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2022年06月30日06:51:35 科學 1719

大家好,又到了「濤哥瞎白話」時間,今天和大家嘮嘮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兒。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永遠沒有止境,但在這探索的過程中,不乏若干令人忍俊不禁的尷尬插曲,澳大利亞的一群科學家,就曾苦苦追尋「外星人神秘訊號」整整17年,最後發現這一切不過是一場科學界的搞笑烏龍。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有一個叫做帕克斯的小城,人口不過區區1萬人。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紅地標處即為帕克斯

帕克斯城儘管人口稀少,卻坐落着一座非常重要的天文台,因為天文台中有一架目前人類科技中最高端的天文設備之一,射電望遠鏡。如果你對射電望遠鏡不太熟悉,這裡花半分鐘簡單解釋下。

下圖是一張普通的望遠鏡。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普通望遠鏡

主要的原理是透鏡成像,再經過目鏡放大。從這個意義上講,普通望遠鏡並不能真正望「遠」,本質其實是「放大」,倍數一般在7到10倍之間,超過10倍之後,效果會大打折扣。

而為了看到更遠處的天體,普通望遠鏡顯然無法勝任,這時就需要用到天文光學望遠鏡,長下圖這個樣子: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天文光學望遠鏡

光學望遠鏡通過觀測波長在400~700納米之間的可見光來實現「望遠」,這也決定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陰天或夜晚,可見光被遮擋和掩蓋時,光學望遠鏡隨之失效。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那就需要用到射電望遠鏡,它長下面這樣: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它並不靠「看」可見光,而是靠收集天體發射的電磁波進行觀測,這樣一來便完全不受陰雨天氣、夜晚和星際塵埃遮擋的影響。

1931年,一位美國無線電工程師發現了一種每隔24小時出現的無線電干擾,在經過大量的研究後,他認為這是一束來自銀河系中心的射電輻射波。

為了證實自己的研究,他架設了一部長30米,高3.6米的旋轉天線陣。八年後的1939年,人們描繪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射電天圖,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捕捉銀河系中心天體的訊號,也宣告了射電天文學的誕生,從此,射電望遠鏡成為了科學界主流的天體觀測工具之一。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中國貴州省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而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台里,就有這麼一台射電望遠鏡,它日復一日地接收並處理着來自浩瀚宇宙中各個角落發射到地球的電磁波,並將它們描繪成圖,放在天文學家的案頭以供研究。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1998年,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台,科學家們開始了他們忙碌的一天,突然,射電望遠鏡反饋回來的電磁波信號中,有一束特別不太對勁,因為它的頻率在2.5赫茲上下,遠遠超過尋常的1.4~1.8赫茲範圍,並且在7分鐘內,每間隔22秒發射一次,一共16次,如此規律而反常的信號不得不讓人起了疑心。

澳大利亞科學家一頭霧水地拿着光譜和天圖反覆研究,但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天體才能放射出這樣的電磁信號,於是他們不得不在2年多後的某次世界性學術會議中提了出來,並立即引起了他國天文學家的濃烈興趣。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台的射電望遠鏡

但他國天文學家在本國的射電望遠鏡上,並沒有觀測到這一現象,即便是當時擁有最先進超長射電基線陣列的美國,都無法捕捉到發出這一信號的天體。美國人不無傲慢地告訴澳大利亞科學家:「我們的射電望遠鏡精度是人眼的60萬倍,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500倍,可以讓人站在紐約看清洛杉磯報紙,如果這樣的望遠鏡都無法觀測出結果,我想更大可能性是你們的繪製設備出現了令人遺憾的故障。」

2007年,又是在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台,一位實習生艾米莉再度發現了這種詭異而規律的快速射電暴,這一次的信號比上一次時間更短,但信號更強,可科學家對它仍舊一無所知——它根本不合乎現有的任何一種外太空輻射物理模型。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神秘的外太空快速射電暴

但它的訊號強度實在是太大了!帕克斯天文台的科學家認為,這相當於在0.01秒內釋放了相當於太陽30萬年時間釋放能量的總和!人類各國的核武器加在一起同時引爆,在這種快速射電暴面前不過像是一枚小小的鞭炮。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毀天滅地的伽馬射爆

為了引起科學界對於此次事件的足夠重視,帕克斯天文台的科學家們決定發表一篇論文詳細闡述這種宇宙訊號的來龍去脈,並提出了隱藏其中的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在論文中,這種神秘的快速射電暴被命名為「佩利頓」——這是阿根廷《幻獸詞典》中,一種長着翅膀的雄鹿。

論文發表後,各種言論和觀點層出不窮,卻沒有一個可以服眾的結論,唯一能讓所有人都達成共識的是「佩利頓」不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甚至銀河系內,它極有可能是一種來自河外星系的特殊訊號。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在接下去的幾年中,「佩利頓」彷彿一個神出鬼沒的幽靈,每年都會出現兩三次,沒有固定的時間,訊號強度也忽大忽小。

當科學暫時無法解釋「佩利頓」的存在時,人類的想像力便發揮了作用。

首先便是「黑洞蒸發說」。

這種理論是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他提供了一種和以往黑洞完全不同的可能。在常人的認知中,黑洞應當是一個往內部不斷吸收物質的「洞」,引力之大使得光都無法逃逸,因此常規的天文手段在觀測黑洞所在區域時,是不會有任何發現的,人們只能通過附近天體的異常軌跡判斷是否存在黑洞。

但霍金認為,也可以從相反的角度理解「黑洞」——它並不是在拚命吸收物質,反而在不斷往外「推開」物質,「推力」之強,使任何元素和粒子都無法近身,由於內部沒有任何物質的存在,黑洞相當於一個絕對「0能量」的空間場,而黑洞本身就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蒸發。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可怕的黑洞

人們不禁聯想到,「佩利頓」會不會是黑洞蒸發的途中所強行「推開」其他天體時產生的射電暴呢?

