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2024年04月08日18:35:20 科學 1849

千百年來,西藏這片聖潔地方孕育了無數珍貴靈獸,就好比金絲野氂牛、藏羚羊、藏野驢等等。但其中最富神秘氣息的還當屬西藏「折蒙」。

「折蒙」膘肥體壯,孔武無雙,一身金黃色毛髮顯得貴氣十足,削弱了外表的魯莽,它們就是西藏棕熊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猝不及防的「熊出沒」

2023年6月30日,原本平靜祥和的西藏那曲巴青縣突然闖入了一個不速之客。只見一個威武雄壯的身影正在「艱難」地扒拉着牆頭,欲上不能上,欲下不能下。

如此寬厚的背影以及肥壯的身軀,在當地相當少見。正當圍觀群眾好奇眼前的龐然大物究竟是什麼來頭時,人群中忽然驚呼一聲:「是折蒙!」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原本還算擁堵的現場,因為這聲驚呼,一下子潰散開來。人們定睛一看才知道眼前的「來客」是當地十分珍稀的西藏棕熊。

由於棕熊力氣極大,易怒易暴走,爆發力又極強,就算是當地人也不敢輕易靠近。果不其然,這頭原本還被尊為座上賓的「折蒙」,一看到人群躁動,便立即開啟了狂追模式,逮住個人就狂追不止,惹得現場人心惶惶。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西藏棕熊跟川金絲猴一樣,是各自物種中的「大漂亮」。別熊都是灰頭土臉的,只有西藏棕熊長着一副貴氣獨特的「金面」。西藏棕熊也叫藏馬熊,別看它們長得粗笨,動作滑稽,但是西藏棕熊的力量卻十分強大,奔跑速度也很快,據說來去如風。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由於珍貴性和文化特殊性,「折蒙」在當地藏文化佔據很重要的地位。人們認為「折蒙」是一種非常古老,非常強大的「神獸」。同時,「折蒙」又非常神秘,來去無蹤,因此藏族人民對於「折蒙」具有非常崇高的敬意,正如對待它們的文化信仰一般。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危險的靠近,與「折蒙」四目相對會是什麼感受?

按照常理來說,在海拔約為3500米至5000米針葉林地帶,應該不會有熊科物種的存在。是「小眾」的西藏棕熊卻能夠在如此惡劣、嚴寒的環境下生存了下來,並活成了藏族人民心中的傳奇。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隨着國力的提升和經濟活動的頻繁,往日「隱藏」在傳說中的西藏棕熊,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世人也因此瞻仰珍奇靈獸的風采。只不過這份「近距離接觸」帶有很大的危險性。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就好比常年駐守在西藏無人區的唐古拉中隊,其「軍事重地」就頻頻受到西藏棕熊的光顧。由於無人區基礎設施匱乏,軍人只能就地搭起軍用帳篷構建自己的活動區以及安全防線。沒想到這道安全屏障居然率先被西藏棕熊衝破,跟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四目相對」的場景令人猝不及防。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西藏無人區周邊環境艱苦,食物匱乏,「折蒙」應該是嗅到軍營里燒飯的煙火氣,才屢次「進犯」。幸好駐守的軍人跟「折蒙」打交道次數多了,逐漸摸索出應對它們的經驗,才能在「折蒙」的屢次「進犯」中脫險。

不過,面對體長將近2米,體重可達800斤的兇猛野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西藏棕熊光顧過後,現場總是避免不了一片狼藉就是了。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長得壯,吃得多,一年狂塞3000多隻鼠兔

