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HER|對話胡海嵐:女科學家不應該成為標籤

2022年07月04日23:02:36 科學 1118


歐萊雅企業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6月23日於法國巴黎隆重舉行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來自中國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院院長鬍海嵐,因其在社會和情緒神經科學方面的重大發現成為2022年的獲獎者,是目前全球最年輕的獲獎人之一。


TOPHER|對話胡海嵐:女科學家不應該成為標籤 - 天天要聞

歐萊雅董事會主席、歐萊雅企業基金會主席安鞏(Jean-Paul Agon)(右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麗·阿祖萊(Audrey Azoulay)(左一)為胡海嵐(中)頒發2022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是什麼讓胡海嵐選擇了腦科學?她在科研中有哪些感受?如何保持活力與效率?她對女性有哪些建議? TOPHER上周連線訪談了胡海嵐,從更多元的角度了解這位科學家的觀點。


研究情緒既是興趣又是社會責任


胡海嵐對腦科學的興趣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了,在博士後期間將研究的焦點鎖定在情緒和社會科學上,比如情緒對學習和記憶的影響,尤其是情緒相關的課題。對科學家來說,一個相對沒有被開墾過的方向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且抑鬱等情緒疾病影響着世界上的很大比例的人群,研究的進展將會為他們帶來很多幫助,這是胡海嵐選擇做抑鬱相關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TOPHER|對話胡海嵐:女科學家不應該成為標籤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6月21日胡海嵐教授在法國科學院作專題報告


傳統藥物一般在給葯6-8周後才開始慢慢發揮療效,而臨床上意外發現氯胺酮在極低的劑量下就可以產生快速的抗抑效果,在難治性抑鬱患者(使用傳統藥物無效)中見效率達到70%。對有自殺想法的病人,氯胺酮在一小時內就可以幾乎消除其自殺意念。


2018年,胡海嵐的團隊通過對氯胺酮的研究解析了抑鬱症本身的機制。他們發現氯胺酮能夠快速起效,是因為它能夠很快地阻斷介導負面情緒的「反獎賞中心」過度的放電或者過度激活狀態,從而將多巴胺、五羥色胺這些和快感以及獎勵感受相關的化學物質控制在安全水平。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兩三個新的通道蛋白,它們可以作為潛在的抗抑鬱藥物的分子靶點。


臨床應用任重道遠


胡海嵐提到「理解氯胺酮怎麼快速發揮作用對腦科學家來說是重大的基礎科學的問題,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抑鬱症這種如此複雜的大腦疾病真正的核心機制是什麼。同時因為氯胺酮有副作用,理解機制之後,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和尋找更好、同時副作用更小、更安全的藥物。」


胡海嵐及其團隊也在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實踐應用。一是致力於對氯胺酮在分子結構上進行改造,在保留抗抑鬱的作用的同時,去除成癮性及其他副作用。二是做靶點的拓展,目前團隊發現至少有一個分子靶點和氯胺酮的靶點在同一個通路裏面起作用,並且預測阻斷這個靶點之後也會有抗抑鬱的效果,針對這個靶點臨床上現在已經有藥物治療別的疾病,兩三年前團隊已經和臨床醫生開始了合作進行臨床測試。


但是科學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成功,一般需要10-20年時間去研究和攻克藥物安全性、副作用、化學基團的設計、優化等相關問題。但是理解了「疾病的機制,也就是跨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胡海嵐說道。


在被問及如何在「多個科研方向和專精」方向上平衡時,胡海嵐表示雖然科研會有同時有很多潛在方向,比如在他們的實驗室就有關於情緒異常,抑鬱症的機制,以及社會競爭行為的背後腦機制等方向。雖然這些方向看起來「不同」,但是實際上它們會有很多交集,互相啟發。


不希望給女科學家貼標籤


雖然獲頒的是獎勵女性科學家的大獎,但是胡海嵐還是希望媒體不要給女性科研工作者貼上性別標籤。「因為她們提出的假說,設計的實驗和得出的結論並不會因為性別就會有更高或者是更低的正確率或者成功率。在科學的真相和事實面前,不同的性別都是平等的。如果有一天女性科學家的比例達到了50%甚至更高的時候,民眾不再下意識覺得這是很特別很稀有的時候,這種性別標籤就會自然消失。


