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者最擅長想像: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2025年04月08日14:23:05 科學 1787

文/胡鐵瓜


在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八歲孩童一臉認真,興緻勃勃地描繪着乘着蒲公英飛向月球的奇妙旅程時,成年人往往會忍不住會心一笑。這一笑,飽含着對孩子天馬行空想像力的喜愛與包容。然而,當這個曾經天真爛漫的孩童逐漸成長為中學生,要是還滿心篤定,認為無需考慮複雜的軌道力學知識,就能輕鬆登陸月球環形山時,人們的態度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甚至會給其貼上「妄想症患者」的標籤。


無知者最擅長想像: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這個看似簡單的認知轉變過程,卻如同一把銳利的匕首,精準地戳破了「應試教育扼殺想像力」這一荒誕言論的最大謊言。一些人將無知者不着邊際的囈語精心包裝,鼓吹成創新的火種,可實際上,這不過是反智主義藉著看似合理的幌子,重新粉墨登場罷了。


一、熱力學定律:永動機墳場的忠誠守墓人


每一個義憤填膺,大聲控訴「知識殺死幻想」的人,都應當勇敢地直面歷史的真相。在熱力學定律誕生之前的漫長三百年間,歐洲的貴族們彷彿被永動機的虛幻美夢迷了心智,不惜耗費大量的金錢,前赴後繼地投入到永動機的研發之中。據估算,他們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燒掉的金幣,數量之多,足夠建造十座奢華無比的凡爾賽宮。


無知者最擅長想像: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1580 年,意大利機械師斯特拉達滿懷憧憬,設計出了「自轉水車」,滿心期待着能打破能量守恆的限制,讓永動機成為現實。1707 年,法國貴族奧爾良公爵也不甘示弱,斥巨資打造「重力魔輪」,妄圖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能量。然而,現實卻無比殘酷,這些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幻想機器,最終都無一例外地成了科學史上遭人嘲笑的對象,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基礎教育階段傳授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從本質上來說,就像是文明在不斷進化過程中,精心安裝的「認知殺毒軟件」。它能夠幫助人們及時識別並清除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避免陷入錯誤認知的陷阱。


那些時常懷念兒時幻想永動機的「純真年代」,對現代知識體系橫加批判的人,本質上是在哀悼自己失去的不合理認知特權。這就如同中世紀的鍊金術士,對化學元素周期表充滿了痛恨,因為它無情地揭穿了點石成金的騙局,打破了他們不勞而獲的幻想。


知識從來都不是想像力的敵人,恰恰相反,它就像為天馬行空的幻想鋪設的鐵軌,確保思維列車能夠沿着正確的方向前行,避免墜入錯誤認知的萬丈懸崖。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所有那些聲稱「應試教育僵化思維」的激昂檄文,在論證過程中都在不知不覺地挪用教育體系所傳授的思維工具。當批判者熟練地運用三段論來解構教育制度,通過統計數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使用歸謬法來反駁論敵時,他們所展示出的強大邏輯思維能力,正是應試教育精心鍛造的邏輯之刃。這種一邊享受着應試教育帶來的成果,一邊又對其進行批判的行為,就如同用手術刀剖腹,以此來抗議現代醫學的「暴政」一樣荒謬。


二、飛行幻想破滅背後的認知躍遷


當孩子還處於天真無邪的童年時期,幻想自己背生雙翼,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時,他們無需考慮體重與翼展之間複雜的比例關係,也無需了解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但如果這種幼稚的幻想一直持續到成年,就可能會引發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是悲劇性的事件。2016 年,河北一位農民出於對飛行的痴迷,自製「飛行翼」,試圖實現自己的飛天夢想,結果卻不慎摔斷肋骨。這一新聞事件,無疑是認知停滯所帶來的慘痛代價。


中學生物課上,老師會詳細地講解鳥類骨骼中空結構的奧秘,物理課上則會通過生動的實驗演示伯努利原理。這些看似枯燥的知識,本質上是為孩子們的幻想安裝了一道安全閥門,確保他們的思維能夠在科學的軌道上運行。


無知者最擅長想像: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那些一味指責「知識摧毀童真」的批判者,不妨去了解一下 NASA 工程師的成長經歷。他們正是巧妙地將兒時摺紙飛機的經驗,轉化為航天器太陽帆的設計靈感。從敦煌壁畫中靈動的飛天藝術想像,到 C919 客機先進的氣動外形設計,人類實現飛行夢的漫長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將原始幻想裝進知識框架,進行反覆淬鍊的過程。如果沒有初中物理中簡單卻重要的升力計算公式,萊特兄弟的飛行器或許至今還只是田間稻草堆里無人問津的玩具。


關於鳥類排泄的生物學知識,恰好構成了一個絕妙的隱喻。就像飛鳥必須及時排出代謝廢物,才能保持輕盈的身體,維持飛行狀態一樣,創新思維也需要及時排除認知糟粕,才能保持活力。達芬奇手稿中飛行器設計從最初簡單的羽毛仿生,到後來複雜機械結構的演變,清晰地記錄了一個知識不斷代謝、更新的過程。那些拒絕知識消化,固步自封的人,註定會被困在認知便秘的牢籠之中,無法實現思維的突破。