接下去登場的是「中子星合併說」,這在當時很長一段時間裏,是接受度最高的假設。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體之一,當兩個中子星撞擊合併後,會在幾秒到數小時內釋放出巨大的伽馬射線暴,而這種伽馬射線暴是已知宇宙中最強的爆射現象,其發射的單個光子能量通常是太陽光的幾十萬倍。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雙星合併

伽瑪射線暴能夠殺死一定範圍的宇宙生命,更致命的是伽瑪射線暴還有定期發生的規律,這對宇宙生命而言是個不利的消息,因為這一情況可以阻止宇宙生命進化成高級物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篇科學論文中,科學家猜想伽瑪射線暴可能清除了大約90%的星系空間。而我們的地球很有可能在5億年前,遭受過一次伽馬射線暴,從而發生了奧陶紀生物大滅絕,85%的生命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伽馬射線暴示意圖

有人指出,帕克斯天文台觀測到的「佩利頓」很可能是一次並不射向地球的輕微的伽馬射線暴。但這種觀點無法解釋為什麼每次「佩利頓」的訊號都相當規律,幾乎都是20秒左右發射一次,畢竟在人類已經觀測到的1900多次伽馬射線暴中並沒有這一特徵。

當所有的「科學猜想」都沒有辦法自圓其說時,人們不得不把最後的目光放在「外星人」身上,終於有一位科學家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佩利頓」會不會是外星人發射的信號?

並且這種訊號並非是外星人為了聯絡地球文明而發射的,只是它們彼此之間的日常通訊,因為電波泄露恰巧被我們的射電望遠鏡捕捉到了而已?

如果所有可能的答案都被排除,那麼剩下的選項,即使再離譜,那麼它也有可能是真相。況且,在接下去的研究中,似乎越來越多的證據能夠支撐「外星人信號說」——人們發現,佩利頓信號的物理源頭在發出射線暴時,往往會伴隨着強烈的帶外輻射,頻率在2.3到2.5 GHz之間。這是非常典型的人工設備發射電磁波的特徵!

但也有一些令人意外的發現,帕克斯天文台的工作人員佩特羅芙在幾年中,總共發現了25個「佩利頓」,她在研究後得出規律,都是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餐時間出現,假日則沒有訊號。難道「外星人」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是採用雙休制工作嗎?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答案在2015年揭曉。

還是上面那位佩特羅芙,她發表了一篇報告,向世人解開了「佩利頓」的謎團——這種讓科學家苦苦追尋了17年的神秘訊號,源頭其實是放在帕克斯天文台茶水間中的兩台微波爐。

是的,就是我們普通家庭里常用的微波爐。

「外星人」藏身微波爐17年?一場科學界的經典烏龍,結果令人尷尬 - 天天要聞

無數曾經為了「佩利頓」絞盡腦汁嘔心瀝血的科學家們,在看到佩特羅芙的報告之前,表示絕不能接受如此無稽的事實!

但看完後,他們不約而同地陷入了無盡的沉默。

佩特羅芙表示她第一次意識到研究方向的錯誤,是受到了某次閃電的啟發。當時由於帕克斯天文台的射電望遠鏡觀察到了一次異乎尋常的信號干擾,後來被證實為閃電擊中了附近基站。佩特羅芙靈光一閃,為什麼長久以來,人們總是認為「佩利頓」是來自遙遠的河外星系,而不是來自地球,甚至來自附近呢?

經過細緻的排查,她終於找到了「佩利頓」的源頭——兩台門有着輕微損壞,一轉起來就會泄露微波的微波爐。她對所有之前的疑點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微波爐常用,但為什麼「佩利頓」時有時無?

因為只有當微波爐內加熱帶有類似「錫紙」材質的反射物體時,才會將電波透過門的裂隙射向觀測設備。

為什麼「佩利頓」的訊號如此規律,發射間隔總是20秒一次?

因為那台微波爐轉一圈的時長,剛好是20秒。

為什麼「佩利頓」的出現時間總是在中午?

因為那正好是帕克斯天文台工作人員的午餐時間。

最後,佩特羅芙當著所有人的面,打開了處於運轉狀態的微波爐,在世人眼皮底下完整地複製出了一個超高能量的「佩利頓」,宣告了這一堪稱天文學上最大的烏龍之一的誕生。

花費了無數時間,金錢和人力,最後居然得到的是如此荒謬的結果,不禁讓人百感交集,但縱使如此,至少我們沒有冤枉「外星人」,也不算走了冤枉路,不是嗎?

好了,我是愛釣能聊的濤哥,喜歡就關注我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