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2022年07月07日13:57:18 科學 1418

文✎涼薯

編輯✎涼薯不涼

——地動儀被移出教材——

因在亞歐大陸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處有很大的一部分國土,導致我國也成為了地震的多發國之一,在歷史上我們也經常會遭受到地震的迫害。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等,都是我們痛苦而不可磨滅的災難。而在此之前其實我們國家也出現過很多的對地震進行檢測的儀器。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一個電話,或者是一個微信就能知曉另一個地方的全部消息的時候,地震監測儀器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但是有一個地震監測儀器卻一直都記在無數人的腦海中,那就是張衡的地動儀。

在17年以前的歷史教科書中,就有着這樣對地動儀的記載,並且還附上了兩張圖片作為佐證。

但是今日再一次觀看教科書的時候,卻發現如今的歷史教科書,已經沒有這地動儀的存在。甚至現在的孩子們都已經完全不知道有這一道具。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

如果是說對於地震監測,那麼不得不說的一個人,那就是南陽五聖之一的張衡

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但是這些都只是名號而已,真正讓人們對他感到敬佩的,還要數他的一個發明,那就是候風地動儀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監測儀器,根據後漢書記載,這一儀器按照東南西北分為八個方位,八個方位分別有八個含着珠子的龍,而在龍下面,就是八個張着大口的蟾蜍。

當某個地方有地震發生的時候,龍嘴裏的珠子就會掉出來,然後掉到蟾蜍的嘴裏。之後只需要向這個方向移動,就能見到地震的位置。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在人們了解到這一歷史內容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帶有一種特殊的感動,畢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地震監測儀器。比歐洲國家早了幾千年的時間。實在無法讓我們不感到驕傲。

但是在2017年之前,初中歷史教材中一直都是有着這一內容的,在2017年教材改版以後,卻發現這地動儀竟然在教材裏面徹底消失,成為了歷史教科書的歷史。

現在的很多17年以後才進入初中的學生們,甚至已經不知道張衡到底是誰?地動儀是一個什麼東西?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這也不禁讓我們感到感慨,到底為何地動儀會被移除教科書,到底這其中有些什麼秘密?

飽受質疑的地動儀

其實地動儀自被發現以來就一直飽受質疑,大部分的學者們都表示不願意相信古代的技術能夠實現地動儀這一儀器。

甚至他們認為,這地動儀就是一個幌子,根本不可能是真的,甚至在房樑上吊一塊肉都比這地動儀強大。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其實地動儀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被絕大部分人進行質疑了。

奧地利有一位學者名為雷立柏,他在得知中國人一直相信有地動儀這一東西的時候直接表示嗤之以鼻。

他認為,中國人對於張衡的崇拜是根本不科學、不理智的。以當時的科技,根本不可能實現如同地動儀一樣的技術。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而當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以後,則是更多的人開始對地動儀開始發聲,有無數的中國院士表示。

這一種地動儀其實他的敏感度比居民身體上的體感還要低下,如果是真的使用這一種地動儀進行地震監測。恐怕地震都到了你家了,你還不知道。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科普作家方舟子也為地動儀被刪除出教科書進行發文,表示,幾千年前張衡做出來的地動儀,可能就和現在的模型一樣,就是一個純純的擺設,根本沒有半點作用。

自己實在難以相信,當時的科技能夠製作出這樣的一個地震監測機器。

甚至中科院專攻地震儀的院士傅承義更是直言:這樣的地震儀,即使是在房樑上吊一塊肉,都要比這地震儀的模型強大無數倍。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對這一地動儀錶示否定,也有部分的科學家對這一地動儀錶示肯定。

其中就包括了中科院人文學院的教師陳天嘉。但是至今為止,依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拿出證明證實自己的說法。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這主要的原因在於,張衡是生活在數千年前的人物,他製作的地動儀第一沒有實物流傳下來,第二也沒有明確的圖紙進行研究。

這一切的地動儀的圖紙以及實物,都已經在西晉的時候,徹底消失無蹤。

而人們對於地動儀的知曉,都是從史書上記載的歷史進行研究的。一沒有圖紙二沒有實物,誰又能知道到底是有沒有這一地動儀的存在呢?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看到此時肯定有的朋友會提出質疑,不對啊,我之前學習的歷史書上,明明就有地動儀的存在,並且還有實物照片。怎麼可能又沒有實物流傳又沒有圖紙記載呢?

