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仍然面臨著新冠疫情和流感疫情疊加流行的風險,特別是今年冬季。」11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22年「世界流感日」科普宣傳與學術會議上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在流感防控的科學問題上,仍需加強攻關。
中國科學院院士董晨也表示,目前全球仍面臨較高的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遠。
「今年6月以來,歐洲出現新一輪禽間流感疫情,同時美國也出現前所未有的禽類感染H5N1疫情,存在極高的溢出並感染人風險。所以流感和新冠疊加,是我們今冬明春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指出,當前新冠疫苗接種水平逐步提高,但流感疫苗接種率卻普遍偏低。
多位專家在會上提醒,應格外關注今年冬天的呼吸道傳染病疫情。那麼,為什麼今年冬天疊加流行可能性大?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疊加流行呢?
世界多地發現XBB病例
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亞型毒株XBB是BA.2.10.1和BA.2.75亞譜系重組,具有更高的再感染風險。
近日,已有多地發現奧密克戎亞型毒株XBB的病例。
馬來西亞
10月31日,馬來西亞衛生部宣布,該國發現4例感染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亞型毒株XBB的病例。目前他們出現了發燒、咳嗽和肌肉疼痛等癥狀,已被要求自我隔離7天。
日本東京
當地時間10月27日,日本東京廣播公司(tbs) 新聞網站報道,日本東京都政府當天公布,東京首次確認有6例奧密克戎變異毒株「XBB」感染病例。
英 國
英國衛生安全局28日發佈最新新冠變異病毒技術報告說,由於生長優勢,一些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亞型毒株的出現,可能讓新冠病毒近期傳播加快。
這份基於流行病學數據的技術簡報指出,多種奧密克戎亞型毒株正在英國傳播,其中不少產生了突變,可能會具備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能力。
英國衛生安全局主管臨床和新發感染事務的官員米拉·錢德說,新冠變異毒株出現並不意外,疫苗接種仍是防範未來新冠感染潮的最佳方式。
接種疫苗仍能對XBB病毒發揮作用
10月5日,昌平實驗室、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副研究員曹雲龍在社交平台發文稱——
XBB的免疫逃逸能力暫時是變種病毒中最強的,其免疫逃逸能力明顯高於BA.2.75.2和BQ.1.1,也高於BR.2、BM.1.1.1和CA.1。
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丘倩怡專訪時指出,XBB.1變異病毒株有很強免疫逃逸能力,因此進入社區後傳播速度較快。但他又強調,XBB病毒並不會導致更嚴重的癥狀,接種疫苗,體內的t細胞仍然能夠對XBB病毒發揮作用。
呼吸道病毒應成為傳染病防控重點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是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往往潛伏期短、傳播迅速、傳播範圍較廣,傳播性強,發病率高,較難控制。」
鍾南山指出,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疫情一旦暴發,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進而成為全球傳染病中防控的重點。
圖片來源:網上會議截圖
如何有效應對可能到來的疊加流行?
鍾南山認為,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在呼吸道病毒診療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現實意義,在新冠疫情中,推動發病機制基礎研究,加速臨床快速診斷手段的研發,為臨床疫情的防控實踐與疾病預後的判斷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來自俄羅斯、英國等不同地區的學者共同認為,新冠疫情期間的防控經驗值得借鑒,例如研製快速可及的診斷手段或將對防控流感疫情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值得借鑒的還有在新冠疫情期間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
「近年來,我國在呼吸道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標誌性的系列成果。」董晨表示,基礎研究在呼吸道病毒、病原學、結構生物學、免疫學、跨種傳播與感染致病機制、臨床救治、疫苗藥物和抗體等方面取得進展,形成了較好的技術儲備,可為流感的防控策略提供指導。
===
內容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上觀新聞、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