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肉、飲鮮血、住冰屋」是居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最為尋常的生活習性,在生存環境異常艱苦的北極,愛斯基摩人被稱為「北極圈上的黃種人」、「苦寒之地的最佳狩獵者」。
他們頑強地與惡劣的生存條件抗爭着,使自己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處處都完美地契合著周圍的環境。
為了生存和繁衍,愛斯基摩人還保留着傳統而又特殊的文化習俗「以妻待客」。
而這種在全球其他任何國家都不會得到認可和贊同的怪異倫理觀,實際上是愛斯基摩人應對種族人口較難延續的一種抉擇。
換句話說,在愛斯基摩人的生活中,婚姻與其說是愛情的最終歸宿,不如更精準地說「無論是愛情還是親密關係,都是源於生存的需要」。
靠着幾柄刀鏟、魚叉便在北極頑強存活下來的愛斯基摩人
在人跡罕至、高寒綿延、鳥獸罕見的北極,愛斯基摩人通過數千年的探索和適應,形成了該族群一套獨有的生存策略以及生活習俗,創造了人類適應惡劣生存環境的一大奇蹟。
把時光的輪盤倒轉回7千多年前,一支生活在東亞大陸上的人類族群,橫渡白令海峽、穿過冰封的海峽陸橋到達了寒冷的北極圈附近,最終留居在美洲的阿拉斯加、格陵蘭島以及西伯利亞等極寒之地。
美洲人嘲笑他們整天茹毛飲血、啖食生肉,就像野人一樣,所以他們用印第安語將這群人稱作「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
據歷史學家考證,愛斯基摩人與生活在我國北方的鄂倫春族人幾乎有着高度相似的生活習慣,同樣習慣穿獸皮衣、喜歡獵殺動物的他們都是黃種人。
唯一不同之處則在於:鄂倫春族人喜歡在冬季獵殺野鹿和狍子,而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愛斯基摩人則樂於捕殺北極熊和鯨魚。
在遠離工業文明、一切都顯得極其原生態的北極,愛斯基摩人往往僅憑藉幾柄刀子、鏟子、魚叉便能夠安身立命、成家繁衍,自如揮灑着這個人類族群最原始、最強大、最雄壯的生命力,展現了人類異常強大的抗壓力以及適應性。
在冰原上鮭魚聚集的水域,愛斯基摩人經常伏卧在冰層表面,一手拿着魚叉,兩眼密切地注視着水中魚兒的身影,即便需要保持這個姿勢長達數個小時,極能吃苦的愛斯基摩人也絕不動搖,如果運氣好的話,他們最終的收穫也一定是不錯的。
無論是捕到魚、捉到了海豹、海象、北極熊,還是獵殺了體態巨大的鯨魚,愛斯基摩人都會用手中的刀具靈活地將食物分解成塊,然後按需分配給家人和朋友。
愛斯基摩人懂得團結和分享的理念,他們深知在惡劣的北極中生存,唯有相互幫助、扶持共濟才能活得更好、走得更遠。
冰天雪地的北極氣溫極低,沒有木材,也沒有鋼筋水泥,愛斯基摩人就用鏟子挖掘、削切厚雪,然後將之製成巨大的雪塊、冰塊。
男人們將長方形的雪塊或冰塊交錯堆砌,壘出一個饅頭形狀的小屋,最後在砌塊之間澆水,使得雪塊、冰塊迅速地凍結起來,如此便搭建起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小家。
苦寒之地的最佳狩獵者以「獲取食物以求生存」為最高生活綱領
在北極,一年四季幾乎都是白雪皚皚的景象,冬天的時候,北極的平均氣溫通常為零下60度左右,個別極端之時,北極的氣溫甚至能低至零下80度,可謂雪虐風饕、寒冷至極。
在那般天寒地凍、奇寒透骨的時節,北極圈幾乎寸草不生,目之所及到處都是光禿禿、白茫茫的冰原和雪山。
面對着極其艱苦的生存環境,早期的愛斯基摩人只能無奈地忍飢挨餓,經常一連數日都吃不到任何食物。
為了能夠存活下來,愛斯基摩人就養成了生吃獵物、茹毛飲血的習慣,並進化出了可適應消化生肉的腸胃系統。
由於長期吃不到任何植物性食物,愛斯基摩人就只好從北極鴨、鮭魚、鹿、海豹、鯨魚等動物身上攝取維生素、脂肪等營養。
同時又因為北極燃料不足、生火費力,所以愛斯基摩人一般都直接吃生魚生肉。
