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2022年09月14日11:11:17 科學 1956

在宇宙中,沒有哪種物質可以永遠靜止,所有天體都離不開運動。

我們的太陽,每一年都會帶着八大行星一起在宇宙中運動70億公里。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公轉

這是什麼概念?太陽一年不到的時間就飛躍了冥王星,中間還不帶喘氣的。

而我們的探測器從地球飛到冥王星飛了整整10年才到達冥王星。

要我們人類有這速度,早就離開太陽系了。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飛躍太陽系

太陽如此,其他恆星亦是如此,那麼為何我們看到的星星的位置是相同的?北斗星一如既往地指向了北方。

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在幾百萬年前,北斗星並不是指向北方的,我們和「露西奶奶」看到的星星是不一樣的。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我們看到的星空與古猿看到的不一樣

太陽的公轉

公轉不是地球這些行星的專利,太陽作為恆星,也是會公轉的

比起太陽系行星的公轉,太陽本身的公轉非常的壯闊,它的公轉速度超過了任何一顆八大行星,周期也以億年為單位計算。

根據萬有引力算出來的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表示離開太陽系的最小速度,人類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還得通過木星的引力加速才能達到。

但是太陽的公轉速度,可以輕而易舉達到220公里/秒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太陽也會公轉

行星中公轉周期最長的海王星,它的一年是164.8個地球年,當然,如果還要再長一點,可以算上被除名的冥王星,1冥王星年=247.94個地球年

太陽的一年,也就是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大約2.7個地球年,也就是說,太陽上一次在這兒的時候,還是二疊紀,恐龍都沒出現。

按照這個公轉速度,太陽一年的運動距離為70億公里,相當於從太陽到柯伊伯帶的距離。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圍繞太陽轉,那麼太陽圍繞誰轉?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2.7億年前的地球

在太陽所在的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質量巨大的黑洞,天文學上稱之為「銀心黑洞」,又叫人馬座A*

所以別看銀河系漂亮壯觀,它的心可是真的「黑」,而且「黑」得很大,足足有400多萬個太陽的質量,太陽就是在它的引力之下公轉的

黑洞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個吞噬怪獸,它會將一切靠近它的物質就吸收掉,哪怕是光也逃不掉。

我們的太陽有朝一日會被這個人馬座A*不會把太陽吞下去嗎?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人馬座A*

答案是會,太陽正在向銀心黑洞靠近,但是這一切發生之前,太陽自己就已經走完了全部壽命,變成了一顆白矮星

最後被吞沒的時候,已經沒有太陽系了,只有一個太陽的墓碑存在。

銀河系的一切恆星幾乎都受到了銀心黑洞的引力控制,它們不可能逃脫銀河系,就像地球不可能逃離太陽系一樣。

既然銀河系中的恆星位置都在改變,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星星,夜晚在天空中的位置都不變

中世紀的星象圖,放到今天也依然可以使用。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星座圖

星星們的位置

銀河系的恆星和太陽一樣都在進行公轉,每年的移動距離在幾十億公里,為什麼這些星星的位置沒有變?

誠然70億公里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把這個距離放到太空中,那是真的不值得一提

這就好比,兩隻螞蟻在一張紙上爬行,它們爬得老賣力了,但是在一旁的人看來,這點距離連紙的邊緣都出不去。

這兩隻螞蟻是入侵物種,人類坐飛機將它們送回南美的老家,對於螞蟻來說,它永遠不可能自己從亞洲爬回南美洲。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兩隻渺小的螞蟻

類比下來,太陽和其他恆星就是這兩隻螞蟻,再怎麼運動也就在一張紙的範圍,地球對於它們來說就是宇宙。

所以,不是星星的位置不變,是這個變化比起宇宙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更不要提人眼觀察。

如果想要用肉眼看到位置變化,需要等待幾十、幾百萬年,但是一個人的壽命能耐心等待到那一天嗎?

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幾百年的時間也觀測不到位置的變化,因此中世紀的星象圖,現在也可以用。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一個人的壽命有限

想要看到一顆星星的位置改變,可能要從200多萬年前人類剛誕生的時候觀察,那個時候說不定還沒有今天的一些星座。

此外,恆星們雖然在圍繞銀河中心的黑洞運轉,但是這些運轉不是雜亂無章的短時間內會維持相應的位置

注意,這個短時間是針對恆星的公轉周期來說的,不是人類意義上的短時間,幾百幾千年對於一顆恆星來說,就是很短的時間。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幾百萬對人類而言

還有就是,太陽的公轉周期太長了,大約2.7億年,別說人類了,有幾個物種的歷史敵得過這麼長時間。

這就好比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看盡一個月的月相,如果想要在太陽上看其他恆星的變化,那就得2.7億年才能看盡其他星相

說白了,就是人類的壽命太短,太陽的運動距離在宇宙中太短都是太短惹的禍

然而,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的壽命觀測不到,可是能預演未來幾百萬甚至幾億年的變化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天文工作台

