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2023年06月28日23:49:10 科學 1704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由八個國家組成的國際山地研究組織發佈了一份研究結果,氣溫升高,全球變暖導致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及永久凍土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且多為不可逆的」,這讓人使人震驚。

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將在本世紀末減少五分之四。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融化,共影響亞洲16個國家,為山地區域2.4億人和下游的16.5億人提供了淡水資源。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位於亞洲中南部,地勢險惡,氣候惡劣,是世界最高山脈的所在地。這裡的冰川是亞洲各河流的重要水源,直接關係著亞洲各國人民的生產生活。

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指地球大氣系統、海洋系統的平均氣溫逐步升高,這個過程主要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而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喜馬拉雅冰川消融的影響

氣候影響

雪崩和山洪暴發可能性增加:隨着冰川消融,雪崩、山洪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和規模可能會增加,給當地居民生活和生產帶來極大威脅。

季節性水源減少:冰川消融導致的季節性水資源減少,對農業、水電等產業造成影響。農業生產依賴豐富的水源,而水電又是綠色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經濟影響

農業產量減少:由於季節性水源減少,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導致糧食產量減少。這將影響到糧食價格、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

水資源短缺:冰川消融導致河流水源減少,可能導致水資源短缺,從而影響工業、生活用水等方面。水資源短缺會影響生態環境,加劇水資源爭端。

旅遊業受損:喜馬拉雅地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冰川資源吸引了眾多遊客。冰川消融將導致旅遊業遭受重大損失。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社會影響

生態環境破壞:冰川消融會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失去平衡,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

生活質量下降:水資源短缺導致人們生活用水困難,可能導致生活質量降低。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應對措施和建議

政策層面:各國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和措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全球氣候變暖速度。同時,加強跨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技術創新:發展節能減排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環境保護:加強山區生態保護,保護水源,植樹造林,恢復退化土地。

適應策略:提高農業抗旱能力,開發非冰川水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發展地區經濟,降低對冰川旅遊業的依賴。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總之,喜馬拉雅冰川消融對亞洲20億人口產生嚴重影響,包括氣候、經濟、社會等方面。各國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民眾應共同努力,減緩氣候變化,保護冰川資源,以維護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利益。

喜馬拉雅冰川或在世紀末消融80%,影響亞洲20億人,這意味着什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能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佈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