三、創新腸胃炎患者的認知食譜


在雲南某中學的科技節上,一些學生打着「突破應試教育枷鎖」的旗號,展示了所謂的「意念控制裝置」。然而,經專業人員檢測,這不過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進行的拙劣改裝,毫無創新性可言。這場鬧劇無情地暴露了一個真相:所有真正有價值的創新,都建立在對既有知識的創造性誤讀之上。就像愛因斯坦,他大膽地運用黎曼幾何重構時空觀,看似是對傳統歐幾里得幾何的背叛,實則是一種「叛逆性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無知者最擅長想像: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專利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因違反科學原理被駁回的「創新」申請中,87%涉及基礎教育知識。例如,某「民間科學家」耗費十年心血研發的「無軸永磁電機」,最終經鑒定,不過是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章節中的教具模型,讓人哭笑不得。這些案例有力地印證了懷特海德的深刻洞見:「所有創新都是給舊知識配新鑰匙的藝術。」


那些將應試教育與創造力對立起來的人,本質上患上了認知厭食症。他們拒絕吸收知識的營養,卻又異想天開地幻想能產出創新成果。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孵化出的,不是具有顛覆性的創造,而是類似「水變油」騙局這樣危害社會的認知腫瘤。真正的創新者都明白,想像力就如同知識的美拉德反應,需要在教育體系的精心培育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才能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結語)


當我們漫步在博物館,靜靜欣賞達芬奇手稿時,不禁會被他幻想飛行器的奇思妙想所驚嘆。但更令人震撼的是,每一幅草圖旁邊,都有精確的解剖學標註和力學計算。這一跨越時空的珍貴資料,無疑是給我們的啟示:知識從來都不是束縛創造力的鎖鏈,而是防止幻想淪為空想的制動系統。


無知者最擅長想像: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那些將基礎教育污名化為「創新殺手」的論調,本質上是認知懶漢為了逃避學習的辛苦,尋求的精神勝利法。在文明演進的漫長歷史長卷中,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永遠是那些既對知識傳統心懷敬畏,又敢於在認知邊界勇敢拓荒的智者。他們深刻地理解一個樸素而又重要的真理:想要在幻想王國中自由翱翔,首先要學會用知識計算自己的翼載荷,讓幻想與現實完美結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 天天要聞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中國突破了自主生產先進芯片的障礙!」,最近,《南華早報》發佈的一篇報道,公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在西方拚命「卡脖子」的光刻機領域,取得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據悉,中國科學院上海光....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 天天要聞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成都東部新區供圖從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機場正悄然改寫城市命運。全球化加速推進,越來越多城市加碼入局樞紐機場競爭,期待在加速聯通世界中重塑經濟地理與城市競爭力。一個普遍共識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運輸會成為帶動貿易發展、人才流動、資源共享的全新動力源,進而創造面向未來發展的...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 天天要聞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變相出口」疑雲近期,聯想推出的「稀土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引發輿論爭議。據網友爆料,其外殼中使用的釔元素屬於中國嚴格管控的7類中重稀土之一。儘管中國已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但聯想通過將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並嵌入筆記本電腦
歐盟砸5億歐元「搶人」,馬克龍:歐洲要做科學家的避風港 - 天天要聞

歐盟砸5億歐元「搶人」,馬克龍:歐洲要做科學家的避風港

當地時間5月5日,一場名為「為了科學 選擇歐洲」的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法國與歐盟委員會在會上宣布,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減少對科研領域的資助之際,歐盟將設立一項總值5億歐元的科研激勵計劃,吸引外國的科研人員,特別是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前來工作。
木星發現巨型熔岩湖?朱諾號探測器傳回最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木星發現巨型熔岩湖?朱諾號探測器傳回最新發現

木星北極的氣旋群像一群詭異的舞者,以超過160公里的時速相互碰撞;木衛一的熔岩湖在冰冷外殼下暗流涌動,熾熱岩漿隨時可能噴薄而出——這些堪比科幻大片的場景,正是NASA朱諾號探測器最新傳回的太陽系真相。
哈爾濱市第44屆「愛鳥周」活動啟幕 - 天天要聞

哈爾濱市第44屆「愛鳥周」活動啟幕

來源:【冰城+】5月5日,以「清除鳥網 密織法網 讓鳥兒自由飛翔」為主題的哈爾濱市第44屆「愛鳥周」活動啟動儀式在北方森林動物園百鳥廣場舉行。本次活動由市林業和草原局、公安局食葯環偵支隊、北方森林動物園等單位聯合舉辦。
比不讀書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玩手機恐致發育停滯 - 天天要聞

比不讀書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玩手機恐致發育停滯

近日,日本東北大學加齡醫學研究所教授川島隆太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度使用手機與學生學業成績下滑、腦部發育停滯有顯著關聯。(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玩手機恐致發育停滯。)川島從2010年開始,對日本宮城縣仙台市約7萬名中小學生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他指出,每天使用屏幕(包括電視、手機)的時間超過一個小...
中國醫學科學院魯帥堯/王佑春/孫強明研究設計CHIKV mRNA疫苗 - 天天要聞

中國醫學科學院魯帥堯/王佑春/孫強明研究設計CHIKV mRNA疫苗

點擊上方「Vaccine前研」,關注最新疫苗動態iNature隨着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廣泛傳播,對更有效、保護性更強的疫苗的需求越來越大。2025年3月2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魯帥堯、王佑春、孫強明共同通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tgeted Therapy上在線發表題為「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