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2022年12月11日23:46:04 科學 1485

地平論者是不承認有南極洲的存在的,所謂的南極就是包圍在五大洲四大洋外圍的冰雪高原。北極其實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而且北極地下可能儲藏有大量的磁鐵礦,所以北極有很強的磁場。

所以使得我們指南針的磁針永遠指向北方,所以我們應該稱「指北針」還比較確切。指南針之所以在南極洲會失靈是因為南極洲距離世界中心區的地磁北極太過遙遠的緣故了。

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 天天要聞

照這樣定義下來,很有可能我們所謂的外太空銀河系甚至廣闊至一百幾十億光年宇宙就不存在了,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閉鎖的系統。說穿了,我們就像是被安放在適合我們居住的籠牢里一樣,我們哪也去不了,我們所有人都真實的活在《楚門的世界》里!

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 天天要聞

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 天天要聞

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 天天要聞

第一個成功抵達南極洲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做Capt.James Cook,他在1772年帶領一百多名水手和科學家花費了三年零八天來航海環繞南極洲,途中他只看到高聳的冰牆沒有任何的入口可以進入南極洲,他稱南極洲為「環繞世界的冰牆」。

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 天天要聞

1892年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收錄的平面地球實測地圖

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 天天要聞

根據他的航海日誌的敘述,他在三年零八天之中總共航行了六萬公里,要知道六萬公里可是球體世界赤道總長度的1.5倍。如果南極洲的尺寸正如地球論所說,只是大約澳洲的兩倍的話,南極洲的海岸線周長只有大約一萬八千公里,那麼這六萬公里也太不合理了,其實這六萬公里是環繞地平世界一周大約的距離。

而另外一位在近代造訪過南極洲最出名的人要算是美國海軍少將理乍得·伊夫林·伯德,根據後來伯德在造訪南極洲之後的證詞指出,南極洲是一個環繞在世界周圍的冰凍高原,高度可以達到大約四千公尺,在南極洲的指南針會完全的失效。

至今我們人類如同井底蛙一樣,哪也去不了,往上我們只能到大約80公里的高空,就連核彈都無法打穿天罩,往下只能鑽入地下13公里,之後就再也無法繼續鑽下去,往四周旁邊來探索,我們到達南極洲,磁針羅盤又會完全失效,失去方向,所以基本上來說我們哪也去不了。

地平論者相信的依據(四):地平論之南極 - 天天要聞

圍繞着我們的南極高原另一邊曾有人說發現新大陸,有溫暖的水跟空氣,地平論者認為另一邊可能真有精靈國,矮人國,而常常發現的UFO可能也從那來的。而且還有可能包括歷史上秦始皇所要尋找的蓬萊仙島。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着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着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