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感嘆,布洛芬還沒搶到大家又開始搶蒙脫石散,現在大家都在囤蒙脫石散,BA、BF還沒過,咋又來XBB呢?還真是什麼都趕不上!
其實XBB並不是一個新出現的變異株,它最早是在2022年8月在印度被發現,在10月就已經在35個國家被檢測到了。根據美國CDC官網上的檢測數據,最近它確實取代了BQ.1成為了比例最大的流行變異株。針對BQ.1和XBB,WHO的新冠病毒進化技術諮詢小組(TAG-VE)去年10月就發表過一份聲明:https://www.who.int/news/item/27-10-2022-tag-ve-statement-on-omicron-sublineages-bq.1-and-xbb
一些人囤蒙脫石散的原因。是因為「XBB會攻擊消化道引起急性腹瀉,殊不知腹瀉就是新冠感染的癥狀之一。早期的一篇分析顯示,腹瀉(7.8%)、噁心和/或嘔吐(5.5%)是最常見的胃腸道癥狀。另一項分析納入了35項研究(28篇文章來自中國)共6730名患者,發現所有胃腸道癥狀中最常見的分別為噁心或嘔吐(13.1%)、腹瀉(11.05%)、厭食(8.7%)和腹痛(2.4%)。
新冠病毒感染引起腹瀉,可能是由於病毒本身對胃腸道的攻擊,也可能是患者本身有其他基礎疾病導致或者加重腹瀉,也可能是腸道的菌群失調,甚至還可能與大家在治療其它癥狀時的用藥有一定關係(比如抗生素等)。
XBB影響的也是全身性的器官,並不見得胃腸道癥狀會特別,真要腹瀉厲害了,止瀉藥也不止一個脫蒙石散,我記得原來我吃黃連素片也非常管用,我覺得近幾年的社交媒體情緒有些不對勁,有點像被帶節奏了。
現在就是「人人都在搶葯,最後需要葯的人就沒有葯了」。
近日各地重症高峰來了,有的醫院裏面都用不上呼吸機,當然吸不上氧才是最恐怖的,奈何,遠水解不了近渴,呼吸機不能馬上擴容,人員培訓不會馬上到位,諸多呼吸重症病人被一些沒有重症知識的醫護管理着,也可能是眼下病死率增加的一個風險因素。
查了一些資料,也看了很多醫生科普,弱弱的提醒一下大家:補液鹽三比蒙脫石散,更值得囤。
整理蒙脫石散概念股如下:
1、康芝葯業(300086)現價6.22元,流通市值27.10億
2、方盛製藥(603998)現價8.01元,流通市值34.40億
3、華潤雙鶴(600062)現價17.89元,流通市值183.5億
4、金城醫藥(300233)現價22.77元,流通市值15.17億
5、仟源醫藥(300254)現價6.77元,流通市值82.27億
6、易明醫藥(002826)現價10.19元,流通市值17.94億
7特一葯業 (002728)現價22.55元,流通市值35.61億
8.康恩貝 (600572)現價4.73元,流通市值:121.24億,
9.華特達因(000915)現價45.5元,流通市值:106.56億
10.千金葯業(600479)現價9.6元,流通市值:40.18億
11.哈葯股份(600664)現價3.01元,流通市值:75.71億
12.華納藥廠(688799)現價31.83元,流通市值:17.73億
13.九洲通 (600998)現價13.04元,流通市值: 244.35億
14.魯抗醫藥(600789)現價7.26元,流通市值:64.18億。
15.先聲葯業(02096)現價11.82元,流通市值:309.1億。
不出意外可能又會迎來一波炒作,我怎麼覺得特別像是去庫存一樣?現在所有的蒙脫石散全部脫銷。之前我看到網上個人買了一千片對乙酰氨基酚,一千片能吃多少年啊,可能有些投資者覺得現在退燒藥和感冒藥需求量大,想買些退燒藥股票。我覺得:「你還是去藥店看看吧,買得到葯,就別買股。」
這次我陽過後,我心跳明顯感覺已經不正常了,時不時有胸悶的現象出現,那下次中毒會是什麼?還能抗過去嗎?也不知道還會迎來幾波病毒大軍的侵襲,反正這波我不打算搶葯了,抗不過去就算了,抗過去拉肚子估計能瘦很多吧!我個人的感覺這波放開已經不是躺平,是有種直接塞棺材裏就地掩埋的水平了。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美麗大方英俊瀟洒的你此時有何想法?歡迎吐槽點評、點贊都是對小編的支持與厚愛~
[本文僅為個人日常每天的思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