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年齡最小者僅57歲

2022年12月27日22:11:09 科學 1737

導讀:院士是我國科研界裏面的最高榮譽稱號,成為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學者,都是各行各業裏面的頂尖科學家,對於推動行業發展,都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建立院士制度以來,已經誕生1000多位兩院院士。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錢學森鄧稼先等革命先驅,還有現在大家非常熟悉的袁隆平,終南山等,都是曾經選舉出來的兩院院士。

這些院士在我國的各行各業都有着深入的研究,為推動國家國防事業的發展,還有社會科技的進步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

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年齡最小者僅57歲 - 天天要聞

我國的兩個院士主要分佈在高校以及各地的科研所,平時除了完成學術研究以外,還會帶領科研團隊培養更多的研究生,甚至還會給本科生講課,為學術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由於擁有突出科研成果的學者,最終才有可能會評選為院士,所以我國兩院院士的整體年齡都偏大,新當選的兩院院士年齡基本都是在55歲以上,有個別天才級的院士,才有可能在50歲之前當選為院士。

院士年齡的結構偏大,意味着院士離世的現象也會變得更加突出。很多學者都是在將近65歲的時候才當選為院士,距離退休的時間非常近。

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年齡最小者僅57歲 - 天天要聞

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

最近,各地都傳來很多高校學者離世的信息,特別是清華北大的官網發佈的諸多訃告,更是成為媒體議論的焦點。許多院士都沒有熬過這個特殊的冬天,讓人感到非常可惜。

根據軟科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已經有54位兩院院士離世,光12月份我國就已經有15位院士離世。最近兩天裏面,清華北大等名校都有兩位以上的院士離世。

從地域分佈的結構來看,這些離世的院士主要都是集中在北京以及上海等地區,北京佔據絕對的數量,這也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

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年齡最小者僅57歲 - 天天要聞

從年齡結構分佈來看,離世的院士裏面,70%以上都已經達到90歲,甚至有個別院士的年齡已經是101歲。這些院士的離世,也可以說是社會的正常現象。

當然,也有部分年輕的院士突然意外身亡,也是讓人感到很痛心。比如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終年只有57歲,成為今年離世年齡最小的院士。

按照我國院士的平均年齡來看,如果院士的年齡沒有達到70歲以上,就早早地離開人世,這對於整個科研界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年齡最小者僅57歲 - 天天要聞

今年離世的50多位院士裏面,有大量的院士都可以說是曾經的兩彈元勛,曾經為了國家的國防事業隱姓埋名。在退休生活之餘,依然選擇在高校裏面發揮餘熱。老一輩子科學家一直都有着奉獻精神,這也是讓人最佩服的地方。

冬季對於老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難熬的季節,所以冬季老人死亡的概率比以往的季節會更高。即使是擁有更好醫療條件的院士,面對這種寒冷的天氣,身體也很難承受得住。何況現在受新冠疫情影響,醫療資源變得更加緊張,想要接受治療,可能也會更困難。

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年齡最小者僅57歲 - 天天要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個別老院士是因為感染新冠以後,出現癥狀最終離世,大部分老院士都是屬於正常的死亡,所以我們對於老院士的死亡現象,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當然,如果是年輕的院士,在這個時間點頻繁離世,就需要引起國家的重視。其實,除了這些頂尖的院士以外,大家會發現有很多年輕的醫學類學者最近頻繁死亡,這個現象也是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

比如中山大學有三位年輕醫學類學者最近突然意外身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又有一位博士生導師意外身亡,終年只有48歲。這些過度勞累的醫學學者,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重點對象。

悲哀!2022年我國已有54位院士離世,年齡最小者僅57歲 - 天天要聞

我們都希望這些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院士,能夠一路走好。也希望我們現在的這些接力的年輕學者,特別是在醫學院工作的學者,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更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 - 天天要聞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製的仿生合成橡膠航空輪胎,於 2025 年 5 月 12 日在某試飛基地成功完成裝機飛行驗證,標誌着我國在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此次完成飛行驗證的航空輪胎是為某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專門研製,該輪胎全部採用仿生合成橡膠材料,改變了航空輪胎只能使用...
地理冷知識——尼日爾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尼日爾

尼日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iger,La République du Niger)位於非洲中西部,簡稱尼日爾,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該國北與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接壤,南同尼日利亞和貝寧交界,西與馬里和布基納法索毗連,
磨損磨耗測試儀分類 - 天天要聞

磨損磨耗測試儀分類

磨損磨耗測試儀的分類可基於摩擦形式、測試標準及功能特性進行系統劃分,具體如下:‌一、按摩擦形式分類‌滾動摩擦測試儀‌阿克隆磨耗試驗機‌原理:試樣與砂輪以傾斜角度(0°~45°)及恆定負荷(如26.7N1)滾動摩擦,模擬輪胎等滾動工況。
生命警示:高原反應處理不當釀成不可逆後果 - 天天要聞

生命警示:高原反應處理不當釀成不可逆後果

5月10日,一名男性遊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遊時,疑因高原反應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後,遺憾離世。此事迅速引髮網絡關注。按照男子朋友的說法,來到四姑娘山鎮的第一天,他就感覺身體不適。同行人員特意為他打了一輛順風車,準備把他送往成都接受治療。接單的司機表示,頭天晚上接到單子,次日早上八點多,該男子和一位女士一同上...
【高清組圖】雲南元江河谷的「精靈舞者」——栗喉蜂虎 - 天天要聞

【高清組圖】雲南元江河谷的「精靈舞者」——栗喉蜂虎

在驕陽似火的元江河谷,生活着一群美麗的「精靈舞者」。它們在元江兩岸的沙壁上打洞築巢、繁育後代,它們有一個雅緻的名字——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是一種遷徙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其羽毛色彩絢麗、飛行姿態優美,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鳥」。
全球首例:我國量子密碼技術實現雙重加密里程碑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我國量子密碼技術實現雙重加密里程碑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綜合科技日報、經濟參考網消息,中電信量子集團近日發佈了全球首個融合量子密鑰分發(QKD)和後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佈式密碼體系。該體系創新融合 QKD 和 PQC 技術,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計算的密鑰分發與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 天天要聞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將迎來連綿數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強度大,此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節,因此民間把這段降雨時期稱之為「梅雨」,也叫「黃梅雨」,又因高溫高濕的特點,很容易導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 天天要聞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記者5月14日從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之江實驗室了解到,隨着太空計算衛星星座1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整軌互聯太空計算星座「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介紹,「三體計算星座」是由之江實驗室協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該設施將通過在軌...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聞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華山風光秀麗,岩溶地質景觀豐富。近日,專家經過調查,發現金華山上還有豐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羅店鎮鹿田村公路旁,豎立着一塊「腕足類化石點」的牌子,在這附近山體上,地質專家發現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動物是一類古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這套地層主要是二疊紀早期,距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