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影視界,打造一個高人氣的「IP」不容易,拍好續集維持IP更不容易。然而自然紀錄片,或許是個例外——大自然能提供無窮無盡的精彩素材,只要你有本事拍到。
2006年,由英國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出品的《地球脈動》(Planet Earth),成為火爆全球的「現象級」自然紀錄片。片中對地球生態的全景式展示,對野生動植物神奇習性的精彩呈現,讓無數觀眾痴迷不已。十年後推出的《地球脈動2》,再次好評如潮。
時光來到2023年,《地球脈動3》再次回歸我們的視線。

10月29日起,《地球脈動3》已登陸多個平台。本片由BBC金牌製作人邁克爾·岡頓擔任總製片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擔綱解說,好萊塢金牌配樂大師漢斯·季默及團隊傾力打造原聲配樂。

已經97歲高齡的「爵爺」大衛·愛登堡,在《地球脈動3》中依然出鏡並擔任解說。
《地球脈動3》一共八集,主題分別為「海陸之間」「波濤之下」「廣袤之地」「滴水之源」「林木之中」「極端之境」「與人共舞」「家園衛士」。本片旨在探索全球各地的神奇棲息地,呈現自然界壯麗恢弘的奇觀、野生動物們的生存傳奇,並揭示數十年來的生態環境劇變……
可能有些朋友前幾天已經先睹為快了,那麼我們也廢話少說,看看這部有哪些神奇動物吧:
南非海狗vs大白鯊
在南非的厄加勒斯海角,來自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流交匯,彙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也引來了魚群和各種吃魚的動物。海獅的近親——南非海狗,就在這裡大量繁衍生息。但它們並不在食物鏈頂端,因為兇猛的大白鯊也跟隨而來。

大白鯊撲面而來的壓迫感
作為當今最大的掠食性鯊魚,成年大白鯊不光吃魚,也愛吃肥美的海獸,以獲取足夠的脂肪來維持體溫(大白鯊是溫血動物)、抵禦冰冷海水。
當年的《地球脈動1》和《藍色星球》,就有大白鯊獵食海狗的情景。而這一次,攝影師發現南非海狗並不總是坐以待斃,它們竟也有辦法反制大白鯊!被逼急了會出現神奇的一幕,先不劇透,你們去看4K超清原片尋找答案吧!
深海組團產仔的章魚媽媽
號稱「無脊椎智商天花板」的章魚,其實有許多種類生活在神秘的深海,長相、習性都和淺海的親戚們不同。在北美西海岸附近的海溝中,就有一種珍珠章魚(Muusoctopus robustus)。繁殖期的雌章魚,會一改獨來獨往的習性,聚集在3000米深的海底熱泉中一起孵卵。

雌章魚聚眾孵卵
圖片來源網絡
深海的水溫接近0℃,而海底熱泉能提供10℃以上的水溫,加快章魚卵的孵化——但即便這樣,珍珠章魚孵卵仍需要近兩年時間!這期間雌章魚們一直不吃不喝,固守護卵,當小章魚破殼而出時,它們也走到了生命盡頭……
儘管章魚都是一生僅生育一次,但長達兩年的磨難依然令人動容。《地球脈動3》的製作團隊利用無人深潛器,在3000米之下的深海拍下了這些畫面。
隱忍待發的澤鱷
非洲河流里偷襲角馬、斑馬的尼羅鱷,早就是自然紀錄片常客了。而在南亞地區的水塘里,也有一位「塘霸」——澤鱷(Crocodylus palustris)。可惜由於長相平平無奇,體長一般也只有2.5~4米,這種鱷魚一直沒啥名氣。最出圈的事迹,是2004年曾被一頭雌虎(著名的「虎女王」瑪琪莉)單殺……

澤鱷:猜猜我在幹嘛?
圖源:wikipedia. By Hadi Karimi
但研究澤鱷的科學家們發現,它們在旱季,會有一種極其隱忍的方式,獵殺來水坑喝水的白斑鹿。可惜攝影師連續幾年,都沒拍到關鍵畫面。在拍攝《地球脈動3》時,攝影師在斯里蘭卡荒野接近40℃的高溫下,每天保持安靜蹲守14個小時,一兩個月後終於拍下了震人心魄的獵食瞬間。

