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協工作綜述】科普惠民 讓知識傳遍天山南北

2022年06月29日23:28:18 科學 1599
【新疆科協工作綜述】科普惠民 讓知識傳遍天山南北 - 天天要聞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堅持重點工作項目化、清單化,克難攻堅,接力奮進,辦成了一批大事、好事,圓滿完成了自治區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科普工作碩果累累,正在向著下一個新征程踔厲奮發。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科普是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興盛的基礎性工作。多年來,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自治區科協」)充分發揮科普主力軍作用,着力夯實公民科學素質這個科技創新之「根」、科技進步之「源」,不斷豐滿「科普之翼」,為全力推動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攥指成拳 構建大科普格局

科普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只有攥緊五指、集聚力量,才能打出漂亮的「組合拳」。自治區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該協會切實加強組織協調,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協調、全民參與」的大科普格局;深入實施自治區科協「六大行動」和「南疆科普專項行動」「脫貧攻堅專項行動」,切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線上科協和科普工作,統籌凝聚力量,紮實推進南疆科普行動,突出抓好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兩大重點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貢獻力量。

自治區科協組織動員各地、各成員單位以「做好群眾工作、服務各族群眾」為目標,圍繞保護生態、節能減排、環境治理、保障健康、食品安全、應急避險、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科技活動周、科技工作者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期間,持續開展線上線下科普活動,不斷打造科普活動品牌影響力。

自2016年起,自治區科協依託「科學大講堂」活動平台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組織老科技工作者赴南北疆開展基層科普宣講1500餘場,受眾人數達百餘萬人次。同時,以科普大篷車為載體,在南北疆農村、學校開展「科學普及基層行」系列活動650餘場,惠及各族群眾及青少年40萬餘人次;聯合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共同打造新疆首檔科學文化講壇類節目《天山論道》,進一步提高各族群眾科學素質。

傳播提速 打通科普「最後一厘米」

要想形成規模宏大、富有生機、社會化的大科普格局,只有邁開步伐、緊跟時代,啟動科學傳播「加速器」。近年來,自治區科協大力推進科普信息化,打通科普惠民的「最後一厘米」,讓科技知識觸手可得。

修建一條「科普高速公路」。自治區科協充分利用各類網絡新媒體平台,提升科學傳播實效。2019年基本實現「科普中國e站」在新疆覆蓋至少90%的學校、60%的社區和30%的鄉村;建立整合本地學會(協會、研究會)、高校科協、企業科協、科研院所等專家力量的科學傳播體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傳播渠道初步形成,拓展了科普信息覆蓋的人群和範圍;切實推進信息化平台建設,強化科普服務能力。建設「科創中國·新疆中心」、科普新疆服務平台及新疆青年科技獎、新疆科學技術普及獎、新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等各類業務系統。

建設一支「科普快遞員隊伍」。自2019年起,自治區科協開展科學傳播專家評選工作,聘任科學傳播專家200餘名;2020年,組織實施科技志願服務「智惠行動」,不斷壯大科技志願服務隊伍,全疆註冊科技志願者近2萬人、科技志願服務組織近千個。目前,全疆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工作者、科技輔導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鄉土人才、科普志願者等組成的專群結合、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科普人才隊伍。

精準滴灌 服務百姓美好生活

科普是惠及民生的工程,只有俯下身子、服務人民,才能畫出最大「同心圓」。近幾年來,自治區科協堅持需求導向,加快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科普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轉變。

扶貧先扶智,着力抓好科技培訓及科普宣傳。「十三五」以來,自治區科協累計向示範區縣鄉村推廣萬畝以上各類作物品種(系)150餘個;示範推廣各類作物綜合或單項栽培技術100餘項;舉辦各類培訓班、觀摩會、培訓會等近2萬場次,培訓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專業大戶、企業、農牧民近220萬人次,發放各類技術宣傳資料90萬份。

夯實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家門口的科技館。5年來,自治區科協積極推動基層科普場館規劃及建設,全疆現有已建成科技館29家;流動科技館巡展走遍天山南北,覆蓋全疆14個地州、105個縣市,121輛科普大篷車累計行程超過210萬公里。全疆各地利用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基層科普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基層科協組織不斷完善,科普活動有聲有色,科技人才薈萃雲集,全民科學素質穩步提升……近年來,自治區科協堅持重點工作項目化、清單化,克難攻堅,接力奮進,辦成了一批大事、好事,圓滿完成了自治區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科普工作碩果累累,正在向著下一個新征程踔厲奮發。(左永江 桑格林)

來源:新疆日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