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2022年07月02日17:13:06 科學 1267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所在位置

佛爺廟灣墓地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年代處於魏晉至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河西走廊一直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曾產生過燦爛輝煌的敦煌文化,是漢唐絲綢之路文化的一個代表。

一直以來,學界都對該地區這一時期的人群結構不是很清楚。為此復旦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了佛爺廟灣墓地的34個樣本的Y 染色體SNP和整個線粒體基因組。發現:漢藏譜係為主(Oα-M117,25%;Oβ-F46,18.75%),部分北亞譜系(N北- F1206, 18.75%) 和可能來自東亞南部的輕微影響 (O1b1a2-Page59, 6.25%; O1b1a1-PK4, 3.13%)。母系包含東亞北部(A,4.17%;CZ,16.67%;D,20.83%;G,4.17%;M9,4.17%),東亞南部(B,12.51%;F, 20.83%) 和歐亞西部 (H, 4.17%; J, 4.17%) 相關譜系。

表明佛爺廟灣人群的多樣性比較高,有着複雜的人群混合史。儘管這一時期中原傳統政權已放棄對河西走廊的控制,並且當地的統治力量非漢人佔優。但當地居民仍然受漢文化的強烈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日用陶器

早在戰國時期,河西走廊居住着各種游牧民族,歷史上稱為月氏、烏孫和匈奴。到了漢朝,統治者把人口調動作為加強對土地控制的手段,是漢朝重要的征服策略。如司馬遷《史記·樗里子傳》中記載,公元前330年秦軍佔領曲沃(中國河南靈寶市),當地人被逐出家鄉。取而代之的是秦民。漢朝政府繼續以人口為基礎逐步控制河西走廊。採取一系列政策,隔離位於蒙古草原的匈奴和河湟河谷的羌人,並與打通與西域聯繫。沿着河西走廊周邊設武威縣、張掖縣、酒泉縣、敦煌縣。根據史料和出土的竹簡,從黃河中下游流域(即洪農縣、河內縣、汝南縣、巨鹿縣、潁川縣等)遷移了大量人口。最近另一項對黑水國河西走廊中遊人群的研究,通過對該地區個體的 Y 染色體和 mtDNA的分析,也佐證了這個轉變,表明大多數黑水國男性來自黃河中下游地區,而女性主要是本地人。

同時,當地的考古文化特徵也表明,黑水國人群繼承了中原傳統。個體的大規模遷移不僅影響了河西原族群的遺傳結構,也導致了當地生活方式的改變。

公元三世紀漢朝滅亡後,中國古代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佔據中原傳統統治勢力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河西走廊;當地新興的勢力成為了主導。該地區經歷了多次朝代更替,從前梁到西秦、後梁、北涼, 南涼和西涼朝代。各少數民族還建立了西秦政權,鮮卑人建立了南涼,氐族和盧水胡建立了後涼和北涼。晉朝垮台後,政權更迭和戰爭司空見慣,尤其是在中國朝代和游牧政體經常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因此,整個河西走廊以西發生了複雜的人口流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出土的銅鏡

然而,佛爺廟灣——新店台墓群的考古文化研究支持漢族起源假說。敦煌烏東縣佛爺廟灣墓群(位於以佛教壁畫聞名的世界遺產莫高窟北側。該墓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曹魏時期(公元220-280年),並且使用了大約600年。這使得佛爺廟灣幾乎完美地覆蓋了曹魏至隋唐時期。墓形和隨葬品暗示了佛爺廟灣遺址的文化內核,繼續堅持漢族傳統。例如,許多日常使用的陶器)和銅鏡在佛爺廟灣墓葬中發現了典型的漢族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數據詳情

從基因分析,結果32 個佛爺廟灣個體中總共 20 個不同的 Y 染色體亞單倍群。父系單倍群分佈顯示為:Oα-M117 (25%), Oβ-F46 (18.75%), N-F1206 (18.75%), O-M188 (6.25%), O-F444 +, F46- (6.25 %)、O1b1a2-page59 (6.25%)、Q-M120 (6.25%)、C-F1144 (6.25%)、N-F2930 (3.13%) 和 O1b1a1-PK4 (3.13%)。另外一點,在佛爺廟灣人群中未檢測到占漢族約14%的單倍群Oγ-IMS-JST002611,這表明佛爺廟灣父系基因庫與漢族有些不同。

