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2024年05月15日09:15:04 科學 1527

宇宙廣大,漫無邊際,宇宙古老,已經存在了138億年。在如此浩瀚的時空中,人類是唯一已知的智慧生命,顯得有些「形隻影單」,難免對外星人產生憧憬和期待。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然而,迄今為止,人類開展的搜索外星生命的工作全都無功而返。我們既沒有發現適合外星生命居住的類地行星,也沒有接收到任何外星生命給地球發送的信號。科學家不禁懷疑,科幻小說和好萊塢電影中所描繪的外星生命抵達地球的故事情節,到底會不會發生?甚至,科學家隱隱感覺,即使某一天地球真的迎來了外星訪客,它將很可能不是某種高等智慧生命,而是AI機械人。

星際旅行過於漫長

科學家之所以懷疑外星生命與人類能否建立聯繫,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星際旅行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時間如此之長,以至於有機生命究其一生直到變成腐爛的屍體,也熬不過去。

讓我們看看地球上一些物種的壽命。人類平均壽命約為80歲,比大多數動物長得多。狗的壽命只有10歲,鸚鵡大約 50歲,非洲象大約70歲。一些海洋動物,如海龜鯨魚或某些魚類,可以活到200歲,但它們僅是少數的例外。可以說,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物種的預期壽命都在100歲以下。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考慮到有機生命的身體狀態並非一直處於巔峰,那麼可以用於星際旅行的時間就更少了。比如我們人類,活着的前20年要接受教育,學習知識,而最後衰老的10年其實做不了太多,只能退休。估算一下,人類的黃金時間最多也就40年左右。

為了到達其他星系,人類目前的想法是建造可以達到10%光速的光帆飛船。有了光帆飛船,我們或許可以花費40年左右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一個人的黃金時間全搭進去了。這還只是單向旅行所需的時間,大多數宇航員在到訪另一個星系後還是想着要回家的。即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先進的推進系統達到80%的光速,一個成年人的一生中也只能往返只有24光年遠的星球,這還不包括探索星球所花費的任何時間。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如果沒有「時空彎曲」或者「星際傳送門」之類的奇幻物理學,人類根本「走」不了多遠。而且,即使人類宇航員能夠「超光速」、「玩穿越」,仍然難以躲避宇宙中無處不在的電磁輻射和高速小行星。所以對人類而言,星際旅行是漫長而危險的高難度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極低。

如果遙遠星系中有任何聰明的外星人想訪問我們,上述的邏輯同樣適用於它們。

深入太空需要AI

人類很難超越肉體的極限,跨越「星辰大海」。為了讓人類儘可能的深入太空,科學家能想到的具備現實性的解決方案就是人工智能和「人造身體」。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技術正發展地越來越快,AI也已經成為了當前科技領域中最熱門的話題。面對越來越聰明的聊天機械人和搜索引擎,人們感覺到了來自AI的壓力——似乎總有一天,AI將進化出超越人類智慧的智能,從而取代人類的位置。

儘管AI有着令人擔憂的一面,但科學家發現,對於探索太空而言,AI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依然需要飽含熱情地發展AI技術。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想像一下具備獨立決策能力的高智能AI可以做些什麼吧——它可以自己駕駛一個星際飛行器深入太空,自主挑選合適的航行軌道,自主拍攝照片,自主向附近星球的表面發送探測器,進而辨別這個星球是否適宜生命居住;當飛行器在旅行途中出現機械故障,它可以修復故障,並維護飛行器正常運轉;如果AI想踏上其他星球,它不需要厚重的防護服,也不需要攜帶大量燃料、食物、水和其他資源;更重要的是,AI沒有壽命的限制,可以代替人類「走」得非常遠,只要它沒有忘記與人類保持聯繫,適時給人類發回數據,就可以幫助我們在宇宙中一步步拓展疆域。

也許AI已經成了外星球的主人

當然,人類或許不想將太空工作的主導權完全讓渡給AI。出於這個原因,科學家提出了「人造身體」的設想——當醫療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類宇航員依然親自深入太空,如果人體某些部位受到損耗,宇航員將使用心臟起搏器之類的智能機械替代受損部位,這樣就可以讓宇航員的壽命延長個百分之幾十。

換句話說,使用「人造身體」的宇航員其實已經處於半人半機械狀態——哪裡壞了,哪裡就用機械替代。但即便如此,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宇航員身體的關鍵部位——大腦也終會崩潰。為了延續人類宇航員的意志,科學家設想將死亡的宇航員的DNA信息和大腦信息上傳到計算機,然後用人工智能技術在虛擬世界中重建他們。只不過這樣,人類宇航員的歸宿仍然是變成了AI。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雖然星際旅行的最佳選擇是AI,但AI幫助人類執行太空任務的前提條件在於——它們選擇成為人類的朋友。如果將來的AI選擇消滅人類,獨佔地球呢?或許,一些科技遠遠領先於人類的外星文明早已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它們已經被外星AI消滅,或者成為了外星AI的奴隸。那麼,我們更應該期待宇宙中更多的行星被人工智能佔據,而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蟑螂人、綠皮人或者章魚怪。

這將會導致人類搜索智能外星生命的方法發生根本性轉變——與其搜尋生物學的跡象,我們可能更應該搜尋適合AI居住的行星,比如那些能夠接收更多恆星能量並且富含硅和某些微量金屬的行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