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2022年10月08日21:46:30 科學 1490


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 天天要聞

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但是在科技界中國的發展同樣耀眼奪目,就比如2021年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神州12號以及13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除此之外還有中國科學家在實驗室實現了從二氧化碳氫氣到澱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嫦娥5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從而證實了月球的火山活動可以延續到21億年前,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火山活動延長了約8億年。

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 天天要聞

不僅如此,2021年中國科技界還有大豐收,中國天眼捕獲到了世界最大快速射電爆樣本,以及潘建偉院士等通過研發兼容平面工藝的三維影像技術,實現了量子比特結構從一維向二維的拓展,成功構建了「祖沖之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為研製祖沖之2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這一系列的發現和科技創新是中國「科技大爆炸」時代來臨的產物。

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之前,甚至可以說在改革開放以前,世界科技創新一直被西方所壟斷,不過隨着中國科技技術資金的持續投入,中國的科技也呈井噴式發展,畢竟中國是一個有着14億人口的大國,科技潛力巨大。不過隨着近些年中國科技崛起,中國的科學家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性突破,今天說的是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專家們研究發現,在土衛2海水中含有很豐富的溶解態磷酸根,供給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美國權威期刊《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科學界為之震動!

土衛2,太陽系土星的第六大衛星,距離土星中心238000公里,距離地球13億公里,1789年被英國天文學家以及音樂家威廉·赫歇爾首先發現,最開始人們一致認為土衛2是一個被冰天雪地覆蓋的衛星,直到「旅行者」號和「卡西尼」探測器飛掠這顆衛星附近的時候才揭開了土衛2的神秘面紗。原來這裡不只是有寒冷,而且還發現有熱水環境的存在,這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中發現存在於地球之外的可供生命存在的環境。

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 天天要聞

據悉土衛2直徑約500公里,其表面幾乎能反射100%的陽光,而且地表底下還存在液態水層,部分地區活躍着冰火山,含有較豐富的硅酸鹽和鐵。土衛二表面到處分佈着撞擊坑,有些撞擊坑距離現在有1億年左右,地底下有可能還有一個「地下海」,其面積與蘇必利爾湖相當。

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 天天要聞

相關專家表示,土衛2已成為除地球外,唯一一個集全生命六大基本要素的第二海洋星體,並且海水中的磷含量是地球海水中磷含量的1萬倍,非常適應微生物的生存,是微生物非常宜居的一個星球。

據悉,形成生命六大基本元素有碳氫氧氮硫磷,前5種基本元素科學家已經在土衛二海水中有發現,但是磷卻少有報道,磷是一種重要的能量貨幣,是組成DNA和生物骨骼必不可少的材料。我國科學家通過數據收集,構建水與鹽化學反應模型,理論模擬了土衛二海水化學,結果表明海水呈現還原性,磷依然主要以正磷酸鹽形式存在,科學家還構建了相關動力學模型,證明海水對土衛2核部的交代過程可以快速的釋放大量磷酸根。

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 天天要聞

土衛2海洋已存在億年以上,但是其星核中的含磷岩石只需要約10萬年就能向海水溶解出大量的磷,此次發現首次表明土衛2海水中含有比較高的溶解態磷,再次確定土衛二含有形成生命基本的6種物質,中國科學家的發現填補了該項研究在相關領域的空白,為未來進一步更深入的科學探索土星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前瞻性貢獻,必須為中國科學家點贊!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家使用 AI 模型發現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 - 天天要聞

科學家使用 AI 模型發現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

IT之家 5 月 7 日消息,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在宜居星球探索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通過使用新開發的具有 99% 準確率的 AI 模型,科學家成功鎖定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統。伯爾尼大學與瑞士國家行星研究能力中心(NCCR PlanetS)的聯合研究團隊於 2025 年 4 月 9 日宣布,他們開發出一款機器學習模型,能夠識別可能...
祈福英校《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問鼎世界發明金獎 - 天天要聞

祈福英校《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問鼎世界發明金獎

南都訊 記者梁艷燕 通訊員林亭 近日,第5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圓滿收官。祈福英語實驗學校參展的發明《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在眾多發明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國際發明展金獎,同時還獲得了沙特阿拉伯國王大學頒發的傑出創新金獎。作為世界上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發明展之一,這場全球矚目的發明盛會匯聚了...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 天天要聞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近日,湖南邵陽新寧縣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5月5日,新寧縣林業局、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生鳥類監測,在長湖河邊的一處油菜田中,發現黃胸鵐種群,種群中有黃胸鵐雄鳥和雌鳥,它們在田間自由地飛翔、覓食,與近處油菜花田,遠處綠水青山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 天天要聞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7日,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但內蒙古西北部、甘肅西部、新疆南部和東部、陝西中部、湖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具體預報如下: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7日,區域南部部分地區有浮塵天氣。長三角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門禁」,識別友軍阻擋敵人兩不誤 - 天天要聞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門禁」,識別友軍阻擋敵人兩不誤

豆科植物既能「熱情招待」根瘤菌來獲取氮肥,也能堅決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麼讓它能如此「有禮有節」地對待不同微生物?這個謎團的關鍵部分被上海科學家解開。昨天深夜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 天天要聞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來源:本溪市統計局_林業新聞】鴨綠江口濕地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之上,是東亞水禽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尤其是鴴鷸類在本地區通過的種類多、數量大,因此做好鴨綠江口濕地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對我省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