其實我們所見到的哪一個地動儀,並不是真實的地動儀,而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王振鐸先生根據歷史記載進行復刻的。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複製地動儀是一切爭端的開始

王振鐸先生在看到了《後漢書·張衡傳》以後,就開始根據書中對於地震儀的記載,進行對地動儀的製作。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但是地動儀的記載僅僅只有外形的記載,根本沒有內部結構的記載。

當時的王振鐸先生認為,這地動儀的內部很有可能就是使用的一種直立槓桿的原理,之後他又通過查閱書籍了解到了英國米爾恩對於懸垂擺的原理。

在兩種理論的基礎上,他有了一個對於地動儀的製作有了一個基礎的圖形理論。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但是因為對直立槓桿原理還是缺少一個理論的基礎,所以還是沒有進行最後的製作。

直到1951年,王振鐸先生參照了日二本人原尊禮和今村明恆對於直立槓桿原理的推斷。這才製作出了1:10比例的木質地動儀。

此後的木質地動儀也就一直被擺在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當中供大家參觀。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在地動儀被複刻以後,引起了整個中國關注,當時人民畫報都直接給王振鐸先生的模型進行了一番繪畫。

後來在中國特種郵票上也有了王振鐸先生製作的地動儀模型繪畫。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不僅僅如此,為了弘揚中國文化,展示中國實力,我們還將這一模型當做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進行宣傳。

甚至還被當做是國禮在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部進行展出。足以看出當時的這一地動儀的出現,有多大的國際意義。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但是同樣的,因為這一地動儀的影響巨大,也導致這個地動儀變得被人們質疑了起來。

甚至最後將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給移除出了教科書。而究其原因還要從直立槓桿的原理來進行解釋才行。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直立槓桿原理的缺陷讓地動儀形同虛設

在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被複刻出來以後,當時歷史教科書的排版組織就決定,將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加入到教科書中去。

一開始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好的,甚至王振鐸先生也感到十分高興。但是漸漸地地動儀的失誤不斷,也就讓這一事件變得更加嚴峻了起來。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其實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都是用理論基礎建設的,並沒有經過正式的實驗,甚至在建設以後,王振鐸先生都沒對其進行測試。

這也導致了地動儀其實存在很多不足,而這些不足讓這地動儀不得不有了很多的瑕疵。其中最大的一點,就是根本沒有監測地震的能力。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通過剛剛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地動儀的原理是直立槓桿原理。而直立槓桿原理其實就是依靠物體的不穩定平衡進行的。

但是直立槓桿原理對於這物體的不穩定平衡可是十分不靈敏的,像大型物體在旁邊的傾倒,就有可能出現讓直立槓桿不穩定傾倒。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於是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如果是近處當然沒有問題,即使是一棟房子都有可能倒下,更何況是龍珠呢?

但是如果是這樣就失去了意義,地動儀必須要能夠在很遠,甚至距離當地好幾個省區都能監測到才行。

但是如果是距離那麼遠,地震的波動其實就已經很小了,即使是地動儀真的吐出來了龍珠,也不能清楚,到底龍珠是因為地震的原因導致掉落的,還是因為別的因素的影響導致龍珠掉落。所以最後也只能是保持這樣的一個疑問了。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這個龍珠很難掉下來。一次在訪問日本的時候,工作人員進行了地震模擬。

但是當時的這個龍珠根本毫無反應,沒有任何掉下來的反應。最後還是工作人員用木棍敲了一下才最後讓龍珠掉了下來。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這主要也是因為這地動儀的一個結構問題導致的。正如地震學專家所說的那樣,即使是在房樑上吊一塊肉,也比這地動儀要來得好。