至於澤鱷用的是什麼方法,就先不劇透了。
神秘的白色「黑熊」
國產的「熊瞎子」亞洲黑熊,大家都很熟悉。而在北美洲還有一種美洲黑熊,它的毛色不一定是黑的,而是非常多變。在加拿大西海岸的溫帶雨林里,就有一些白色皮毛的美洲黑熊——柯莫德熊,當地原住民敬畏地稱它為「白靈熊」。

柯莫德熊:別看我白就把我認成北極熊
圖源:bearconservation
柯莫德熊不是白化個體,只是正常的毛色變異。它們平時在茂密的雨林里深居簡出,難得一見;到秋天才來到河邊,像它們的「大表哥」棕熊一樣拚命抓鮭魚吃,為冬眠做營養儲備。而且相比黑色的美洲黑熊或是棕熊,白色毛皮的它們抓魚效率更高:從鮭魚的水下視角看,白色的熊更不容易被發現!
漫步街頭的大獨角犀
在印度和尼泊爾,生活着亞洲最大的犀牛——大獨角犀(又稱印度犀)。它們肩高可超過1.8米,體重超過2噸,一身厚皮猶如鎧甲,格外威武。由於大肆獵殺,它們在20世紀中期只剩下幾百頭,在兩個國家公園裡苟延殘喘。所幸經過長期保護,它們的數量已回升到3200頭以上,並被引入更多的保護區。

大獨角犀:我就是這條街上最靚的仔
在《地球脈動3》中,可以看到如今尼泊爾的一道奇景:比人還高的大獨角犀,在城鎮街道上淡定漫步,路人們也淡定圍觀。雖然也曾發生過犀牛傷人事件,但人與犀牛仍然能在這個擁擠的世界和平共存。

悠哉游哉的大獨角犀
跟着人飛的北方隱䴉
我國保護朱䴉的故事家喻戶曉,不過在全世界,還有其他好幾種「䴉」也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瀕臨滅絕,需要人類自己出手拯救。分佈於歐洲、北非的北方隱䴉(Geronticus eremita),就是其中之一。
北方隱䴉在20世紀末已經在歐洲滅絕,全靠動物園裡的種群續命。為了讓它們重歸野外,需要教這些人工餵養的隱䴉學習遷徙(現存朱䴉是留守種群的後代,不遷徙),重拾野生祖先的飛行路線。為此保護工作者喬納斯·弗里茨想出了一招:由他親自駕駛自製的低速小飛機,帶領隱䴉寶寶們一起飛!

保護工作者帶領隱䴉遷徙
2004年,第一批野化隱䴉在弗里茨帶領下,從奧地利飛越阿爾卑斯山,飛到了意大利過冬,第二年又自己飛了回來。19年來,這些隱䴉已經記住了這條遷徙路線,並教給了自己的下一代。然而由於全球變暖,更熱的秋天讓隱䴉們推遲出發,深秋的氣流卻讓它們難以飛越雪山……為此保護工作者們,正在為隱䴉開發新的遷徙路線。
上面說的幾位,只不過是《地球脈動3》自然群星中的冰山一角。從海洋到雨林、從沙漠到城市,還有更多神奇物種會在本片逐一亮相。

冰海天使的」惡魔一面「

誰不羨慕加勒比海紅鸛的大長腿呢?
對於埋首於日常操勞中的我們,自然紀錄片是一天忙碌之餘,難得的「解壓神器」。但在我們看到的每個精彩鏡頭背後,都是攝影師、科學家和保護工作者們的辛勤工作,以及正在影響全球的各種環境危機。但願經過全人類的努力,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能看到,同樣精彩的自然大片「續集」。
撰文 | 何全
視頻及照片來源 | 《地球脈動3》
微信編輯 | 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