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最大的衛星火衛一(Phobos)有被這顆紅色星球施加的極端引力撕裂的跡象。
火星的兩顆衛星繞其旋轉
研究人員發現,火衛一表面覆蓋的不尋常的凹槽,以前被認為是古代小行星撞擊留下的疤痕,實際上是布滿灰塵的峽谷,隨着月球在重力作用下伸展,峽谷變得越來越寬。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介紹,火衛一最寬處約17英里(27公里),它以3728英里(6000公里)的距離環繞火星,每天圍繞這顆紅色星球完成三次完整的自轉。相比之下,寬約2159英里(3475公里),距離地球238855英里(384400公里),完成一次軌道環繞大約需要27天。
然而,與月球不同的是,火衛一圍繞火星的軌道並不穩定: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這顆微小的衛星被困在死亡螺旋中,正以每100年6英尺(1.8米)的速度緩慢地向火星表面墜落。
但火衛一最不尋常的特徵可以說是其神秘的帶狀條紋表面。過去的理論普遍認為,這些條紋是在過去某個時候小行星撞擊火衛一時形成的,在側面留下了一個6英里(9.7公里)寬的隕石坑,被稱為Stickney。
但11月4日發表在《行星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凹槽實際上可能是由於火衛一越來越接近行星表面,月球被火星的強烈引力慢慢撕裂而造成的。
這項新研究背後的想法是,隨着一個天體(在本例中是火衛一)越來越接近一個更大的天體,比如火星,更小的天體將開始向更大的物體延伸。這就是所謂的潮汐力。
在火衛一的例子中,隨着火衛一接近火星表面,施加在它身上上的潮汐力預計會增加,直到最終潮汐力大於將衛星固定在一起的重力。研究表明,到那時,火衛一將被完全撕裂,碎片可能會在行星周圍形成一個小圓環,就像土星環一樣。
雖然先前的研究表明潮汐力產生了火衛一的虎紋,但由於月球的粉末或「蓬鬆」成分過於柔軟,無法形成此類裂縫,因此該理論在很大程度上被駁回。
火衛一表面條紋的詳細圖像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模擬來驗證這樣一種觀點,即月球蓬鬆的表面可能位於某種程度上具有黏性的子層之上。模擬發現,埋藏在地下的硬殼可能會形成深峽谷,地表灰塵可能會落入其中,從而在地表形成可見的凹槽。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將火衛一建模為一個被黏性層覆蓋的盧布樁內部,我們發現潮汐應變可以產生規則間距的平行裂縫。」。
按照目前的速度,火衛一將在大約4000萬年內完成死亡螺旋並撞擊火星。但研究人員寫道,如果潮汐力已經將月球撕裂,那麼這顆衛星可能早在那之前就被徹底摧毀了。
202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將啟動一項新任務,稱為「火星月球探測」(MMX),在火衛一和天衛二着陸。2029年返回的樣本應該可以揭示火衛一的條紋表面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