母系方面:單倍群D (20.83%)、F (20.83%)、CZ (16.67%) 和 B (12.5%) 比例偏高。單倍群 A (4.17%)、G (4.17%) 和 M9 (4.17%)比例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單倍群D4在佛爺灣人群中的出現頻率最高(16.67%),可進一步分為亞進化枝D4*、D4b2b*和D4h1*。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Y-DNA類型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mtDNA類型

同時,檢測到少量來自歐亞西部的單倍群H(4.17%)和J(4.17%)。其中,單倍群 H 在新疆且末縣的加瓦艾日克墓地中也有發現,但在歐亞大陸西部更為常見。單倍群 J 古代新疆墓葬中鮮有發現,在歐洲的頻率適中。這揭示了佛爺廟灣人群受到西域人群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Y單倍群頻率PCA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mtDNA單倍群頻率PCA

佛爺廟灣人群的飲食結構與黑水國漢代的農業人群有顯着差異。並且更接近於游牧民族觀察到的古飲食模式。考古發現,如河西走廊出土的可追溯到曹魏和十六國時期的彩繪壁畫,通過顯示非漢族習俗的盛行來支持我們的結果。其他記錄的習俗也反映了來自胡人的影響。髮型、服飾、風俗習慣和五官特徵表明,該人群屬於不同的民族來源,如氐族、羌族、鮮卑族和其他非漢族。

歷史記載進一步說明了,曹魏時期河西走廊的多民族性質。這時該地區包括漢、氐、羌、河西鮮卑(禿髮鮮卑,乙弗鮮卑,意雲鮮卑等),盧水胡,西域胡和屠各胡。漢朝時,漢、羌、氐已在河西走廊定居。吐蕃鮮卑後來成為河西鮮卑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他們於公元219-256年從陰山遷徙到河西走廊,建立了吐蕃烏古統治下的南梁禿髮烏孤(公元397年。在鼎盛時期,吐蕃鮮卑控制了中國西北的大部分地區。漢魏時期,瀘水胡沿河西走廊定居,於公元397年建立北涼。這個民族非常複雜,可能有匈奴、 小月氏,義渠,雜胡,西戎或貲虜聯繫。三國時期,西域胡人也分佈在河西走廊。敦煌寫本(敦煌文書)記載了漢族與胡族通婚的情況。敦煌出土的《粟特書信》表明,這一時期有相當數量的粟特商人從撒馬爾罕遷徙而來。在佛爺廟灣母系基因庫中發現的歐亞西部單倍群可能為這些文獻提供了佐證。這些民族在敦煌生活和通婚,強烈地影響了河西走廊的人口歷史。

總之發現,儘管佛爺廟灣和中原遺址的考古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佛爺廟灣人群的遺傳結構和飲食結構與漢族人群存在顯着差異。這表明佛爺廟灣的考古文化與民族並不一致。然而,儘管這一時期朝代政府逐漸放棄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各種非漢民族建立的區域政治力量成為河西歷史的主導因素,但漢文化因素仍然對佛爺廟灣人群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佛爺廟灣的磚墓畫像欣賞

敦煌畫像磚墓與嘉峪關、酒泉的不同點是:其一:前者以墓葬照牆為施畫區域兼及內室,而後者以墓室四壁為施畫區域;其二是前者以神龕靈獸及歷史故事為主,而後者以生活和生產的場景為主。他們的共同點是二者均飾以複雜的仿木構彩繪磚雕,以象徵高塢深堡的莊園門闕。從磚畫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民間繪畫的技藝以達到相當純熟和普及,也反映出敦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各種宗教文化的影響而非常的活躍。這也為佛教文化的發展與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伯牙彈琴畫像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東王公羽人圖壁畫磚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西王母圖壁畫磚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騏麟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青龍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白虎表情畫得栩栩如生,畫師的巧妙之筆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這是山海經里的神獸,還是穿越時代的恐龍?真是大開眼界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應該是寫實的鳳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