西藏棕熊是沉默的獨行者,「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就是對它們的最好詮釋。西藏棕熊是晝行性動物,性情狂躁,奔跑速度極快,攀爬能力極強。這也意味着它們的殺傷力極大,據了解,西藏棕熊還多次「襲警」,致使檢查站的大門屢屢被撞壞。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人們使用放鞭炮、敲鑼打鼓等方式對其進行驅趕,西藏棕熊當場逃竄得極快,不過這貨也十分狡猾,過兩天又屁顛屁顛地跑回來了。跟人類作對似乎是西藏棕熊的一大樂趣,它們損毀建築物,攻擊路人,所到之處幾乎沒有倖免的地方。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不過這還不是西藏棕熊的極限,它們的生猛兇殘還體現在掠食上。西藏棕熊算是全能型獵手,上能攀爬,下能游泳,擱在路面上還能快速追擊獵物,犬齒和利爪也十分發達,力氣更是大得不行,因此它們在西藏的野外根本沒有敵手。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不過,長着駭人身軀的西藏棕熊,倒是十分喜歡欺負「弱小」,專門逮住數量龐大的高原鼠兔狂吃。雖然棕熊屬於雜食性動物,新鮮獵物吃得了,腐肉也吃得了,偶爾逮逮鳥、摘摘果打牙祭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不過科學家倒是從西藏棕熊中的糞便檢測出,這些龐然大物最鍾愛的還是「迷你珍饈」,那就是高原鼠兔。據了解,一頭成年西藏棕熊,一年約摸能吃上3000隻左右的高原鼠兔,可謂名副其實的「宰兔黑手」。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要知道西藏棕熊還有冬眠的習性,真不敢想像如果它們把那近乎半年的冬眠時間也拿來蠶食,那麼將會有多少高原鼠兔命喪西藏棕熊口中。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西藏棕熊是如何蠶食高原鼠兔的?

眾所周知,西藏棕熊的長得十分高大雄壯,身高接近2米,甚至還能更高。粗壯高大的身型使其行動變得十分笨拙,並且因為視力不好,人們時常稱其為熊瞎子」。

而高原鼠兔那麼一種嬌小玲瓏又靈活無比的物種,西藏棕熊究竟是怎麼如此高效率地捕捉到它們的呢?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其實,大家都被棕熊憨厚老實的外表給矇騙了,它們是實打實的狡猾,完全就是「披着羊皮的熊」且不說東北老林中流傳的棕熊誘捕人類的傳說,就說說現實生活中棕熊爬窗入室「搶劫」、攻擊人類,乃至俄羅斯真實發生的棕熊吃人案件。都無不一表明棕熊的狡詐與可怕。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因此,當西藏棕熊看到美味的高原野兔的時候,自然不會放過它們。西藏棕熊精準拿捏高原野兔愛群居、愛打洞的習性,專門尋找它們的洞穴。待尋覓到了之後,便用鋒利纖長的爪子快速挖開高原鼠兔的洞穴,伸出有力的手使勁將高原野兔扒拉出來,像一口一個糕點一樣將其整窩蠶食。

西藏發現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隻 - 天天要聞

雖然是「熊瞎子」,但架不住西藏棕熊靈敏的嗅覺、全面的獵食裝備以及豐富的經驗。要知道,棕熊的可是擁有模仿人類的能力,3000多隻「手無縛雞之力」的高原鼠兔對它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感謝您的閱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戴瓊海院士:三大「奇點」或決定人工智能未來突破 - 天天要聞

戴瓊海院士:三大「奇點」或決定人工智能未來突破

7月6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在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演講中指出,人工智能確定的趨勢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確定的三大奇點將帶來未來人工智能的變革。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近年來,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發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噴發。近日,專家警告,隨着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變得更加活躍,甚至發生噴發。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為未來更具爆炸性和更頻繁的火山噴發埋下伏筆。「冰川通常會抑制下方火山的噴發量,」 研究...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 天天要聞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利用公共數據庫發現牙線使用與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複雜關係,看懂「挖數據」發文的黃金機會!關心健康的你,可能聽說過PFAS,一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有害物質,因其在環境和人體中極難降解而備受關注。它們存在於不粘鍋、防水服、食品包裝等眾多產品中。那麼,我們每天使用的牙線,是否也可能成為PFAS的暴...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 天天要聞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來源:黃山交通旅遊廣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暑氣正濃、高溫頻發,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燒烤」,咱們黃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繼昨天「燒烤」之後, 受「丹娜絲」影響,周四之前我市將有一次風雨過程,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 天天要聞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在電影《流浪地球》里,韓子昂作為重型卡車的高級駕駛員,執行着運送發動機推動燃料火石的任務。然而,《流浪地球》還是落後現實了。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煤礦,重型卡車根本不需要韓子昂。幾百輛由中國華能、徐工集團、國家電網、華為聯合出品的全國首型取消駕駛室的純電無人礦卡——「華能睿馳」礦卡正在伊敏煤礦同時「打工」...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訃告 | 沉痛悼念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大業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