胡海嵐的學生當中女性比例非常高。她認為,無論男女,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點。強調或者抽離性別特徵,本身也是一種標籤化的行為。


訪談中,胡海嵐提起印象最深的是和其他女科學家的交流。因為疫情原因,這是3年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第一次線下頒獎,積累了來自生命科學領域,也有來自計算機科學、化學、工程領域的15位女科學家。這些天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最強大腦在一起參加活動,彼此分享和交流各自的工作,不同的研究領域碰撞出科學靈感的火花。


「大家都很享受這個科學的盛宴。這幾天相處下來和其中的幾位成為了很好的朋友,還談到了科學上合作的可能性。」胡海嵐說道。


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


剛上北大時胡海嵐起初被保送物理系,但她感覺物理學科相對發展比較成熟,而生命科學領域還有很多未知值得發掘,這讓她產生了挑戰和探索的興趣,加上在大學期間,胡海嵐讀到史蒂夫·庫夫勒和約翰·尼科爾斯合著的《神經生物學——從神經元到腦》,她意識到「大腦當中的很多信號是以電信號傳播,是可以被觀察、被記錄,被改變的。」由此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研究興趣是腦科學。


經歷了博士階段的學術培養後,在博士後申請時她決定再一次挑戰自己,由果蠅的神經發育轉向「動物行為及其背後的腦機制」。雖然需要重新學習技術,第一階段經歷了很多的試錯。但她堅持了下來。


關於興趣,胡海嵐還提到一點「做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事,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都是效率最高,浪費最小,最有幸福感,也最有可能產生成效的做法」, 正如她自己從未在科研中感到枯燥,「在我們看來科學家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這是國家和社會資助你,讓你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科學也要沉得住氣


胡海嵐會選擇運動、旅遊、享受美食來緩解壓力,面對年輕人的壓力,她建議年輕人如果面對挑戰或是遭遇挫折,不妨暫時地放一放,放鬆一下,很多東西自己會隨着時間化解。在有遠大理想的同時,也要把學會大的目標拆解成一個一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慢慢實現。


胡海嵐提到,除了興趣之外,韌性也是科研必不可少的品質。科學家要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要耐得住寂寞和挫折,「百折不撓在科研領域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個現實。」,他們每天70%以上的時間可能都是面對失敗或者實驗暫時的不成功。所以韌性的鍛煉也是實驗科學家的基本功。


雖然一些媒體喜歡報道年少成名,但胡海嵐認為,科學工作應該特別避免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要尊重科學的規律和時間,不管是一下就有了突破,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等待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除了「女科學家」的標籤,她希望媒體也應避免給科學家貼「年輕」的標籤,「科研就像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馬拉松,你要調整好自己的節奏,有時候快,有時候慢,有時候有同伴一起,有時候也要一個人孤獨地堅持,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魅力,但是總能讓你充滿希望。」


性別平等還需更多人努力


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世界各國都在致力於消除學術領域中的性別不平等,國內最近也出台了青年人才項目當中適當地放寬女性申請人的年齡的限制,創造對生育友好的工作環境等一系列政策。


胡海嵐認為這些都是可喜的進步。她也分享了一些其他國家值得借鑒的政策,比如一些國家在招聘,論壇和基金申請當中都規定了女性的最低比例,許多國際會議都要求女性參會人數達到30-40%等等。


除了政策支持,女性友好的科研環境需要各方努力共同打造,比如來自男性科學家的合作和支持,此次評獎中就有包括菲爾茲獎獲得者的男性科學家全程參與了從評審到頒獎的一系列活動,來表達對促進科學界性別平等的支持。


胡海嵐認為「在頂尖科學領域,女性仍是少數,這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並致力於改善。科學的世界需要多元和包容,科學的大門是向所有人敞開的——無論性別、國籍、種族或文化。多元可以為創新和績效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團隊中有更多女性的參與,會有助於創造更好的結果、更豐富的創造力和更多的可能性。」




文|Vickie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email protected]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着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 天天要聞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各獲獎項目中,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相關聯的項目明顯增加,涉及多語種智能語音、智能車聯網、智慧高速、超級計算等應用場景。其中,「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