畢竟房樑上吊塊肉,也是屬於一種天然驗震結構。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新地動儀出現,老地動儀移除教材

當時因為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出現這樣嚴重的失誤,導致一時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有無數的人對於中國地動儀錶示不信任。

更是認為,張衡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個人。但是當馮銳出現以後,這一說法才有了一些轉機。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其實地震分為橫波和縱波,能夠被干擾的,一般而言就是地震的縱波。這一種波動就像是物體突然倒下一樣,所以當某個物體倒下以後,也會出現同樣的縱波。

但是橫波卻很少能夠有地面上的物體直接模擬出來。所以如果是監測橫波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希望的。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於是馮銳就在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他將散落在四周的蟾蜍進行重新的固定,將這些蟾蜍固定在樽體上。

然後在利用隴西波動進行反覆測試,確認龍珠不會受到其它縱波干擾以後,這才讓這一地動儀重新面世。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這一次的地動儀也就真正具有了監測地震的功能。因為自己的成功,讓馮銳知道,其實之前王振鐸先生製作的那個地動儀其實有巨大的錯誤。

為了不影響下一代的知識接受,他決定將地動儀從教材中移除。於是馮銳開始對教科書的編輯人員進行勸阻,要他們將地動儀從裏面刪除,讓學生們學到正確的知識,這才是教科書應該做的。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在馮銳鍥而不捨的堅持下,教科書的編輯人員也對地動儀進行了一番考證,的確如同馮銳所說的那樣,地動儀的缺陷還是巨大的。

如果是要盡心教育的話,還是要讓孩子們接受到正確的教育才行。所以他們才在2017年,將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給移除出了新的教材。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科學沒有盡頭,物體的復原並非完美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歷史上並不在少數,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所以很多的東西都沒有辦法進行復原。只能是依靠記載中的物體的外殼進行仿真打造。

但是畢竟我們也不是當時的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製作,所以製作出來的東西有了瑕疵。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不僅僅是這地動儀,還有像之前王振鐸先生模仿製作的司南也是一樣。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王振鐸先生根據歷史資料也製作了一個司南,但是這司南和地動儀也是一個道理,雖然說是按照書上所說的去製作了。但是古人留下來的僅僅只有一個外表,內部的結構根本不懂。

於是王振鐸先生就按照書中記載的數據,對司南進行復原。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但是這樣復原的東西畢竟不是本人製作的,還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最後這個司南也成為一個無法指向的司南。

所以面對這一問題,上海交大的教授也是這樣所說。認為這個司南也應該被移除出教科書才是,不能用這樣的錯誤製作,來混淆中國人新一代的視線。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但是實際上科學的復原,終究還不是本人製作,今日雖然馮銳製作的地動儀比王振鐸先生的地動儀要更加接近歷史中的記載。

但是依舊有可能有更加接近的復刻還沒有出現,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能看到更加接近張衡的地動儀的復刻成果出現,甚至某一天,我們能夠將地動儀徹底復刻出來。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結語

對於歷史的復刻也許是無極限的,但是對於歷史的較真,是必須的。地動儀在現在也許已經失去了應有的作用,被網絡所取代。

但是對它的研究,不是為了讓我們對地震進行監測,而是為了讓我們還原出歷史,讓世人知道,在中國的古代,還有這樣的一位偉大的發明家,發明了早世界千年的地動儀。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我們也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真的能夠找到地動儀的實物,或者是它的設計圖,然後將真實的地動儀給研究出來。然後將逝去的那一段歷史,徹底展示出來。

地動儀是一個騙局?且被移出教材,中科院院士:房梁吊肉都比這強 - 天天要聞

——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 天天要聞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嫦娥六號返回器25日攜帶月壤順利着陸,實現人類歷史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持續引發外媒的廣泛關注。  《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成為首個從月球背面取回樣品的國家。嫦娥六號任務的樣品可能蘊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線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報道指出,此次任務攜帶的樣品是由中國國家航...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佈,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