素不同,會有不同的中毒表現。比如有些中毒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有些表現為流口水、大汗、瞳孔縮小、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等,有時會出現幻覺;有些表現為溶血、急性腎臟損害;還有些剛開始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炎癥狀,2天左右出現假象好轉,稱之為「假愈期」,如果治療不及時,最後會出現肝、腦、心、腎等多器官損害,並伴有煩躁不安、嗜睡等精神癥狀,嚴重者5-16天死亡。


深圳常見的容易誤食的毒蘑菇種類有2種:致命鵝膏和大青褶傘。
致命鵝膏,俗稱白毒傘,集中出現在2-5月份,常生長於闊葉林地上,與山毛櫸科的黧蒴栲有共生關係。誤食白毒傘會造成嚴重的急性肝損害,潛伏期長,一般大於6小時,多數9~14小時。白毒傘毒性極強,一個中等大小的白毒傘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誤食死亡率可達75%。目前為止,白毒傘在深圳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毒蘑菇。今年3月,龍崗區疾控中心通過現場實地調查,在龍崗區銀湖山發現了白毒傘。根據往年調查結果,在梧桐山、鳳凰山、碧嶺、寶龍等地方也都出現過它的身影。
大青褶傘,俗稱青褶環傘、鉛綠褶菇、綠褶菇等,是我國南方地區最常見的毒蘑菇種類。因傘褶幼時呈白色,長大後呈淺綠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而得名。大青褶傘集中出現在6-10月份,常生長於公園或小區草坪上、菜地里、路邊草地、荒地、鋸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種類,也是我市引起蘑菇中毒事件最常見的毒蘑菇。誤食大青褶傘會造成嚴重的胃腸道中毒反應,發病快,潛伏期短,一般在10分鐘至2小時內就可出現明顯的胃腸道癥狀。
誤食後如何正確處理?
目前對於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因此誤食毒蘑菇中毒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催吐、洗胃、導瀉、灌腸,儘早排出毒素,對症治療。
① 立即呼叫救護車
萬一誤食毒蘑菇,立即呼叫救護車。等待救護車時,有條件的可加蓋毛毯保溫。
② 催吐
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然後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孕婦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③ 送醫院
一起食用過同樣蘑菇的人,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④ 保留毒蘑菇樣
食用過的剩餘蘑菇應留存,以便有需要時交給醫生查明中毒原因。
「老司機」常中招,民間流傳鑒別方法不靠譜
經調查,不少誤食者都有過在老家採食野生蘑菇的經驗,認為可以靠形態、氣味、顏色等特徵自行識別毒蘑菇。實際上,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生物學家,也需要藉助專業設備才能準確鑒別蘑菇是否有毒。所以民間流傳鑒別方法,例如:「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生長在潮濕處、糞便上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與銀器、生薑、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有毒」,「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菌托的有毒」等,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統統不靠譜。
深圳疾控提醒廣大市民,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不購買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采寫:南都記者謝萌 通訊員深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