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調查顯示,南極磷蝦在南冰洋的數量約10億噸,是世界上90%以上的南極磷蝦分佈場所。
【美麗的南極磷蝦】
其中,這種磷蝦的可用藏量約為4億噸,由於南極磷蝦肥美的肉質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得人類和自然界動物的喜愛。
自然界生物對於磷蝦的消耗佔據大頭,每年吃掉的磷蝦總量超過1億噸,而人類目前對於磷蝦的捕撈僅佔據小頭。
以挪威為主的許多國家每年從南極捕撈的磷蝦量(包括各類不同的磷蝦)僅有50萬噸,並且長期被一些發達國家壟斷。
【海洋捕蝦】
如今,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勢頭髮展,或在南極磷蝦的捕撈中打破現有局面,成為這一「海上金礦」的最大受益者。
人類和動物的食品庫
南極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極洲附近海域的小型甲殼動物,它們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密度非常高,是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最關鍵的物種,不論是鯨魚還是海豹亦或者是企鵝,都以它為重要食物來源。
這些群體常常聚集在表層水域,特別是在富含營養物質的洋流交匯處。
南極磷蝦是一種季節性遷徙動物,其遷徙模式與季節性食物資源的變化有關。
【紅彤彤的 一看就好吃】
通常情況下,它們在夏季遷移到近海淺水區域進行繁殖和攝食,而在冬季則向遠離陸地的深海區域移動。
這種磷蝦最大的特點就是數量多且分佈密集,南冰洋擁有大約10億噸磷蝦,每立方米的空間當中,數量可以達到10000隻到30000隻。
它們是一種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富含蛋白質和各種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南極洲海洋食物鏈的基礎,為其他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
【磷蝦生態鏈】
食蟹海豹是食用南極磷蝦的大頭,每年可以吃掉6000萬噸的磷蝦,98%食物都是它。
各類魚類對於磷蝦的消耗量也在1億噸左右,總計大約1億噸到3億噸之間。
人類自上世紀70年代認識到這種磷蝦的商用價值之後,就對其青睞有加,有能力的國家紛紛下場進行捕撈。
不過,整體捕撈效果並不理想,年漁業量基本在10萬噸左右,與自然界生物的消耗量相去甚遠。
捕撈南極磷蝦的難度
直到今天,全球對於南極磷蝦的捕撈量也並不大,一般不會超過30萬噸。
這麼多年過去,人類對於南極磷蝦的捕撈仍舊處於「便秘」狀態,其主要原因在於捕撈這種磷蝦非常困難。
首先,相信大家對南極惡劣的環境都不陌生,作為唯一一個沒有人類永久居住的大陸,即便是在南極的夏季,仍舊有厚重的冰層。
這些冰層給捕撈船隻的航行帶去了巨大的阻礙,而磷蝦又是喜歡寒冷的區域,這就要求捕撈船的噸位足夠大,才能暢通無阻。
惡劣的環境也使得人類在南極的海洋捕撈作業時間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比如說捕撈磷蝦的季節只能在南極的夏季,也就是10月到次年3月,其中僅有2個月的時間滿足捕撈條件。
其餘時間基本是冰雪封海的情況,即便是有破冰船開路也會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下場。
再者,由於南極磷蝦的體型極小,用於捕撈的大網孔洞也不能太大,這無疑會給收網工作帶去巨大的阻力。
一個不小心,甚至整條船都會被大網給拉下水,既麻煩又危險。
最後,南極磷蝦一旦離開生存的海域,必須儘快進行處理,否則就會在幾個小時內變質。
所以,捕撈南極磷蝦的船隻一般是集捕撈、加工為一體的大型捕撈船,像這樣的船只能夠造出來的國家不多,中國算得上一個。
中國或將吃到紅利
目前中國在捕撈南極磷蝦領域,最具備競爭力的船隻莫過於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了。
它是我國自主建造的一艘集捕撈、加工為一體的船隻,船上一共有3條加工線,日產量可以達到600噸左右。
【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
考慮到南極惡劣的氣候環境,深藍號採用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概念,可以在冰層厚度接近1米的海域航行,即便是環境溫度在零下25攝氏度左右,發動機也不會停止運行。
深藍號的出現,意味着中國在南極捕撈磷蝦競爭力的大大加強。
一方面,深藍號相比一般的南極捕蝦船,擁有對惡劣環境更強的適應能力,人家往往只能捕撈2個月左右,而深藍號可以工作3個月甚至更久。
另一方面,深藍號的多功能特徵,使得從南極捕撈上來的磷蝦具備很高的商用價值。
據悉,深藍號船隻的生產線支持凍蝦生產、蝦肉提取、蝦粉生產等等,商業用途廣泛。
與之相比,一些比較普通的捕撈船在將磷蝦撈上來之後,往往只能進行簡單地粗加工,最終只能用於當做飼養動物的原料。
像深藍號這樣的船隻如果能夠在未來多出現幾艘,中國在南極磷蝦捕撈作業領域,簡直可以說是贏麻了。
當然,中國不僅僅是在作業上會成為贏家,同時在國內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可以將自主捕撈的磷蝦產品基本消化,實現經濟的良性內循環。
另外,從南極磷蝦龐大的蘊藏量來說,目前人類對其的捕撈僅僅是冰山一角,根據相關機構調查顯示,人類年捕撈量不超過5000萬噸,就不會破壞南極洲的生態。
現在人類的捕撈量才多少?也就是說,咱們的深藍號數量越多,收益也就越大!
參考資料:
【1】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世界最先進漁業捕撈加工船「深藍」號交付》
【2】陳雪忠,徐兆禮,黃洪亮.《 CNKI;WanFang 》:南極磷蝦資源利用現狀與中國的開發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