常年吃生肉的愛斯基摩人靠着原始且簡單的生活方式,養活自己和家人、征服北極嚴酷的自然環境,他們在攫取食物的過程中充滿了行動力、智慧與勇敢,因此還被譽為「苦寒之地的最佳狩獵者」。
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獲取食物的唯一途徑,為了能在極寒的北極維持生存、保證生命體征足以抵禦低溫,樸質勇敢的愛斯基摩人以「獲取食物以求生存」為最高生活綱領。
男人們會相互幫助、配合起來共同獵殺海豹、野鹿、鯨魚等大型動物,當獵獲了動物之後,他們會用小刀將其剝皮分割成塊,然後想辦法拉回村落,將肉塊分給家人和鄰居。
在愛斯基摩人的生活中,你不會看到他們努力追求文化、藝術和精神豐富的「執着」,更不會看到暗算與爭鬥、憤怒和攻擊。
在愛斯基摩人的思想中,人們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相互關愛,因為生存條件的嚴酷和極低氣溫的「威脅逼迫」,使他們意識到生活的最高綱領就是如何獲取更多的食物、如何讓種族群體延續下去不會消亡。
愛斯基摩人奇特的婚姻倫理觀——以妻待客
在愛斯基摩人的族群中,男人和女人都會因為荷爾蒙的催發,以及生存的需要而結為夫妻。
男人們是生活中的勇士與主角,他們狩獵捕食、付出體力,而女人們則生兒育女、在家裡照顧老人、縫補衣物、操持家務。
男人和女人懂得相互扶持的道理,他們的婚姻里也有愛情的成分,但在愛斯基摩人的社會中,愛情卻不是婚姻的必需品,更不意味着一對一的忠誠以及愛戀終生不渝。
愛斯基摩人通常是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唯有極少數狩獵能力超強的男子才會同時供養2個妻子。
每當夜幕降臨,外出狩獵歸來的男人抖落身上的冰雪,推開自家冰屋的小門回到溫暖的家人身邊之時,會由衷地感嘆他的妻子為他帶來的孩子和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這對夫妻將一輩子都生活在一起。
如果男人成婚成家後又看好了其他女子,或者女人成婚後又喜歡上的別的男人,則他們會坦然地面對情感的變化,並平靜自然地結束婚姻關係,各自奔赴新的感情和生活。
愛斯基摩人的身材通常都是矮小、瘦削的,女人們雖說能夠生下不少孩子,可在寒冷的北極小嬰兒能順利地長大成人卻十分不易,很多小嬰兒因為無法適應寒冷的環境、生病後沒有好的醫療條件而半路夭折。
另一方面,族群整體人口不多,使得愛斯基摩人在結婚的時候沒有更加豐富的選擇,於是近親結婚就成了普遍現象。
但近親結婚的後果卻非常可怕——新出生的小嬰兒有基因缺陷、生理畸形,很難活到成年之時。
為了改良後代的基因、為了族群能夠延續下去,愛斯基摩人便會在家中來男客人的時候讓妻子陪伴男客人一夜,如果客人走後,妻子身懷有孕,她的丈夫還會非常高興,這就是愛斯基摩人比較奇特的婚姻倫理觀——「以妻待客」。
實際上,「以妻待客」的傳統風俗並不完全是因為愛斯基摩人異常熱情好客,這個族群以往深受「近親繁衍」所害,故出於改良基因、強壯人種的需要,愛斯基摩人便逐漸形成了「以妻待客」的獨特思想觀念與風俗習慣。
在天寒地凍、生存艱難的北極,愛斯基摩人不僅形成不同尋常的飲食習慣,還摸索出了獨特的婚俗文化——「以妻待客」。
仔細想來,這些讓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其實都是他們在征服北極、適應環境過程中所做出的無奈改變。
愛斯基摩人吃生肉、喝鮮血、以妻待客的這些風俗習慣都沒有對錯可論,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裏,最高的生存綱領就是「活下去」。
畢竟對愛斯基摩人來說,男人與女人的結合、男人與男人的互幫互助其實都是源於生存的需要,假如我們也不得不生存在寒冷的極地世界,恐怕我們也會認同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理念,因為那都是人類生存理性支配下的一種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