天文學家可以連續觀測同一顆恆星,將它的運動數據寫入程序,通過電腦模擬它未來的運動走向

比如,人類就模擬出了北斗星10萬年年後會變成「北鏟星」

同樣的,利用電腦程序還可以模擬出10萬年前的北斗星,那個時候北斗星斗部分的那顆天樞星,距離第二顆天璇星很遠,並且位於第四顆天權星的斜上方,形狀也不是「斗」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北斗星現在的樣子

不過,天文學家們發現,夜空中的確一些恆星比以前暗淡了

2015年,瑞典國家天文台使用望遠鏡對豺狼座方向進行觀察,並拍攝了一張照片,對比2007年同一位置的照片後發現少了一顆星星。

這讓人想到了黑洞的吞噬,畢竟我們太陽的公轉就是在黑洞的驅動下發生的。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同一區域消失的星星

銀河的黑洞

黑洞是超大質量恆星死亡之後的形態,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有超過1000億顆恆星,它們當然有大有小。

天文學家根據恆星演化模型推斷,銀河系中的黑洞超過了1000萬個,甚至有可能在上億個。

人馬座A*的質量在目前發現的黑洞裏面並不算最大的,相反,它還顯得比較小。

比如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的M87黑洞,它的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

我們的銀河系好歹也是有20萬光年的直徑範圍,不可能只存在一顆黑洞。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M87星系的黑洞

有一種猜想是,銀心黑洞很有可能不止一個,而是一個黑洞群,人馬座A*只是其中一個。

相信很多人都擔憂一件事情,那就是黑洞將太陽系吞噬,這個擔憂其實不無道理。

理論上銀河系的黑洞數量在1億顆以上,但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黑洞不到這個數據的零頭

黑洞也是會運動的,它們的運動軌跡人類目前還不知道,比如我們的銀心黑洞,它也有自己的公轉。

甚至在宇宙中還有流浪黑洞,比如漫遊黑洞SDSSJ0927+2943,它是太陽的6億倍,以900多萬公里/小時的速度漂移。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拍攝黑洞的過程

如果它們漫遊到了銀河系,將會發生怎樣的後果呢?科學家們無法準確預計出來。

宇宙中最古老的黑洞ULas J1120 +0641,年齡大約137億歲,它被認為是宇宙的第一批黑洞。

總之,黑洞遠比人們想像的複雜,它們甚至還分為很多類型,比如旋轉的和不旋轉的,帶電的和不帶電的。

太陽每年狂奔70億千米,為什麼銀河系的星星位置依舊? - 天天要聞

我們對黑洞的了解還很少

2022年,NASA公布了一段錄音,是黑洞吞噬星雲的聲音,因為星雲的成分是氣體,在黑洞周圍形成了稀薄的介質,可以傳播聲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歌手周深緊急發聲! - 天天要聞

剛剛,歌手周深緊急發聲!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台-動靜新聞】中央氣象台18時發佈沙塵暴藍色預警: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5月3日20時至4日20時,新疆南部和東部、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甘肅大部、寧夏、陝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新疆南部、內蒙
數學家發現了一種解決代數最古老的難題的新方法 - 天天要聞

數學家發現了一種解決代數最古老的難題的新方法

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分校的一位數學家發現了一種解決代數最古老的挑戰的新方法——求解高等多項式方程。多項式是涉及一個變量的冪方程,例如二次多項式:1+ 4x -- 3x2= 0 的這些方程式是數學和科學的基礎,它們在數學和科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科學家也有辦公室政治,本想攜手創業,沒想到屢屢被騙……丨葉檀回信 - 天天要聞

科學家也有辦公室政治,本想攜手創業,沒想到屢屢被騙……丨葉檀回信

長期徵集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復,並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
空氣炸鍋里的紙,真的勸你別亂買! - 天天要聞

空氣炸鍋里的紙,真的勸你別亂買!

硅油紙是空氣炸鍋的「神仙搭子」,更是懶人的超級福音,用完直接一扔,刷碗都省了。那麼,硅油紙到底是什麼紙?我們買的硅油紙,真的安全嗎?硅油紙到底是什麼紙?硅油紙是一種由原生紙漿、淋膜層和食品級硅油層構成的食品接觸用紙。
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 天天要聞

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製造三文魚:海洋生態危機與經濟不平等》,[挪]西蒙·塞特爾 、[挪]謝蒂爾·厄斯特利著,梁友平、李菁菁譯,中國工人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420頁,88.00元三文魚因鮮嫩的紅色肉質和富含優質的Omega-3脂肪酸,備受食客喜愛,被譽為高顏值的健康食材。不過,我不確信的是,讀完《製造三文魚》之後,還有多少讀者能毫無顧慮...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繼去年的空氣造澱粉之後,這段時間我在網上就看見個更逆天的:武漢有一家公司實現了從稻米里生產人血......「稻米」,「生產」,「人血」,每個字都能看懂,連起來一讀差評君我是真納悶了,這還是中文嗎?再一看,好好好,這居然還是人民日報發佈的......由於這些關鍵詞太過魔幻,差評君我這不得不連夜查資料調查一番,看看...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